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广西多次纂修省志,是我国明代方志发展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明代广西省志现存的有《(嘉靖)广西通志》和《(万历)广西通志》两种.周孟中等在弘治年间所修和张鸣凤等在万历初年所修的广西省志尽管早已亡佚,但其作者和纂修过程仍能确考.《千顷堂书目》、《天一阁书目》等各种方志艺文、藏书目录中有其他六种明代广西省志的著录,但多是误录和孤证,难以确知其真伪.《广西图》、《西事珥》等也为目录书所著录,虽不能被称为广西省志,仍是了解明代广西省情的重要方志著述.  相似文献   

2.
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  相似文献   

3.
<正>八、从方志记载看明代成化初年汉水改道据明朝嘉靖、万历两部《汉阳府志》转录明朝宣德年间赵弼所修汉阳府志稿称,汉阳古城辟有城门八处,其北门取名汉广门。我们知道,汉广典出《诗经·周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那么汉阳城汉广门的取名无疑因临近汉水的缘故。这说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汉水就是从今龟山北面流入长江![1]  相似文献   

4.
2018年11月,“吉安方志文化丛书”之万历《吉安府志》点校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志由吉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辑,汪泰荣根据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影印本《吉安府志》点校而成。该志也是清代以前所修17部吉安府(庐陵郡)志书中唯一一部保存基本完好的志书。  相似文献   

5.
正《舆地纪胜》卷37 《扬州·碑记》:"《大观九域志》,刘彦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59页)其《校勘记》[一二七]云:"刘彦:《校勘记》卷八:‘张氏鉴云:《九域志》非专记扬州,疑有误,按宋刘彦惇曾著《扬州图经》,‘九域’疑‘扬州’之误。但言刘彦者,以‘惇’字系光宗讳耳。"按:此为误校。宋徽宗崇宁年间诏修全国地理总志《九域图志》,也称《九域志》。为保证其书顺利撰修,曾令各地先行修撰本地地志献于朝廷,时各地所修地志均称为《九域(图)志》。  相似文献   

6.
明代杭州府志有七次编修,万历《杭州府志》是最后一部,也是杭州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方志,但迄今未有对此研究者。本文从“修”的五种形式颇具特色、文献引用与记述多有创见、人物记述归属得当三个方面,探讨万历《杭州府志》的编修特点。  相似文献   

7.
太原永祚寺,原名永明寺,因寺内有双塔,俗称双塔寺。该寺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距古太原城4公里许的东南隅,坐南向北。寺内双塔巍峨俊秀,苍劲挺拔,前人誉为“晋阳奇观”。 据万历《山西通志》记载:“晋阳城重山遮障,开此平衍真一大形胜也。独龙稍不足,文明不开;虎稍强,故其民挚悍,而世家亦少。近有筑浮屠者,亦大有见。”本志《傅应期先生传》中记载:“郡地形左痹不胜右,缙绅学士建永明寺、宣文塔于东山,以辅不足,推公(傅霖)首事。”万历《太原府志》也载:“起自堪舆家言,谓塔在巽峰则文运胜。”由此可知,万历年间以傅霖为首的缙绅学士为“兴文运”,补辅郡地形之不足,而创建永明寺和宣文塔。其确切的创建时日据旧塔铁质塔刹铭文记载为“万历岁次己亥仲夏”(万历二十七年)。 据乾隆《太原府志》、道光《阳曲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护国禅师福登法师以永祚寺旧塔微侧,更建新塔于旧塔与寺院之间。到清代又在两塔之间建过殿,在旧塔之前建后殿。据梁思成教授三十年  相似文献   

8.
<正>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在淮河中游一带停留过较长时间,即所谓的"厄于陈蔡之间"。今巢湖市境内留有多处孔子遗迹,如柘皋镇的孔子台,《续修庐州府志》载:"橐皋城,其地有孔子台,相传孔子南游至橐皋,与弟子憩台而返。台状圆坛,可容千人。……孔子台,《天下名胜志》:‘柘皋有孔子台,台状圆坛,可容千人,近台有听书港。’"(1)又如,巢湖市区北境的回车巷,《读史方舆纪要》载:"万家山,县西北二十里。山当四会之冲,一名回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的《合州志》版本中,国家图书馆所藏清初《合州志》抄本很可能不是康熙十一年成书的正式的《合州志》版本,而《古今图书集成》中所引用的《合州志》才应是康熙年间正式成书的《合州志》。此外,所谓乾隆初年许元基编的《合州志》抄本也是后人层累构建起来的一个并不存在的版本。清代现存最早且无争议的《合州志》版本为乾隆十三年本,该志与万历《合州志》之间存在一定内容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却不为乾隆十三年志的编修者群体所自知,体现出明清《合州志》内容的延续与修志记忆断裂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0.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在整个唐代,淮南道共兴修水利工程16处。从时间上看,这些工程绝大部分是中唐以后兴修的,唐前期所修仅有3处。唐前期所修的三处工程为:贞观十八年,李袭誉主修的雷塘、勾城塘工程,可‘溉田八百顷”。证圣年间修筑的白水塘、羡塘。永徽四年,裴大觉  相似文献   

11.
乡镇村志古已有之,遍及全国。江苏泰州《西溪镇志》成书于明代,纪事至万历年问。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颜神镇志》创修于清顺治18年。安徽池州(今池州市)《杏花村志》也是清代编修。上海于清嘉庆18年编修的《法华镇志》当时未能刻印,到民国11年胡人凤  相似文献   

12.
嘉靖《雄乘》是雄县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该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保存了雄县诸多珍贵史料,同时也开创了雄县地方志编撰的历史,万历、康熙所修地方志亦以《雄乘》为名。书中有大量关于雄县当时现实问题的评论,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代弘治年间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继而有万历间何乔远《闽书》。清代则编有多部闽省通志:康熙间郑开极等人、雍正间谢道承等人,皆纂有《福建通志》,乾隆间沈廷芳等则纂《福建续志》,道光间有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福建最后一部旧式省志是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由陈衍主纂的《福建新通志》,该书也简称《福建通志》。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7,(2)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明刊《吏部职掌》十册。通过与上海图书馆同名藏本及相关文献的比较,确定二者为同一版片所印,实为天启初刊行的《吏部志》之抽印本,出自部志卷三十一至四十的"职掌"门。该门是宋启明在张瀚万历二年主持纂修的《吏部职掌》上增加"增考"而成,故哈佛本、上图本记为"张瀚纂、宋启明增补"为宜,大致印行于崇祯年间。哈佛本《稽勋(司)册》已非原貌,是从张瀚本同名册配补而来。  相似文献   

15.
出版动态     
2013年8月,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影印的明《(万历)广西通志》(共2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明《(万历)广西通志》由戴燿修,苏浚纂,杨芳刊行。全书42卷,约63万字,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万历二十七年刊刻。该志比前志简略,但简而有体,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两浙盐志》是研究明代两浙地区盐业的重要文献。嘉靖十六年刘仕贤首创《两浙盐志》十四卷,为后来者所镜鉴。惜其书今不见。万历间王圻《重修两浙盐志》二十四卷,今存二十二卷。二书采诸"往事""缙绅""商民所途讴巷颂者",与后来的盐志"定自宸衷"不同,因而其价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海市青浦县重固公社的福泉山,是一座高约6、南北宽84、东西长94米的土墩(图一)。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干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十余亩,殆古谓息壤也。"重固镇"一名(鬼重)魍,相传宋韩蕲王掩军士骸骨处,后人去鬼为重固"。可见此地是一处古代丛葬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10~2014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对江苏省盱眙县城外淮河北岸的古泗州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其中,在古泗州城核心区域的大圣寺遗址内、灵瑞塔遗址北侧出土一口直径近3米、深约1.9米的大铁镬,在已披露的考古成果中颇为引人注目。关于这口铁镬的用途,关心古泗州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以寺院僧人以此为炊具烹饪或施粥赈济的观点最为流行。查明代万历年间所纂《帝乡纪略》卷十《艺文志附奇迹》,便有《泗州铁镬》条:"见在大  相似文献   

19.
明宣德四年国家首次颁行《军政条例》,之后,正统、弘治和万历年间又有续修,并颁布通行。但嘉靖朝有无国家军政条例,学界至今未有明确定论。嘉靖时期,因北虏南倭的局势,各地官员纂辑刊行有关军队法律较为活跃。其中嘉靖三十一年巡按监察御史霍冀辑《军政事例》,经兵部议覆,皇帝允准而刊行,成为国家军政条例,并一直行用到万历初年国家再次颁行《军政条例》。嘉靖朝霍冀的《军政事例》在体例上开创了分门别类纂辑的新方式,也为万历《军政条例》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邓州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地上地下遍布着众多文化遗迹。在邓州市城区大十字街西南角,原来曾经有一座著名佛教寺院——福胜寺。该寺原称龙兴寺,明代更名为福胜寺。据清顺治《邓州志·创设志》载:"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宋天圣年间创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建。"由此可见该寺的大体建造时间在北宋天圣年间(约公元1023~1032之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左右历史。历经多年战火福胜寺现已不复存在,目前该寺尚保存一座7层高的梵塔(图1)。该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向南,高38.28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