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出版的《简明钱币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刊有一枚山西开国纪念币(图1),文字介绍为“民国元年(191)山西省铸币”。1992年出版的《中国铜元目录)(以下简称《目剥),也刊有此枚铜元(图2),文字介绍为“山西铸开国纪念币壹枚,发行日期为民国元年(1912),是币铸额极少,发行期短暂,故今存世尤为罕见。”1993年(中国钱币》第3期,刊登有《浅谈山西开国纪念铜币)一文(以下简称(浅文》),并附有图(图3),文中介绍为“此币应为山西所铸之开国纪念币,是山西机铸铜币的初铸品,铸造时间应民国七年(1918)以后”。…  相似文献   

2.
太原电解铜厂原存有部分铜元,挑选后,仅发现两枚铸有“山西”字样的铜元,正面上端为“中华铜币”四个小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五个字,两边为“山西”二字,中间有一环圈,圈内为相交五色国旗和十八星军旗。背面为嘉禾图案,当中“壹枚”二字,直径为2.7厘米(图一)。查有关资料,太原在民国年间设有铜元厂,铸造铜元最高日产量为120万枚,数年间共铸当十文铜元421 138 994枚。此外,还铸有当廿文铜元。这样大量的铜元在何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初年,湖南造币厂的双旗嘉禾20文铜元,存世量巨大,版式众多。民国7年3月,张敬尧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将造币厂当摇钱树,于6月恢复生产,大肆扩建,购买设备,产量骤增,所铸即双旗嘉禾20文铜元。民国8年5月6日造币总厂呈财政部《请限制各省所铸铜元》其中即言"湘省所造减重二钱八分当廿铜元"。湖南《大公报》民国8年11月25日《造币厂现状》报道:"湘造币厂近月以来,逐渐扩充,本月只铸双铜元,不铸单铜元,计每日铸出双铜元八百五十万枚(即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历代货币史》记载,"南京造币厂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曾开铸当二十铜元。自1912年到1924年(民国元年至十三年),该厂铸造铜元数额如下表……民国十三年当二十铜元(枚)58500000"。(1)民国十八年三月财政部钱币司制"辅币铸造数目一览表",其中列:"当二十铜币南京造币厂58500000系民十三年份铸数,在此前后,该厂均未铸此铜元。"(2)民国十三年(1924年)南京造币厂铸造什么版式的二十文铜元,未见资料。试作臆测,权供商讨。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数千年传统的“范铸钱”转变为新颖的“机制币”,使大小不一,轻重悬殊的方孔圆钱,改变为精美划一的新颖铜币。民国初年,各省及各地区军阀割据一方,由于铸造铜币大有厚利可得,相率设置造币厂铸造铜币,以平均百分之四十多的铸币余利,充作各自的军政经费。为了谋取暴利,提高币值,减重降质的滥铸铜币,造成铜币空前的混乱,劣币充斥,人民受害。1914年(民国三年)财政部呈准祗留天津、奉天、南京、广东、湖北、四川、云南等七厂,其余一律裁撤。但事  相似文献   

6.
正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月财政部钱币司制"辅币铸造数目一览表"记载,"武昌造币厂铸造当二十文铜币3735806103枚,至民十七年底铸数,内有数年停铸。"①这个二十文铜元,《民国十年武昌造币厂报告书》有明确记载:"六年二月,奉财政部训令,准鄂省暂铸当二十文铜元,每枚重库平三钱,仍用北洋旧模。"②"北洋旧模",意大利驻华参赞罗斯民国六年(1917年)在上海出版的英文《亚洲文会北华分会年刊》发表的报道《中华民国的硬币》说,"武昌造币厂厂长  相似文献   

7.
喻战勇 《安徽钱币》2006,(4):21-22,20
民国年间,陕西省铸行有二分、一分两种铜元。铜元面珠圈,内有交叉的国民政府党旗和国旗,珠圈外上端镌“中华民国”,下字母“IMTYPE(I)F”。北京汪鸿生分析为“一枚当银币2(1)分”威妥玛式拼音首写字母。两侧各有五瓣花星。背面珠圈内嘉禾、花环,花环中心有圆环,上方为面值,珠圈外上端镌“陕西省造”,下端“伍拾(百)枚换银币壹(一)圆”,两侧各有一圆点,币文均为隶体。  相似文献   

8.
“孙币”铸于民国十六年说质疑傅为群“孙币”即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有多种版别,其最常见者之明显特征为“六角星”花纹(图一)。钱币界一般多认为此币“铸于民国十六年”基本已成定论。但是,笔者近来查阅20年代上海银行公会档案,发现此说有误,故提出商榷意见。1927年,北伐胜利,6月8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饬令停铸袁头币,改铸孙中山头像币。据南京造币厂厂长汤钜呈称:“职厂遵饬改铸孙先总理像新式国币,因绘样镌模种种手续尚需时日,在新模未成以前奉准暂用民国元年先总理开国纪念币旧模印铸,以济金融,成色重量仍照旧例办理,现在业经出币,已分运中国、交通、中南、盐业、大陆、金城、四明各银行分别销售,除将新模督促进行,一俟成就,立即更换所有现铸纪念新币。”①以上史料说明:1927年(民国16年)开铸的“孙币”用的是旧模,即民国元年(1912年)开国纪念币的旧模。此币于1912年3月由南京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中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背面为英文“中华民国”及“壹圆”,当中则为中文“壹圆”字样,“五角星”在下面两旁,钱币界称“下五角星”(图二)。所以此种“下五角星”有铸于1912年的,亦有铸于1927年的。又据南  相似文献   

9.
刘皓 《中国钱币》2003,(4):43-46
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壹元银币 ,大家耳熟能详 ,目前存世者有“上五星”、“下五星”及“六角星”三种 ,关于其制造年份 ,时下所见书籍均记载“下五星”制于民国元年 ,“六角星”自民国 16年大量生产 ;但对“上五星”时间 ,则有不同说法。在中文书籍 ,上五星大都载为“民国17年制” ,此说依笔者所搜集资料 ,首见于蒋仲川著 ,民国 2 8年 6月上海出版之《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蒋文描述如下 :“民国 16年 ( 192 7年 )北伐军到达南京 ,4月 18日 ,国民政府成立 ,由南京造币厂铸造孙总理像新币 ,正面与孙总理开国纪念币相同 ,但背面之英文 ,则为Birth…  相似文献   

10.
笔从本地一老人手中买到一枚“民国辛酉年造新省双旗十”铜币。老人称,此铜币是民国时期从新疆南下骆驼帮手中所得。  相似文献   

11.
曹昳 《中国钱币》2008,(1):30-34
一、甘肃造币史简介1.天水造币史简介民国九年(1920)二月,甘肃督军兼民政长张广建任命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到任后,鉴于市场货币奇缺,以致贸易阻滞,又见各省铸造铜币获利甚丰,遂从津、沪购置造币机器在天水设造币厂铸造铜元。因铸当十铜元无利可获,于是仿造“四川铜币”制,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尽量搜刮起来,利用翻砂法铸造当百铜元(即天水沙板)。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因商民怨声四起,孔才废止沙版铜元,同时开铸“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两种机制铜元。这两种机制铜元在民间极少见到,显然并没有大量铸造流通过。市面上“孔造五文…  相似文献   

12.
袁像嘉禾银币,俗称“袁大头”,始铸于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民国初年,国民政府财政部为了治理整顿银元流通混乱、种类繁多、成色不一、难于统一管理等状况,于民国三年(1914)颁布了《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条例规定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嘉禾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是银九铜十,后改为89%,统一流通。  相似文献   

13.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定为海军旗。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改旗易帜,国旗改定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旗被定为党旗,成为中华民国正式的官方旗帜。新疆民国时期铸造的铜元有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旗两种旗帜的图案,五色旗图案的铜元是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8年(民国17年)改旗易帜前铸造的货币,  相似文献   

1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银币调查据毛主席瓦窑堡旧居管理所文物登记和当年铸币人回忆,1935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国民经济部长毛泽民主持会议,决定铸中华苏维政埃一元银币,共两千枚,由国家银行发行科长贺志珍办理,流通于陕北根据地。同年11月统一使用苏维埃纸票,银币停铸,并大部收回。该币径3.8厘米,重2.7克,边齿较粗。共三种版式,一种面中“壹元”,外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外郭两边各一五角星;背中镰刀、斧头,外郭两边各一五角星,并右向左“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第二种“壹元”不同,两边有两个交叉麦穗。第三种两段文字都是从左向右书。银币书写、制版杨儒真,铸币侯长娃、郭正江,三人均为瓦窑堡城内人。铸币地址,初在毛主席瓦窑堡旧居院内,后迁至城南1公里水沟坪村。(《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5赵凌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银币调查@赵凌云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沈阳百吉古钱币文化有限公司制作了百套“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由沈阳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监制,沈阳市文物美术品鉴定中心鉴定 )。此“存珍”系采用 1929年张学良下令铸造的“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币。该币造型简洁清新,制作精美,表现了当时张学良将军励精图治、稳定金融、恢复东北经济的思想。此币现已存世不多。 沈阳制作“张学良将军铸币存珍”  相似文献   

16.
蔡玉琴 《丝绸之路》2014,(10):22-23
甘肃造币厂源于民国九年(1920)孔繁锦担任陇南镇守使时设置在天水的铜元造币厂。民国十五年(1926)8月,刘郁芳为兰州代理督办,成立甘肃造币厂,为甘肃最早的银元铸造机构,始铸甘肃银元。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像(甘肃)银币铜质试样币极其罕见,其为红铜材质,浆色自然天成,铜色更是呈典型熟旧,整体绽放五彩包浆,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7.
1866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设立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壹圆”、“香港半圆”银币流通市场。该银币是在中国领土上铸造的最早的机铸银币,而且是最早在币面铸上中文字“圆”的银币。  相似文献   

18.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据。英国殖民者为了加紧控制香港的财经命脉,继而抢占中国市场,便于1845年在香港设立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分行(又称丽如银行),1847年东方汇理银行在香港发行钞票。1863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一仙”、“香港一文”铜币,投放香港市场流通,“香港一仙”币值相当于一分,可换10枚“香港一文”铜币。  相似文献   

19.
林平 《安徽钱币》2006,(4):35-36
泉界将民国以前历朝历代的金属铸币(包括金、银、铁、铅等)统称为古钱币。王莽当政时铸造的大泉五十、货泉、布泉等铜币,其“泉”字含有“钱”意,所以古钱又被称为古泉。中国三千多年造币史上,方孔圆钱占绝大多数,被国人戏称为“孔方兄”。小小的一枚古钱,往往包涵着大量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宗教有关的知识信息,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印迹,折射出灿烂的艺术光彩,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军侵华“征支纪念”章,径39mm,重25g,齿边,黄铜镀银。日军钢盔下为交叉的步枪、军刀,两侧分铸“征支”、“纪念”4字,上缘纪年“昭和拾贰叁年”(1937~1938年),下缘“上海派遣军从军”。背嘉禾壹圆文图,显系借用民初袁世凯像银元模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