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金少山身材魁伟、嗓音洪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较一般铜锤花脸细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金少山继杨小楼后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一时声名大震,被誉为“活霸王”。他的《刺王僚》、《盗御马》、《二进宫》、《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等戏,均属黄钟大吕之音。  相似文献   

3.
文史精萃     
生、旦、净、丑的由来京剧角色中的“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反其义而名的。“生”,是生疏的意思。而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义为“生”。“旦”指旭日东升。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干净,因而名“净”。“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  相似文献   

4.
沈洁英 《纵横》2009,(11):34-37
一 今年是父亲沈玉斌诞辰100周年。我家祖籍浙江绍兴。1909年12月我父亲出生在北京贫苦的艺人家庭中,曾祖父沈小庆京剧武生,祖父沈三元京剧老生,父亲沈福山京剧花脸演员。至今已是六代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5.
周桓 《旅游》1996,(10)
我国京剧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创始的“裘派”花脸艺术,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广为流传,到60年代,更为风靡,不仅京剧界继“无旦不荀”之后,兴起“无净不裘”之势,评剧里也出现了“裘派”花脸。如今的“裘派”著名演员姬少戎,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裘先生得意弟子,得到亲授真传的。姬少戎之戎,原是繁荣的“荣”,改为如今的“戎”字,是遵照师傅的意思改的,体现出恩师对他的器重。裘先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都没有用“少戎”二字。因此姬少戎  相似文献   

6.
“活阿瞒”黄润甫黄润甫(世称黄三)是清同光年间著名京剧架子花脸,北京满族人。初为松宪庵票友,后加入戏班,演架子花脸。他刻苦向学,广搜博采,集前辈钱宝森、庆春圃等表演艺术之大成,融汇贯通,刻意创新,成为开派艺术大师,世称“黄派”。他唱念清脆而苍劲,善用...  相似文献   

7.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程之,原籍是湖南省宁乡县,1925年出生于汉口铭新街.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酷爱京剧,又爱听相声、看电影和话剧.所以程之有三大特点,一是在电影里塑造反派角色成功,能演得叫观众发恨;二是他作为一个业余的相声演员,经常演出自编自演的相声,逗得观众从笑声中去深思寻味;三是他能自拉胡琴,自唱京剧,是个业余的京剧花脸和老生演员.  相似文献   

8.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9.
正"砸锅"属于北方方言词,人们常用"砸锅"来比喻办事失败了。这个"锅"并非烧饭做菜之锅,而是来源于戏曲界的"两下锅""三下锅"等术语。清末民初,北方的京剧曾与山西梆子、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保持各自原状不相混合,俗称"两下锅"。南方的滇剧,其腔调包括襄阳、胡琴、丝弦三种,  相似文献   

10.
烟台地区京剧发展史话□清泉狄文京剧在烟台地区流布情况胶东半岛俗称“京剧窝”,世称为“京剧之乡”。据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入北京,后于嘉庆、道光时与湖北汉调汇融,形成较为完整的京剧表演体系不久,旋即流布到胶东。尤其烟台是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第二...  相似文献   

11.
金少山提携青年演员金少山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满族人。《霸王别姬》是他的代表剧目,因而博得“金霸王”的称号。1939年,金少山到杭州演出。他主动提出要和当地一名并不出名的青年女演员张慧聪一起演《霸王别姬》。张慧聪原学老旦,改学花旦时间还不长,扮相也不漂...  相似文献   

12.
李晓倩 《神州》2014,(7):98-101
<正>1月20日晚,"山东省梅花奖艺术团送戏进西王迎春晚会"在邹平西王村隆重举行,被誉为"中国花脸第一人"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裘派花脸孟广禄老师带着《黄鹤楼》《霸王别姬》等经典节目来到邹平和济南演出。记者非常荣幸地采访到孟广禄老师,跟我们聊了他对国粹戏曲发展状况的一些看法以及他个人的情况。"国粹进地方演出不仅是发扬更是培养观众"见孟广禄老师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演出大厅看着台上的彩  相似文献   

13.
正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过"现代京剧"热潮。京剧艺术形式与现代题材结合的起源,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从30年代初期,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等红军文艺战士创作了红色现代京剧,进行了京剧现代化的初步尝试。红一军团战士剧社曾经演唱过京剧《骂蒋介石》、《蒋介石自叹》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14.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张侃侃 《江淮文史》2016,(1):100-107
正张学良平生酷爱京剧,在他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和京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不但喜欢听戏,有时也喜欢唱戏。"青少年时期,张学良就喜欢上京剧,成为票友。在他主政一方期间,经常观看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还与他们结成好友。西安事  相似文献   

16.
胡金兆 《炎黄春秋》2010,(11):79-79
<正>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江青的"京剧革命"是有批有树,两手交替。早在1962年她就开始抓批《李慧娘》、《谢瑶环》等,直至批《海瑞罢官》,罪名一律是反党。1962年秋,我在办公室曾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17.
<正>京剧来自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不仅受到清代宫廷的青睐,在民间也广受欢迎,流传范围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传唱度极高,被誉为国粹。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代,京剧一直都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初次来访的外国人很多会慕名去看一场京剧,"看戏"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堂必修课。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流行快餐  相似文献   

18.
郭建 《文史天地》2014,(6):13-16
正《铡判官》,是京剧、豫剧、汉剧等传统戏剧里著名的包公戏剧目,汉剧列为"四大铡"之一。实际上这个剧目和《探阴山》剧目一样,原来是京剧连台本戏《普天同乐》一剧里的几折,抽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剧目。因此《探阴山》《铡判官》的故事是连贯的,是一个案件的几个段落。全剧《普天同乐》到了近代已经很少全本演出,有的剧种则直接将《铡判官》这个名称代替了原来京剧的《普天同乐》。1950年,新成立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梁镇国 《纵横》2008,(3):61-62
蒋经国在江西赣南(赣州)当专员的时候,在工作之余,经常携夫人蒋方良去看京剧。蒋方良从此不仅爱上迷了京剧,而且还上台演唱京剧。蒋经国夫妻也因此在赣南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诸如"洋苏三"、"演员兼职消防队"、"逼人多买票"等不少逸话。  相似文献   

20.
五国城遗址     
《黑龙江史志》2013,(9):2-2
<正>五国城遗址又称"坐井观天"遗址,位于依兰县城北门外,距哈尔滨市区261千米,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西濒牡丹江,东磅倭肯河,拉哈府山(俗称西山)和倭肯哈达山(俗称东山)东西屏障,素有"松花江门户"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