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森与阅报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民初那个高越激昂、理想色彩浓厚,而且动力十足的时代,一般"有识之士,深感于"无知愚民"几乎招致亡国的惨剧,纷纷筹谋对策,并且剑及履及,开办白话报;创立阅报社、宣讲所、演说会;发起戏曲改良运动;推广识字运动和普及教育,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民众启蒙运动。林森,作为当时站在时代风头浪尖的弄潮儿,自然参与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活动,本文拟通过对林森创办阅报社的史事,希望能对林森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万安 《民国档案》2002,(3):65-65
由江苏省政协机关干部刘晓宁撰写的《“无为而治”的国府元首 林森传》 ,日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林森是民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复杂的人物。早年从事反清革命 ,追随孙中山反袁护法 ,经历过组织中华革命党、组建非常国会、东征北伐等重大事件 ,担任过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及诸多要职 ,特别是 1 93 2年至 1 943年连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 1 2年之久 ,既有革命的业绩 ,也有反共的经历。在抗战中 ,其坚持团结抗日御侮的正义立场 ,受到包括国共两党在内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林森逝世后 ,中共称他是“领导抗战 ,功在国家”、“继国父逝世后我国最…  相似文献   

3.
这里讲的国民政府是1927年4月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而南京的国民政府主席不是蒋介石吗?是的。但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职都在两头上,且时间较短,长期任此职的是林森,计12年余。我们长期以来谓日“蒋介石南京政府”,而把林森先生忘记了,把这时期的国家元首搞的不知是谁了。  相似文献   

4.
正林森车祸受重伤1943年5月12日上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准备前往重庆国民政府大楼出席加拿大新任驻华公使欧德伦(有说是挪威公使)递交国书的仪式。清晨,林森洗漱完毕,用过早餐后,即开始更衣。林森穿上一件八成新的蓝士林长袍马褂,足蹬布鞋,肩上斜披了一条红色丝质绶带,又佩戴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一切整理完毕,即登车出  相似文献   

5.
刘小宁 《文史精华》2013,(11):40-44
“迁都”洛阳 林森就任国民政府主席不到一个月,就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一次重大震荡:迁都。  相似文献   

6.
为人,特别是为官,能做到林森这地步的,确实不多啊!中华民国时期,只有三位名人的头像有幸上了中华民国钞票,这三人分别是国父孙中山、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相似文献   

7.
一、林森墓 1943年5月12日午前7时许,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图一)坐车进城,准备接受加拿大驻华大使呈递国书。车到山洞九倒拐处,突然一辆美国军车驶来,与林森坐车迎面相遇,两车紧急刹住。由于急刹所造成的猛震,使已是七十六高龄的林森得了严重脑溢血症。在渝  相似文献   

8.
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生公忠体国、公忠护党,大公无私、廉洁自律,这都深刻体现在他写给侄孙林其珪、林其琪和林希岳的共48封家书里。本文就管窥蠡豹,通过阅读收录在《前国民政府主席林公子超遗集》里的48封家书,再次感受林森主席的伟大品格。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国民党29军宋哲元部奋发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火越来越旺之际,10月2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南京国防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批准迁都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当晚即乘“永绥”号炮舰西上。在与众人告辞之时,林森心中含着难言的凄楚。  相似文献   

10.
晏虹 《世界历史》2005,44(2):93-104
182 9年 ,安德鲁·杰克逊 ( 1 776— 1 84 5)入主白宫 ,从此开启了一个“杰克逊时代”①,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一 ,他的当选标志着“权贵”时代的结束 ,而普通人将在美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二 ,“杰克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此时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度日臻完善 ;总统侯选人提名大会开始成为惯例 ;大多数州都实行了白人成年男子普选权 ;许多人道主义运动 ,如废奴运动、女权运动、教育及监狱和医院改革等 ,蓬勃兴起 ;交通革命更是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冲击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史春秋》2004第12期《“垂拱而治”的林森》,虽然篇幅不大,但份量却不轻。读了它,鉴古思今,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1943年8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在重庆逝世,享年75岁。林森在弥留之际,挣扎着一字一顿地留下遗言:务必要抗战到底,务必要光复台湾!言毕,阖然辞世。林森去世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国葬。葬于重庆市歌乐山南麓"林园"内。同年8月15日下午2时,在中共中央的主持下,延安各界数千人在边区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中共中央唁电称:"国民政府林主席治丧委员会公鉴: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  相似文献   

13.
李薇  夏扬 《旅游》2005,(12):52-57
1937年11月17日凌晨,南京。在严密的保安措施和新闻封锁下,年逾古稀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1000多名官员,连夜乘装甲兵船“永绥舰”,撤离南京,目的地重庆。三天后,林森一行抵达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直到1946年5月还都南京,在重庆留下了几百处陪都旧址和名人故居。 61年后,那些旧址和故居有的已经破败消失有的成了只供人看的死物,只有很少很少的几处地方正在被另外一种方式重新激活,有了令人惊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43年5月10日晚,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乘专车回官邸,途经市郊化龙桥下坡时,因方向盘失灵撞及路旁电线杆,由于车身激烈震动而引发脑溢血,卧床两个多月而逝。病中的一天,蒋介石及林于辛亥革命前在九江创立“浔阳阅书报社”时的知己吴铁城等前去探望,林指着墙上挂的手书“抗战必胜”条幅,再三重托各位,抗战到底,勿忘光复台湾。蒋即捂胸坚决保证:“请主席放心,台湾必归祖国怀抱,以挽赎国家于台湾省骨肉同胞之亏负。”林在不能言语、神志不清的弥留之际,仍不断喃喃自语:“……台湾……台湾 林森,字子超,…  相似文献   

15.
南京浮桥如意里2号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故居。这儿是一幢中式双层小楼,窗口临街,左旁只容两人进出的低窄边门,楼下是会客室。楼上是卧室兼书房,室内除书画古玩外,陈设简单,楼下也没有汽车间。从住处到国民政府不足一华里,林森一向步行。他是一位独身主义者,只有一个亲侄同住。无论从外观到内部陈设来说,绝不像一个国家元首的官邸,拿当时一个部的科长公馆来比,或许都要较如意里2号漂亮和宽敞得多。1932年间,政府要为他另建官邸,因为外事频繁,国家的观瞻所系,林森以国事日蹙国库空虚却辞,后因种种原因,还是在“陵园新村”修建了一处主席官邸…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大权独揽,对于国民政府主席一职,认为无足轻重,因此让林森做了12年之久。可是蒋夫妇经过访问印度及参加开罗会议后,觉得非做元首才行。1943年,林森因被军用大卡车撞成重伤,不久即逝世。有人推测其中是有阴谋的。林森死后,国民政府主席非蒋莫属,但蒋偏要假惺惺的请吴  相似文献   

17.
1925 年孙中山病逝北京,遵其生前归葬南京钟山的遗愿,国民党特派元老林森主持修陵工程。以林森为首的党人颇费气力,从选陵、建陵直至归葬,历时 4 年终成大典。期间,这场民国唯一一次国家级葬礼,历经了怎样的周折,奉安胜地为何让许多权要心欲归之? 期间颇多故事,《中山陵及奉安秘闻》一文为您详说。  相似文献   

18.
林森(1868—1943)字子超,福建闽侯人,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同时也是道德修养的"一代宗师",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有着很高深的造诣,注重修身养性、刻苦自励、严于律己,提倡负责守纪、克已奉公、竭忠尽瘁。本文主要是从林森的道德思想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初至桃源境 朵儿是个身体敏感的孩子,杭城常年雾霾让她咳嗽连连,常常一两月也不见好.心疼孩子的林森想起妻子的老家丽水群山环绕空气新鲜,于是趁着放假到酉田村来了次清肺行动. 一入酉田,桃花天天,落英缤纷;黄墙黑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脚下;四周群山环绕,远处隐隐传来黄牛“哞哞”的叫声;这一派祥和的景象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20.
西村伊作是日本大正时代生活改善运动的知名人物,他积极倡导和参加了民间的生活改善运动,以其独特的理想和实践,在生活改善的历史上独树一帜,是“创造和维护了大正化气氛的典型代表”。对西村伊作生活改善的理想和实践进行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大正时代的生活改善运动和日本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