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原秦置三郡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南越的行政区的划分,设置九郡,其中在苍梧郡即设10个县,在今贺州市地区就有临贺、富川、封阳、冯乘、谢沐等5个县,而今除临贺、富川沿续下来外,其余3个县早已不复存在.临贺县治设于今贺街一带似乎没有多大争议,而富川县治设于今钟山地也没有争议,但具体方位在哪里,仍各有说法.  相似文献   

2.
左邑县是秦因晋都曲沃而置,故址即今山西闻喜县所在;闻喜县则是汉武帝升左邑之桐乡而设,其地望在今闻喜县东北、涑水南岸的东王村附近;东汉时并左邑入闻喜,县治则由桐乡迁到左邑故址。北魏时,闻喜县改属正平郡所辖,县治由汉晋故址迁于甘谷口,即今闻喜县东北之东镇稍东;北周武帝时,闻喜县与州、郡一并移治柏壁城,在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处;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又迁回甘谷口;唐元和十年(815年),再西南迁于桐乡故城,亦即西汉闻喜县故址;五代时,闻喜县又移还左邑故城,历宋、元、明、清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史略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桂林、象三个郡,海南岛与雷州属象郡。秦末内乱时,任嚣召龙川县令赵佗,告知番禺北负山险,南为海阻,东西数千里,若有中国人相辅,可为一郡之主。赵佗听命,后为南海郡尉。秦亡后,赵佗并桂林、象两郡,自称南越武王,都番禺(今广州)。当时汉高祖以招抚怀柔政策,遣陆贾前往,任赵佗为南越王。吕太后时禁止把铁器等卖给南越,赵佗大怒,自称南越武帝。后传其子婴齐和其孙胡兴为王。汉武帝元鼎四年,南越宰相吕嘉叛乱,杀胡兴和其母,立婴齐的长子衡阳侯建德为南越国王。  相似文献   

4.
获嘉县自汉武帝元鼎六年 (前 111年 )因武帝东巡至当时的汲县新中乡时 ,刚好“大将路博德遣使献南越国丞相吕嘉首级” ,武帝大喜 ,割当时的汲县、共城(辉县 )、修武地各一部分 ,置县曰“获嘉”后 ,县治屡次大迁大移 ,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 ,以至现在的新乡市区、新乡县境内有两处曾是获嘉县城 ,现在的辉县境内有一处曾是获嘉县城 ,而获嘉境内竟有两处为古修武、古南修武县城 ,一处为古获嘉县城 ,一处为今获嘉县城。由于时代的久远 ,变化的繁复 ,史料的匮乏 ,尤其是 (获嘉、修武 )前代志书对某些资料记述的含混不清甚而谬误 ,致使许多人对获嘉…  相似文献   

5.
<正> 《元和郡县志》卷四盐州条下有:汉武帝元朔二年置五原郡,地有原五所,故号五原。至晋,地没赫连勃勃,后魏平之,改为西安卅,以其地北有盐池,又改为盐州。隋大业三年为盐川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置盐州。天宝元年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复为盐州。”据此,唐之盐州应即汉武帝元朔二年所置五原郡,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酉阳土司是今湘鄂川黔边五大土司之一。自秦、汉而下,迄晋、唐、宋、元、明、清,统治者都在这一带推行“以夷制夷”的绥抚羁縻政策。唐属思州,宋为酉阳州。元发展为土司制度,明和清初,处于鼎盛时期。雍正朝酉阳及邻近上司相继改流,逐渐衰亡。一、酉阳土司制来源于唐宋的羁縻州制度今酉阳上古时为巴国南境地,战国属楚黔中郡,西汉初为武陵郡酉阳县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对原有行政区划作些调整,划出武陵郡酉阳县西部新置一涪陵县(治所今彭水郁山镇),列入巴郡管辖,东部及为酉阳县地。据谭其貌《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新编《湖南省志…  相似文献   

7.
西汉武帝执政时,为开发“西南夷”,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掉了古邛都国,在四川西昌、攀枝花一带设置了越嶲郡。其郡共辖十五个县,卑水县即其一。此后蜀汉、两晋三朝均沿用此县。然因年代久远,史载不详,卑水县究竟在何处?或云在宁南,  相似文献   

8.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9.
对徐闻二桥村“汉县治遗址”的一些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闻县是封建王朝推行郡县制,在岭南地区设置最早的县之一。据《汉书&;#183;地理志》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等。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等平南越,“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合浦郡县五:徐闻、高凉、合浦、临允和朱卢”。  相似文献   

10.
宋代“同安监”是淮南路铸造钱币的主要钱监之一,钱监设置在当时的舒州同安郡,即今天安徽省的潜山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舒州,唐置,改日同安郡,又改日盛塘郡,寻复为舒州。宋日舒州同安郡,又升为安庆府,治怀宁,即今安徽潜山县治。按今  相似文献   

11.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秦汉之际赵佗建立南越国,先臣服汉朝,后称帝,《史记》《汉书》认定其为汉朝的诸侯国。汉晋时"南越"成为岭南和交州地区的地理概称。安南自主建国后,宋朝以"南越王"封赠安南已故国君。从舆地沿革的角度,中越古代学者均认为安南国继承了秦象郡即南越国一隅,亦即汉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阮福映取得安南国统治权后,请以"南越"为国名,嘉庆帝以"南越"牵涉赵佗南越国,予以拒绝,赐名"越南"。阮朝嗣德帝修《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以南越国为"非正统",否定了前朝确立的安南国和南越国在国统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端溪县。为德庆设县之始。 德庆设县之前应称西于,或西呕、西瓯。 秦汉之际,越西(包括今广西)地区发生过两场大规模的战争。一场是秦始皇平定南越之战。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遣屠睢、史禄率五十万大军伐南越,越人坚壁清野。  相似文献   

14.
凉州·武威     
从兰州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站是武威。武威位于河西走廊的东部,是前121年西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击河西击溃匈奴,决定在河西设郡置县时最后一个设郡的地方,时间大约在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武威郡当时领十县,郡治最早在今天武威市民勤县东北部,  相似文献   

15.
甘松是汉、藏药学中的一种药用植物和常用香料,具有浓郁的香气。作为以甘松为代表的芳香植物的产地,以甘松岭为中心,在今甘肃省迭部县、四川省松潘县及九寨沟县等地形成了大量的甘松类古地名,如甘松、甘松郡、甘松县、甘松防、芳州、恒香郡、恒香县、常芬县、常芳县、松州、甘松岭等,沿用至今的是松潘。这些地名有些以甘松植物命名,有些得名于甘松等植物的香气。本地土著族群很早即因其香气特征而命名这一地区,汉文文献中的甘松属、芳香属地名继承自羌藏族群的命名。甘松之"松"与藏文的bsung对音,表示香气,相关地名的释名揭示了本地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山口瑞凤等认为古典藏文文献中提到的"松域"(sum yul)有时指这一地区,甘松地名的释名为此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正滇黔古道是西南古道的另一分支,由云南通向贵州乃至广西。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番阳令唐蒙上书汉武帝:"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从侧翼攻击南越的计策,并派唐蒙为中郎将出使夜郎。唐蒙出使不仅成功地在夜郎之地设置了犍为郡,还"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牂牁江即红水河上源之一北盘江,江水源于贵州,流入广西,唐蒙自僰道将道  相似文献   

17.
古今沿革地理著述中,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涪陵郡的置废、州属、领县等情况的记述,多有不实之处。实际情况是,西晋后期涪陵郡已由梁州还属益州,至南齐时仍属益州。涪陵郡在成汉前期仍由晋朝控制,在成汉后期成为争战之地,建置难以持久,最后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东晋平定成汉后,在巴郡枳县设涪陵郡,属于侨郡,但不久恢复了实郡,以后各朝仍置涪陵郡。晋、宋涪陵郡的领县数目难以确认,但涪陵县及其以北的汉葭、汉平县当为其辖县。梁朝时,当地少数民族又脱离朝廷控制,梁至北周涪陵郡仅领汉平一县。涪陵郡曾寄治于巴郡枳县,但枳县始终都属于巴郡,而不曾为涪陵郡属县。  相似文献   

18.
张达志 《历史研究》2023,(5):205-218
<正>安史之乱中唐廷与安史政权改易州郡之事,看似题无剩意,但仍有可辨之处。首先,唐肃宗改郡为州具体时间,既有认识并不明朗;其次,肃宗改郡为州时,安史之乱仍在继续,安燕政权与史燕政权行州制还是郡制,学界先行研究也未清晰呈现;再次,史料虽有史思明在肃宗改郡为州后又改州为郡的记录,但唐官方史书却未明确记载史燕政权改州为郡举措是否得到落实。鉴于此,本文以唐肃宗改郡为州与史思明改州为郡为线索,对安史之乱州郡通名改易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辨析对峙双方州郡地名变化及背后原因,以期加深对隋唐州郡频繁改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今通渭县春秋时为西戎之一的襄戎所居,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陇西郡,遂为陇西郡所辖。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平襄县,盖因平定襄戎而得名。当时从陇西郡分出东部地区置天水郡,辖十六县,《汉书·地理志》列平襄于十六县之首,为天水郡的郡治。王葬于孺子婴初始二年(公元9年)篡汉为新,改元始建国元年,更天水郡为镇戎郡,仍设郡治于平襄,改名曰“平相”。  相似文献   

20.
引言竟陵是湖北省汉水流域的一个相当著名的古城。这个城在战国时就已有了①。以后历代相沿,直到隋唐,一直是个常见于历史记载的地名。秦时,为南郡属县;汉魏时,属江夏郡;晋宋齐梁时,为竟陵郡属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