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经》时代,"小人"和"君子"都是宽泛的称谓,士卒和庶民皆可称之为"小人",而有钱有势的贵族和身处下层的平民皆可称之为"君子"。小人和君子之分并不关涉道德。在《论语》时代,小人和君子均被贴上了道德标签,一贬一褒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二书中都有以论赞形式出现的"君子曰",本文通过对二书中"君子曰"的文句和内容进行比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国语》和《左传》编者所见材料中,已有"君子曰"的形式。从二书"君子曰"引《诗》和全书引《诗》来看,《国语》成书于《左传》之前。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诗论》"樛木之时"素为学者重视,"时"字之义,亦各有所论,或云"持",或云"待",或云"天时",或云"时运"。文章以为"时"当为"时宜","樛木之时"即谓君子得福禄合乎时宜,据此分析《樛木》之诗义,可知其为祝福君子的祝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孟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一段文字本义予以阐释与解说,指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论的是教育方法(或方式),其方法确有层次之别,古人训释此句有言"教民之道有五品",其所谓"品",即是言等级,言层次,然其等级、层次绝非是对学生进行的层次分类。针对《中国教育通史》有关阐释给予商榷讨论,致力恢复孟子教育理论的历史真实,同时进一步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对学生不做定性的层次分类,能更好地体现科学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5.
"发现一款新菜,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幸福的贡献更大。"这句法国"烹饪泰斗"保罗·博古斯的座右铭,让全世界所有以厨师为职业的人,都开始羡慕起法国人。在法国,厨师在民众中享有电影明星般的荣耀和名声。他们认为,美食绝不仅是果腹之物,而是一项需要坚决捍卫的文化传统。数百年来,法国奉烹饪为"生活宗教",佳肴无数,高手如云。保罗·博古斯,便是久负盛名的一位。41年来,他的餐厅年年都被西方餐饮界权威杂志《米其林指南》评为最高级别"三星级"。这对于一位厨师来说,无疑意味着巨大财富和荣誉。最近,《时代周刊》评出的"60年来影响世界的人物"榜上,他也成为其中之一,而另一位法国入选者,是戴高乐。  相似文献   

6.
郑淼文 《神州》2011,(9):78-80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君子这一定义的理解各有不同,到底如何理解君子的概念,何为真正的君子呢?《论语》在这里讲到了君子。"君子"在最初既非"道德之称",而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君子"之逐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自然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在孔子以前早已开始,但却完成在孔子的手里。子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这句话就是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15,(1):93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种解释有些牵强。这其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水浒传》中,绿林好汉动不动就说:"八百里水泊梁山。"不禁想起媒体报道有的地方政府和策划公司打算再现"八百里水泊"盛景,还有人一本正经计算水泊现存面积和"方圆八百里"的差距。其实,"八百里"是虚指,用来形容距离很长或面积很大,它甚至不是一个"概数",只是一个习惯用语。古人形容某种动物走得快、跑或飞得远大都用"八百里",如《魏武帝集》记载曹操赠杨彪"八百里骅骝马一匹"。《封神演义》  相似文献   

9.
杨慎《全蜀艺文志》卷3收录40首"风谣",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文化解读,一是文献学的解读。杨慎收录的风谣,征引文献富瞻,表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二是诗歌内容的解读。内容选录风谣彰显巴蜀文化的灿烂,以此宣德达教,博化笃俗。三是诗学解读。此书选录目的是"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得",亦有辨析"诗流"之用。  相似文献   

10.
<正>今本《周易·兑·彖》:"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中的"先民",汉晋典籍征引均作"使民"。如《诗·豳风·东山》诗序:"说以使民,民忘其死。"《论语·子路》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左传》昭公六年:"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杜预注:"说以使民。"《文选·陆机·五等论》:"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尚书·旅獒》:"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伪孔传:"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力尽矣。"(1)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发达的国家。根据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文学很早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传说牺和就是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同书《索引》引《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牺和占日,常仪占月。……所谓‘占日’是指观测太阳,计算日子,等等。”汉代的画像石刻上,也常有“日御牺和”图。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良臣》中的"女和",可能就是《世本·作篇》中的"女娲",与大家所熟知的"女娲"是两个人。"女和"与"女娲"相混,可能是由于"和"、"娲"二字音近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女和"本作"女娲",是远古"女娲"部落的后裔。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8年第1期发表的《居延汉代遗址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一文,认为甲渠侯官等三个地点出土的(?)形木器"或许就是简文里常见的‘转射’或‘深目’",其后初师宾先生又在《汉代边塞守御器备考略》中断定它"决为转射无疑",并指出"其特点是承受弩长臂转动发射,故称转射",还说"通过斜下的射孔,可向坞下的有效角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3)
《文物》1978年第2期刊载的郑实同志《啬夫考》一文,甚为精辟,然而,其"有秩就是啬夫"、"是一种官吏"之说,却是可疑的。郑实同志的说法,并无确凿证据.《汉书·张敞传》谓"敞车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颜师古注曰:"乡有秩者,啬夫之类也",意即"乡有秩"与"乡啬夫"是同类的官吏,并未说"乡有秩"就是"乡啬夫"。  相似文献   

15.
谈《易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与作者,其符号部分之八卦、六十四卦,与文字部分之《卦辞》、《爻辞》,当分别言之。关于八卦的作者,旧有伏牺画卦之说,始见于《系辞传下》,曰:“古者包牺氏(即伏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自汉以来儒者皆信此说,从无异词。但伏牺这个人物,与有巢、  相似文献   

16.
曲宁宁 《民俗研究》2020,(4):139-147
传统女教主要是基于儒家五经所建构的"内/外"模式来规训女性的言行举止与生活空间,而随着女教理论的发展,儒家修身学说逐步被移植并被用以型塑女子之德性。其中,"女四书"因其作者本身为女性,鲜明体现了女性对于礼教的自觉认同与"内卷化"特征,甚至表现出"立命"与"安身"相统一的趋势。然而从唐代的《女论语》开始,在儒家的心性修养体系日渐深入女教理论的同时,作者已不满于《女诫》以来将女性圈囿于家庭之内的角色定位与伦理束缚,表达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与完善个人道德、安顿终极关怀的诉求。换言之,先秦乃至两汉的女教理论着意将女子型塑为"女子",而唐代以降,女性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并致力于打破这一阃域,而力争成为"女君子"乃至"君子",并因此产生了女性个体诉求与儒家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在明清时期达至巅峰,从而呈现出礼俗互动的多重影像。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1996年4期载李盛铨《"虎文化"与云南"沙壶"的关系》(以下简称《李文》),颇觉新颖,然读后不解其间"关系",故琐谈几句。一、是"沙壹"还是"沙壶"《李文》说《后汉书·西南夷传》九隆故事中哀车夷母系始祖名"沙壶",而且是《后汉书》作者根据哀牢山土著民族语言用汉字的津音。恰恰相反,《后汉书》作"沙壹",而不是"沙壶"。后来,足有影响的《通典》、《通志》和《通考》所谓"三通",沿范晔之说,均作"沙壹"。九隆故事这段文字,最早见于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常璩写的才是"沙壶",这是1500来年不得其解的问题。当今学者…  相似文献   

18.
扬雄是汉代大儒,其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法言》之中,并影响深远。扬雄治学思想的核心是"学者,所以修性也","求为君子"是治学的目标。"君子"是品德高尚、言行谨慎的人;经过努力,人人可以成为君子。要想"求为君子",必须树立成为君子的志向、选择品行俱佳的老师,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学习。具体的学习方法则要靠自身勤学精思、与朋友切磋琢磨,还要努力践行学、思所得的圣人之道。  相似文献   

19.
阎秉华 《炎黄春秋》2012,(11):93+92
我是《炎黄春秋》的老读者,在今年第8期看到《我所知道的"章罗同盟"》长文,认真读后,深深感慨!首先这篇长文显现出作者不但有正义感而且还是位有心人,所以才保存下许多难得的宝贵资料。作者还是位有胆有识的君子。勇于自我反省,坦言自己过去的错误。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则改,君子也。"对作者认真做人的态度,我由衷敬佩!我也曾在民盟中央工作多年,反右派斗争运动前后的事也知道一点,不多。因为我当时只是个一般干部。但有两件我听到的事,想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最早的"中国"应当就是最早的王朝都城和它附近的京畿地区。而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朝是夏商周三代王朝,它们分布的核心区域不超出以黄河中游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这一带也就是最早的"中国"。在古典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尚书·梓材》是周公教导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其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