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斌芳,苏州光福窑上村人,自幼在"香雪海"长大,从小与花木盆景打交道,28岁创办瑞怡盆景园,至今从事盆景艺术三十余载。尤爱梅花,与梅花、梅树结缘,植梅、育梅、赏梅、品梅,对剪扎、养护、造型梅树、梅桩盆景有独到功夫。鸿运果盆栽更是享誉大江南北。盆景作品屡获大奖,2003年,鸿运果盆景获江苏省盆景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味道     
正春天到了,大地苏醒。上周,我们一家——爸爸妈妈和我去了梅花山,那里的风景可美啦!漫山遍野都是梅花,这里是梅花的世界,梅花的种类有很多呢,深红的娇艳欲滴的朱砂梅,嫩绿的绿萼梅,雪白的玉碟梅,粉红的小花瓣的杏梅,浅紫的大花瓣的贵妃梅,还有枝条像柳树一样垂落下来的垂枝梅,可以开出不同颜色花的跳枝梅……其中,我最喜欢贵妃梅,它的花瓣饱满而艳丽,在寒风  相似文献   

3.
年过七旬、头发斑白的古稀老人马之俊, 十年来四处奔波,踏雪寻梅,千图吟梅,万里摄梅。已拍摄出2000余幅梅花作品,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咏梅诗词,用甲骨文、篆文等书法撰写制作出《千梅图》长卷,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梅痴”。  相似文献   

4.
李磊 《旅游》2015,(4):15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著名诗句。现在京城里也有这么许许多多枝梅花,在明北京城墙之下向游客播放着那清馨的暗香。2015年3月9日至3月22日北京市第十届赏梅会暨第八届北京明城墙梅花文化节,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此次梅花文化节以"赏梅花古楼新春品城垣悠久文化"为主题,"以城为依、以梅为介、以文聚神",注重传承梅花精神,充分展现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生态、文化、和谐"三大元素。为了强化阵地意识和文化民生意识,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  相似文献   

5.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其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相似文献   

6.
吴风 《中华遗产》2021,(2):50-63
热闹的年节中,插上几支清冷的梅花。如此有反差感的事,历代文人雅士却乐此不疲,甚至刻意而为。当人们把梅花种入园圃,摆上案桌时,究竟从梅花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到处都是她的足迹,梅花山也被春姑娘装点得生机勃勃。一进入梅花山,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花的海洋,各色鲜艳的梅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状似游龙"的"龙游梅","绿似翡翠"的"绿萼梅","红妆淡  相似文献   

8.
正"九九艳阳天"的南京,春风骀荡,时令恰逢。娇艳的"金陵城"进入最佳赏梅时节。梅,既可凌寒独自而开,亦可春风化雨而来。近几天南京天气晴好,气温回升,非常适合梅花的生长和游玩观赏。来一场"南京赏梅",这才是早春的正确打开方式。江南的赏梅胜地很多,"六朝古都"南京,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南京的赏梅习俗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如今六朝旧事已随流水而逝……梅花依旧年年盛放,赏梅这件风雅乐事也作为习俗沿袭下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梅花     
正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春天的花种类繁多,但我最爱的还是那美丽无比的梅花。远看,梅花就像一片片花的海洋。走近看,梅花的树干是那么的粗壮有力,树枝是那么的笔直,而且在接近末端时又会形成一根根分叉……梅花的颜色有许多,有粉红的、有鲜红的、有雪白的……梅  相似文献   

10.
<正>"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一首咏梅诗,道出了北宋王安石笔下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那种超凡脱俗的魅力风采。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其开于岁末早春严寒之时,花色绚烂。因其所具有的坚强忠贞、气韵高洁的品性而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或为之吟诗作赋,或绘之丹青。如北宋爱梅成痴的林逋,在  相似文献   

11.
正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万物的身边,可万物一点也不理睬春姑娘,只有梅花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她看到了这"诱人"的春天。虽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可梅花才是开得最鲜艳、最秀丽的。因为一到"春"这个季节,漫山遍野的梅花和路边的梅花都开了。她虽然没有像柳树  相似文献   

12.
后塍梅花糕     
梅花糕是一种江南小吃,遍布街头巷尾。卖糕的常打着祖传的招牌,其实没有长久的源流。张家港后塍街上的“梅花糕”却非如此。曾经尝过它的人,都难以忘记那份美味,也还有些老人们记得这梅花糕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资讯     
《风景名胜》2012,(3):176-177
南京:国际梅花节 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的梅花山为最佳。持续到3月18日的南京国际梅花节期间,南京将以“梅”为主题,以花为媒,以“梅”会友,举办各种文化旅游、商贸及经贸洽谈活动。  相似文献   

14.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15.
春天何处赏名花李盛仙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神州大地上有许多春天赏花的好去处。赏梅花梅花,冷艳芬芳,清雅高洁。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梅历史。从长江以南扩展至大半个中国,苏、杭、宁(今南京)、成都等地是历史上有名的植梅中心。较著名...  相似文献   

16.
春梅笑了     
正春天在哪里?相信大家会说在丝丝春雨里、阵阵春风里,似锦的繁花里……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在一处美不胜收的地方,想知道在哪里吗?莫急,听我慢慢道来——那里梅花最出名,最美丽……我想把最美的词都送给它,也难怪诗人爱咏梅,画家爱画梅,作家爱写梅。走进大门,迎面便扑来一阵清香,那是梅花释放的香味,让人不禁想到里面一探究竟。向里走几步,便看见了满山的梅花,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梅花婀娜多姿,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6,(2)
近年发现秦观佚诗《梅花百咏》七律一卷,不在《淮海集》中,秦观集诸家辑佚均未能揽入。该卷有日本和刻本,为单行本,有天和元年(1681)熊谷立闲跋。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三处亦藏有明万历乙卯(1615)刻本《百梅一韵》四卷,书中收有《宋高邮秦少游咏梅一百首》,内容与和刻本《梅花百咏》相同。内外诸证据可证《梅花百咏》确为秦观佚作,故予辑校,以飨学林。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幅精美的画页:冬尽初春时节,梅花绽蕊,洁白芳香;无叶的梅枝上,栖落着一只寒雀。它已感觉到明媚的春光即将来临,在梅花丛中欢快地啁啾歌唱。画中梅雀用笔精微,设色典雅,造型逼真,神气生动,作品于萧寒的背景中,绘出了初春已经萌动着勃勃生机,堪称花鸟  相似文献   

19.
1794年春节,笔者在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友谊华联大厦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一位港商被悬挂厅堂的展品所吸引,他对笔者说:“先生能否赐梅作一幅予蒋纬国先生?他是我的挚友。”笔者欣然应诺,将画好的《红梅图》交给了他。之后,他去俄罗斯,回香港,并去台湾。6月份,笔者惊喜地收到蒋纬国先生书函。这是蒋纬国先生专用信笺,通过纸面,可以照见防伪印记。这封信函,主要内容如下:1.梅画他已收到,因动大手术,正在休养与康复中,故未能及时函复,希谅。2.能得这幅梅画,又同姓“蒋”,实不可多得。3.他爱梅如命,因梅花清芬高雅,坚贞刚…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6)
正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元时期较为流行,且一直流传至明清。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颈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因此它既是酒器,又是不可多得的精美陈设品。所以,这类器物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重造型优美。各个时期的梅瓶,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风格和特征。唐代的梅瓶很少见。宋代时民间生产大量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口部小,颈部细短,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较小。各地瓷窑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