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中,打入曹汝霖住宅的第一人究竟是谁?一般史籍与文章大都认为是北京高师学生匡互生。陈荩民(原名陈宏勋)在《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却说:“当时,曹家门紧闭,已有许多军警在周围防守。愤怒的学生一拥而上,用木棍、石块、砖头撞击。我身体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11月6—8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史学集刊》编辑部和《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先秦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共有44位学者参会,收到38篇专题论文。兹将其内容分述如下:一、商周文字、地理与政治。谢明文《谈甲骨文中的两例"舌"字及相关问题》认为,""与"舌"是一字异体,用作"言",读为"愆"。  相似文献   

3.
李兰昌 《文博》2000,(4):31-3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方铜质古玺(见图),坛形鼻钮,素面,体形扁薄,长、宽各2.8、边厚0.4、通高1.5厘米。印面铸文曰:“下匡取水”,4字极其完整。 “下匡取水”,玺原来也曾有发现,见于著录的有:①罗福颐《古玺编》(4061号)隶作“下水取”,“”字未释。②徐文镜《古籀编》,隶为“下水匡字未释。此处,石志廉《战国七玺考》(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1期)一文中,还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然未作考证。罗福颐认为‘下水”二字为复姓,作人名用印。我认为玺文第二字“”应释作“匡”,…  相似文献   

4.
高志林 《文史精华》2004,(12):45-51
匡互生(1891-1933),湖南邵阳人。辛亥革命时,曾跟随长沙革命军攻打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和湖南督军汤芗铭。五四运动时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四年级学生,主张以暴力惩办国贼,率先冲进曹宅并点燃火烧了赵家楼。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20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务主任期间,破格聘任毛泽东为湖南一师国文教师,同时预谋刺杀军阀张敬尧。后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务主任(训育主任),1925年与友人在上海共同创办立达学园,1933年因办学积劳成疾而逝。  相似文献   

5.
王云  崔建利 《文献》2006,(4):89-96
一、《识后》写作背景及版本状况 《徐忠勤公遗集识后》(以下简称《识后》)是我国近代藏书家徐坊之子徐锺蒧为徐坊作品集写的一篇序跋性文字.徐坊(1858-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  相似文献   

6.
《情史》是冯梦龙编纂的重要文言小说集,为话本小说、戏曲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情史》和著名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的关系更是极为密切.陆树仑先生《冯梦龙研究》中指出:"‘三言’一百二十篇中,有三十三篇的本事见于此书.  相似文献   

7.
尹伊 《收藏家》2000,(2):44-46
子建才名冠天下,累千年而不衰,尤以一篇《洛神赋》,洋洋洒洒近千言,为历代文人所重。晋人王献之即好写曹植这篇文字,便有了草书、真书诸帖流传。北宋时内府尚存数品,唯其小楷正书已“不完”(见《宣和书谱》),仅残存“于是科焉纵体,以邀以嬉”之“嬉”字以下,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句“飞”字以下十三行两  相似文献   

8.
管子书中有“巨乘马”篇,历来因“巨”字难解,有改为“臣乘马”,也有改为“匡乘马”。这一改把人弄糊涂了。其实“巨”字是可以解释。何谓“巨”?《说文解字》:“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可知“臣”是“规矩”之“矩”的原  相似文献   

9.
佚名 《神州》2008,(5):30-32
早年的匡互生,受到贺金声、石基等人的影响,敢为天下先的念头,牢牢扎根于他内心深处,五四运动时期,白幼习武的匡互生,更是大显身手,面对赵家楼高高的围墙,他率先用拳头将大门侧面的小窗打破,从而演绎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那经典一叵幕。  相似文献   

10.
<正>《逸周书》是中国古代很重要也很特殊的史籍,由多篇历史文献组成,内容多样,流传过程十分复杂,虽然都是先秦时期的文献,但其中各篇形成的时代不一,前后差距甚大,需要分篇个别地专题研究。从中国史学史角度考察,《史记解》(《逸周书》传本各篇皆缀有"解"字,一说"解"字即篇、章之意;一说"解"为解释,即经过上古编辑《逸周书》者的解释而形成的文本)一文尤其值得注意,但历来研究者较少重视,多种中国史学史专著未将之纳入视野。唯乔治忠教授于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6)
<正>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中的简文,有三篇与晋国史事相关,皆为佚篇,其中两篇记晋文公重耳故事,《子犯子余》是其中之一。《子犯子余》共15支简,长45厘米,三道编,保存状况较好,仅5处残缺,分别是第一、四、五、六简在第一道编绳处残断,各残缺三字,以及第十四简的简首残缺一字。简文有篇题,为"子(犯)子余"四字,书于第一简简背,首字近第一道编绳,与正文是同一书手。简文无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篇"恆稱"說屢見。本文支持"恆"、"亙"讀爲"亟(極)"的意見,認爲"極(亟)稱"實即"極言","極言"就是"直言規勸"。"極言",爲什麽能訓爲"直言"呢?《呂氏春秋·先識》"極言"高誘注說得很清楚:"極,盡。"可見"極言"就是"盡言",就是規勸諫,毫無保留。《穀梁傳·文公十三年》的"極稱"說亦同。由此看,馬王堆帛書《繫辭》篇的"大恆"讀爲"太極",也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一、释《古玺汇编》0545号玺作基中""字。《古玺文编》。失收.字从言从言字上部一横似与字下部采用借笔的方式构成.从古文字的演变规律看,字与字可能是由一个个形体分化而成的,古音在端纽叶部,在泥纽叶部.两字韵部相同,声皆为音,后世从的字,有的在战国文字中就从""作,如楚简字从作""(信阳2-012),字从""作""(曾候乙墓62).直到汉代,有时还可替代,如王年号"居"之,居延汉简有时就写作.准此,字从言从,显然应该释为。见于《说文》,在玺文中用为人名。二.释《古玺汇编》3946号玺作:基中""字《古玺文编》收入附录六八第十栏…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李(?)《焚書》卷一《答耿司寇》約六千字,是《焚書》中最長的信,也是李(?)駁詰耿定向篇幅最大的一篇論戰檄文,歷來受到人們重視,將其視為《焚書》或李(?)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人們談及或研究李(?)反偽道學的思想,每常予以稱述和引錄。  相似文献   

15.
黄人二 《考古学报》2012,(2):163-176
目次一篇题二编联三文本四校读五说明塔姑城家父》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之一篇,存十枚简(实九枚,有两小段可拼接),略有残佚,原编联经沈培调整后,已初步可通读."父"者,甫也,为古时对男子之称"家",以其为卿大夫也:"姑城",苦成也,前字为食邑之名,后字为其溢号;简文"姑(苦)城(成)  相似文献   

16.
<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收有一篇与先秦法律制度相关的文献,共30支简,简长约45.2厘米,文字保存基本完好,唯简10最末一字残半。满简书写27~33字(多为30字),全篇共计896字(重文、合文均以两字计)。简上未见次序编号,背面有刻划痕迹,其中简1~19的划痕呈倒序排列,较为特别。今简序是据文义并参考简背划痕、污痕等形制信息综合排定。本篇原无题记,全文主体为"成人"针对"王"问所作的四段言辞,故试拟篇名为《成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唐代的政治家中,司马光最为推崇的人,非陆贽莫属。一部《资治通鉴》,他引用陆贽的奏疏多达39篇,长的数千言,几乎囊括了《陆宣公集》的大部分内容。苏轼称赞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是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陆贽于乱世时登上政治舞台,凭借渊博的学识,非凡的见识,成为支撑大唐危局的重要脊梁、令人景仰的一代名相。一、乱世能臣,"救时内相"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陆氏是江南  相似文献   

18.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19.
《李太白全集》之《独涟篇》诗题颇为费解,若仅就字面,殊难理解。王琦注本在该篇篇首有大段题解:萧士斌日:《独漉篇》即《拂舞歌》五曲中之《独禄篇》也,特《太白集》中“禄’’作“漉”字,其间命意造辞亦模仿规拟,但古词为父报仇,太自言为国雪耻耳。古词日:“独禄独禄,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  相似文献   

20.
李若晖 《文献》2006,(2):10
《汉志》"《礼》类"小序:"《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刘敞以"及孔氏"连上读,改"学"为"与"①.黄以周以淹中即孔氏里,改"孔"为"后","及后氏"连下读,释"学"为学说②.段玉裁引述《汉志》曰:"《礼古经》五十六卷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后氏、戴氏经十七篇相似,多三十九篇."③折中刘、黄,但增字解经.叶德辉以"鲁淹中及孔氏学"一读,谓"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淹中及孔氏学所传皆有其书"④.张舜徽读作"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谓《礼古经》一出淹中一出孔壁⑤.王葆玹以孔壁在淹中,删"及"字⑥.上引诸说皆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