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训之最     
<正>家训,又叫家规、家戒、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南北朝以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家训,如《朱熹家训》(朱熹)、《告兄弟子侄》(范仲淹)、《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林则徐家训》(林则徐)等,其中,堪称家训之最的主要有:最早的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  相似文献   

2.
正灵石县张家庄镇的杨尚文家族,世代繁衍兴盛,在耕读,治家,为官方面,卓有影响,位居灵石"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列。杨氏一族能够长盛不衰,除杨尚文言传身教对于杨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后代的兴旺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之外,杨氏家训的制定也起到了极强的内在约束和推动作用。杨氏家训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颜氏家训》和司马光《家范》两者的篇目设置、关注重点、治家原则以及家族命运的担忧与期望诸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中古家训的社会价值,借以阐释中古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雪萍 《史学月刊》2007,(3):126-128
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垂训子孙的立家之言,传之社会,亦成为教导、训诫社会成员的规范。明清是家训的繁荣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许多关于如何驾驭婢女的言论。它们不仅真实地揭示了婢女在明清社会的生存状态,而且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明清士人之间乃至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婢女观念。目前,通过家训探讨明清婢女问题的研究成果极少(仅见于徐少锦、陈延斌所著的《中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家训对民间和普通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应当首推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它是继《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所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家训典范,被誉为“治家之经”。一、生平朱柏庐,明末清初昆山县玉山镇人(今昆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名用纯,字致一,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享年七十一岁。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家训能够反映作者对于家庭治理的认知,并可被细分为治理权威、治理目标和治理方式三个层次。在受制于传统社会家庭理想的同时,家训中的治家认识还会受到文本产出时代的影响。晚明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使相关认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正是在此社会背景下,身为士大夫一员的方弘静撰述了《家训》,目的就是训诫子弟,以服务于改变世风。在此驱动力之下,《家训》展现出大量与当时社会变迁相关的家庭治理情形。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训教育有着悠久历史,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发挥重要的政治教化和道德制约的作用,对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生活稳定,推动我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今天,善用优良家训,培育良风美俗,对于推进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训是家族或家庭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特定家族家庭的价值追求,折射出传统文化中历史文明的踪迹。本文以《福建家训》一书为例,分析说明家训档案中体现的家风渊源、传承的历史文明以及存留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9.
家族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族源谱系看,陇上大族因逃避战乱、经商或宦居于此的占多数;陇上大族十分重视修治家谱和治家,因为修治家谱、追本溯源是大族团结族众的先决条件,而治家重在定家规家训,其核心理念表现为敬宗爱族、长幼有序、耕读传家以及施予族人。正因为如此,大族在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保障以及强化社会聚合进而有效实现社会自我治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流传甚广的家训名著,姚舜牧的《药言》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治家、教子、处世等各个方面。对《药言》的研究、借鉴有助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朱丹 《福建史志》2022,(2):41-45+72
福建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治理中厚植福建传统家训文化,有利于社区丰富教育内容、满足文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启发治理思考,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打造社区良好风气。可通过以家训文化涵养社区风貌、融入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服务等路径,充分挖掘福建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治理智慧,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助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时龙 《安徽史学》2017,(6):137-144
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是明代基层教化的教旨。由于切近家庭伦理,六谕在16世纪开始出现在士大夫编纂的族规家训中。地方官主导下的乡约,一方面以六谕为精神内核,一方面又多以家族为实施单位,以及朝廷以六谕训宗人的风示,都推动了六谕与族规家训的进一步融合。族规家训以各种形式接纳六谕,同时又在对六谕的诠释中体现其宗族法规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日本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家家训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裁体。商家家训的内容和形式虽各有迥异,但核心功能重在家业、训诫对象超越家族、实用主义色彩浓厚和教育形式灵活多样等却是其共有的基本特征。就其历史功用而言,商家家训在家族稳定发展、规范商业经营、促进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家训中主张墨守祖业等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古人家训     
正到历史的廊庭里走一走,古人的这些教子之法和家训,颇为经典和获益。碑训。包拯素有"包青天"的美誉,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不仅自己威谨,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其晚年在家中曾立下一块石碑,刻上《诫廉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诗训。清代陕西参议耿鸣世的夫人徐氏,曾给任浙江金都御史的儿子耿庭柏写了一首诗,谆谆教诲道:"家内平安报尔知,旧园岁入有余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联训。明初名臣杨士奇,为人正直,勤勉于政,但他的儿子却仗着父亲是朝廷大  相似文献   

15.
王云洲 《神州》2012,(26):31+33-31,33
汉代今古文经之争是经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此过程中,声训作为一种重要的训诂手段开始出现,并且在经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汉代人的所谓声训尤其是今文经家之声训,其意往往并不仅仅在于对文字音义关系的探求,也是为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以阐发经文之微言大义为要务,是他们用来阐述其哲学观点政治学说及价值取向的手段。因此声训的出现对经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源头,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引领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当今社会既是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但家风家训文化却没有因为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事物的出现而黯然失色,依然傲领群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就以苏州地区为例,以方志编纂视野谈苏州家风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多在书院讲学,他们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家训诗,是南宋家训诗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家训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讲学、家教皆可;表现爱国主义情怀;表达理学教育观念;表达作者本人的理学思想;表达亲情五个方面.在文学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说理大于表情、“质木无文”与以“理”为审美主体.  相似文献   

18.
闫续瑞  冯宁 《沧桑》2010,(5):233-234,238
魏晋南北朝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训作品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士大夫家训作品众多,其中出现不少家训名篇。这些家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是作者一生经验的总结,有修身养德之途,也有读书治学之法,还有为人处世之道。士大夫普遍重视子弟的修身问题,强调立志是修身的重要前提;重视子弟的读书、治学问题,只是由于时代背景、选官途径、个人遭际不同,读书目的、读书内容也有所不同;强化家庭伦理规范,要求兄弟子侄等家族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在论及仕宦问题时崇尚守雌处弱的为官处世哲学,目的是在乱世中保身全族。这些士大夫家训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家训是亲代对子代的亲亲教诲,事关门风家道,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历史上的家训也可谓汗牛充栋。明清之际朱柏庐撰写的《治家格言》,可谓别具一格,声名卓著,堪称传统家乘文化的典范和精华。一朱柏庐(1627-1698),本名朱用纯,江苏昆山人,与徐枋、杨无咎称“吴中三高士”。其父朱集璜为明末诸生,  相似文献   

20.
正家训、家风,是古人家教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为修身传家睦族之本,视若家族"宝典",如今依然发挥着家族或社会的辅助教化功能和作用。大多数姓氏宗谱都录存家训以传世。闽北较常见的家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条文或韵文对句。此外,还有姓氏用古风、律诗、对联、警句、语录等形式,作为家训,或宗训补充,化繁为简,儒雅地表达训勉内容,在族群中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