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清两代科举中的朱卷有两种:乡试及会试场内的原卷(即墨卷),经誊录人用朱笔誊写,送考官批阅的,是一种朱卷;考中后,将场中所作之文刊印赠人的,是又一种朱卷。清代王尔烈家藏乡、会试朱卷木雕版属于后一种。原收藏在王尔烈的故居——辽阳翰林府,1956年由辽阳博物馆收藏。朱卷木雕版共十块,一块为《王尔烈履历》版,刻记王尔烈姓名、字、号、出生年月日、官职、考中乡会试和殿试名次,及其家世亲属情况(图版捌:1;图一)。余者九块  相似文献   

2.
陈健 《沧桑》2014,(5):88-90
王尔烈是清代辽阳籍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饮誉古城辽阳的标志性文化人物。王尔烈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其为人、为学、为师、为政、为官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王尔烈是我国清朝乾隆年间的名臣,他于乾隆三十六年获得进士身份,此后担任翰林院修撰,参与了编辑《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书籍的工作,担任了提督学政、大理寺少卿等诸多的职务。王尔烈不仅是一名名臣,还是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书法家。依据历史的相关记载,他年少时就开始学习二王的书法作品,此后又学习赵孟頫等多位书法大师,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当前在辽阳博物馆、千山龙泉寺王尔烈的书房之中遗留了不少王尔烈的书法作品,对相关书法作品的研究,有助于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王尔烈的书法艺术。文章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王尔烈留存的相关作品,对其书法艺术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书法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健 《沧桑》2014,(6):93-96
王尔烈是清代辽阳籍的著名历史人物和当今饮誉古城的标志性文化人物。具有丰富内涵的王尔烈文化,由特定的客观自然条件、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孕育而成。  相似文献   

5.
<正>寿屏是专为祝寿而创作,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寿品,以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而著称,是一种庄重而高雅的寿辰礼品。本文所介绍的寿屏是字体饱满、气宇轩昂的颜体书法,是非常罕见的何绍基楷书作品。据研究,这套寿屏是由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孔继鑅撰文,同年进士何绍基书写,祝贺同年进士韦坦之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辰的礼品。因此,这套寿屏凝聚了三位同年进士的心血,不仅见证了他们的同年之谊,也反映了中华传  相似文献   

6.
<正>福州三坊七巷"二梅书屋"厅堂内陈列着清代嘉庆年间造的鸡翅木框嵌黄杨木雕"祝寿屏风"(以下简称"寿屏")。该套寿屏是嘉庆十四年(1809)周基原配夫人陈氏耄耋寿庆时,由泉州府吏、周基侄孙邓培风及其亲友所送的祝寿华礼。"寿屏"精工巧雕、古朴雅致、精巧玲珑、剔透空灵,与书屋内摆设的古典家具、香草兰芝映衬成趣、相得益彰,走进书屋内的游客无不对之啧啧称奇、流连忘返(图一)。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年间 ,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1728-1801 ,奉天辽阳人) ,称得上一位诗文书画的全才。他出身书香世家 ,兄弟四人 ,他排行老三 ,6岁入蒙 ,44岁获进士传胪 ,次年入仕翰林院。其间 ,他在老家从师学艺40年 ,研读范围非常之广 ,文、史、哲、医、琴、棋、书、画诸领域无不精通 ,是一位博学多能 ,名不虚传的才子。王尔烈由于自幼勤奋好学 ,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特别在文化艺术上的建树尤多。加之他为人正派 ,品行端庄 ,其人品与文品一直受到后人的普遍热爱与赞誉 ,至今盛传…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先生1987年10月3日在台湾病逝的消息,震惊了大陆文坛。在北京,我曾有幸接触过梁先生的长女梁文茜,她是北京一位出色的律师。1949年后,海峡两岸信息隔断,父女天各一方,思念情深,痛苦异常。后来,情况稍有松动,1971年夏天,父女二人便急切相约在美国会面。梁文茜给父亲捎去了北京东城内务部街梁先生故居四合院里枣树上的大红枣。先生爱不释手,老泪纵横。事后梁实秋先生将这颗红枣带回台湾,浸泡于玻璃杯中,供奉案头,足见其思乡之情深!我还见到过一帧照片,梁先生在他台湾的寓中昂首站在一幅北京故居图画之前,遥望着远方,寄托他对故都,对北京…  相似文献   

9.
王尔烈简介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又名仲方)。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祖居河南,明末定居辽阳城南三十里风水沟。自幼性行纯静,聪慧好学,工诗文,善书法,被誉为“辽城第一书法家”,乾隆四十四年(1771)中二甲传胪,同年入翰林院,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处纂修并三通馆纂修,后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少卿等职。晚年辞官掌教沈阳书院。  相似文献   

10.
谢辰 《中原文物》2016,(4):112-116,135,136,117,119,129
河南新蔡清初宋祖法寿屏,是一套三组巨大的兴盛于明末清初的款彩漆雕画屏风,共36扇,寿屏上贺文两篇,款彩技法画三幅。贺文表彰了寿屏主人为发展八闽教育做出的巨大成就,凸显了清初统治阶级尊儒重教和满汉结合的统治理念,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震钧(1857—1920),是清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载亭、在亭),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唐晏,字元素。 据震钧自著的《天咫偶闻》记载,他祖上在天命二年(1617年)归后金(清),以“二等侍卫事太祖,太宗”开始,至他名下已传了十二世,且由武入文,世世簪缨。震钧出生故居——北京东城总捕胡同宅院,后来相继成为当时大学土恩承及李鸿章的宅笫。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3,(6):26-26
2013年10月15—16日,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第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大师与经典:文化遗产的国内传承与国际传播”国际研讨活动在京召开。活动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主办。来自曹雪芹纪念馆、英国莎士比亚纪念馆、俄国托尔斯泰纪念馆、法国巴尔扎克纪念馆等名人故居的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国内红学、曹学的知名学者首度共聚,为世界名人故居的保护把脉支招。  相似文献   

13.
吴江 《神州》2013,(32):6-6
千山西阁是王尔烈求学二十年的地方,故地重游,必然存在很多的感慨于心间。从同游千山诗歌中,可以看出其独到的艺术素养。王尔烈追求诗歌创作的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善于根据主旨写出不同风格的诗歌,将朴实、浪漫等表达方式运用的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4.
祁建 《文史月刊》2010,(9):22-22
<正>北京市东堂子胡同51号的沈从文故居将永远地消失了。1953年至1980年,沈从文住在这里。东堂子胡同有着近800年历史,是北京城中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曾经是保存最完好的胡同之一。东堂子胡同49号,曾经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75号和77号曾经是蔡元培故居,吴阶平、林巧稚、丁西林等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戴涯(1909-1973),原名戴忠勳,1909年6月30日生于江苏镇江溧阳码头4号一个经营绸布业、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他的故居现在仍由戴氏子孙居住。  相似文献   

16.
赵兰英 《世界》2005,(8):68-69
“不要重建我的故居”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不少人到成都时都想去巴金故居看看,但无法如愿。因为,巴金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四川的父老乡亲对没有保留巴金故居而深感遗憾。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省委同意,并且成立了筹备小组。巴金知道后不同意,对侄子李致说:“不要修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我调任西城区厂桥小学校长期间,金友之就是厂桥小学的教师。金友之,又名爱新觉罗·溥任。1918年出生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岸醇亲王府(今宋庆龄的北京故居)。光绪皇帝是他的亲伯父,醇亲王载沣是他的生父,溥仪(宣统皇帝)是他的大哥,溥杰是他的二哥。金老师告诉我,他从出生到1951年他父亲醇亲王载沣去世,一直同他父亲住在一起。载沣是在辛亥革命后,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务后退居府邸的。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来北京时,特地到醇王府访问,并对他父亲知时达务,加以勉励。北京市市长彭真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提出:载沣没有参…  相似文献   

18.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笔者当年曾随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和周恩来纪念馆、故居代表一起进京吊唁,亲历了邓颖超在北京的葬事活动。  相似文献   

19.
项南同志是我所熟悉和敬仰的一位老领导.1982年6月30日,我作为胡宏同志的机要秘书随胡乘飞机飞往北京.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同志接待我们住进了中南海西八所,就在毛主席故居丰泽园附近.住下来不久,项南过来看望,说这次我们是为调整福建的领导班子来北京的.与他一起来京的还有时任福建省省长的马兴元.  相似文献   

20.
1979年秋,有一天,我去辽阳市东京陵,在这座古老的后金陵址上,一个偶然机会遇见了讲王尔烈而闻名遐迩的满族故事家徐仲武老先生。他穿着一身黑色粗布便服,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脸色红润,精神饱满。交谈之下,他滔滔不绝地为我讲述着东京城和东京陵的历史沿革,那简洁清晰的话语,竟使我忘却了站在面前的是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