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霞 《中国西藏》2013,(1):94-94
2011年9月,张鹰先生的西藏油画集《四十年雪域情痕》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面世。画集以油画为主体,配文字说明和素描、摄影,在写实再现与写心写意中呈现西藏的大美。从风格上讲,张鹰的油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新世纪以来三个时期。张鹰早期的写生画坚持以写实处理结构、空间、体积、光影和色彩,由于画家固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09,(6):124-145
刘丽嘉——上世纪下半叶西藏摄影最为重要的作者之一——淡出摄影界已有10年。我在研究1926-1976年这段时期的西藏现代摄影史时,翻看了他上世纪60年代至2000年的大量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3.
萨迦寺冬季护法神舞张鹰每年藏历十二月一日是后藏人的新年,西藏民间称为农民年,因为后藏地区多以农耕为主,每年十二月过后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播种,所以这一带就将新年移到藏历十二月一日。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后藏地区一大习俗。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自然成了后藏...  相似文献   

4.
柳升祺先生是我很敬仰的藏学界老前辈。早听说他60年前就用英文撰写,在美国出版过一本向外国人介绍西藏的著作——《西藏和西藏人》(TIBET AND TIBETANS),颇受国外关注,可惜一直无缘拜读。他是怎样描写西藏?写了些什麽?越是读不到,越是感到神秘。再加之该书系与国民党高级官员沈宗濂联署,由曾任沈宗濂英文秘书的柳升祺执笔,仅在国外发行,在那个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难免给人许多稀奇古怪的联想。谢谢中国藏学出版社的睿智慧眼,终于在柳升祺去世3年后(2006年1出版了由先生爱女柳晓青女士亲自捉笔翻译的《西藏和西藏人》中文版,让我一饱眼福。不但澄清了半个多世纪笼罩在国人心头的迷雾,更使我们得到许多“温故而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3月,《雪域山水藏地人:我的西藏生活》(以下简称《雪域》)付梓出版,这本书完稿于金志国先生离开西藏的次年——2004年。时隔15年,金老师终于将他的西藏往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世人。全书分为"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辽阔雪域""变化的年代""西藏童话""转山拜湖朝圣路""居家拉萨"六个章节,洋洋洒洒25万余字,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西藏面貌。翻看之际,熟悉的金老师的形象即刻浮现在脑海。"噔、噔、噔!"金老师爱穿皮  相似文献   

6.
董宝瑞 《文史精华》2010,(10):45-53
曾雍雅将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西藏军区工作了7年,在"世界屋脊"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走过了人生的艰难岁月。他为西藏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建设特别是边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西藏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西藏建设作出贡献的功臣。欲知详情,请阅《曾雍雅将军在西藏》一文。  相似文献   

7.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西藏民间艺术丛书》图册一套八本,分别是《脱模泥塑》、《面具艺术》、《服装配饰》、《绘画唐卡》、《器具纺织》、《建筑装饰》、《玛尼石刻》、《工艺雕刻》,由张鹰、韩书力、余有心、边多等主编,共刊出图片2000多张,集西藏民间艺术之大成。为隆重推出这套丛书,本刊特选发丛书总序,以飨读。  相似文献   

8.
读书     
《西藏人文地理》2014,(5):15-15
《西藏,我的最美时光一个地质工程师的西藏15年》 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本科大学生来到珠峰脚下。在这里,他面对令人窒息的孤独。依然自强不息,最终化茧成蝶,突围而出。在这里,他有一次唐突的艳遇,也有一份真挚的爱情,邂逅了特立独行的汉族女子,也寻觅到了美丽的藏族爱人。  相似文献   

9.
张鹰先生: 前不久听强平主席说你将出任《西藏民俗》杂志主编,还来不及去信祝贺并谈谈我对高原民俗的设想,就收读到今年改版的首期《西藏民俗》。适逢藏历水羊年,翻开书页,图片、文字、色彩编织出一幅幅雪域城乡节日生活的诱人画卷。神羊在咩咩鸣叫,屋宇弥漫着青稞酒醉人的芳香,高昂的藏戏和柔曼的朗玛旋  相似文献   

10.
刘原 《中国西藏》2004,(5):69-71
我爱艺术,也爱收藏。对西藏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种如胶似漆的情感。早在60年代初期,我就收藏西藏钱币,后又收藏西藏邮票,其他方面也略有涉猎,但收藏擦擦还是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11.
扬子 《中国西藏》2013,(5):60-63
金世洵:记录发展中的西藏十二载援藏,他参与了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目睹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参与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准备工作,他与藏族人民共庆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见证了古老而神奇的西藏大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奇迹。在许多人眼中,金世洵不仅是一名光荣的援藏人,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者。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曾经的岁月》陈宗烈50-60年代作品展开展日前,由《大众摄影》杂志主办,主题为《曾经的岁月》——陈宗烈50至60年代摄影作品展在美术馆祥升行店展出。这次展出的几十幅作品都是精心挑选,其中有些图片十分珍贵,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在此次作品展的座谈会上,陈宗烈老师谈了他在西藏的采访经历和那  相似文献   

13.
吴江 《中国西藏》2007,(1):93-93
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中顾委委员,90岁高龄的天宝同志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前辈,他是目前尚健在的、屈指可数的经历过万里长征的藏族老红军,是藏族老革命的杰出代表。天宝同志的传记《天宝与西藏》一书,近日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为该书作了序。这部书重点讲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天宝与西藏革命和建设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50年以来西藏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价值的历史著作。这本著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经武(1906-1971,湖南炎陵县人),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很陌生了。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经显赫一时。在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他力劝达赖,从容平叛,在拉萨竖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西藏的14个春秋中,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坚持带病下乡,并带头学藏语。1965年9月,张经武奉调回京,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毛泽东评价说:“张经武不仅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张经武(1906-1971,湖南炎陵县人),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很陌生了。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经显赫一时。在解放西藏的斗争中,他力劝达赖,从容平叛,在拉萨竖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西藏的14个春秋中,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坚持带病下乡,并带头学藏语。1965年9月,张经武奉调回京,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毛泽东评价说:“张经武不仅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书讯     
正《雪域山水藏地人》该书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回忆。作者金志国,童年进藏,在藏生活工作30余年,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的西藏作家。在书中,他饶有趣味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10岁随父母进藏的经历,以及此后在拉萨读书,长大后在西藏工作的种种经历。由于作者经历独特,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西藏的别样视角。如作者所言,西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有一份抹不去、撇不掉的"西藏情结"。透过作者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17.
柳升祺先生是我很敬仰的藏学界老前辈。早听说他60年前就用英文撰写,并与国民党高级官员沈宗濂联署在美国出版过一本向外国人绍介西藏的巨著——《西藏和西藏人》(《TIBETANDTIBETANS》),颇受外国关注,可惜一直无缘拜读。他是怎样描写西藏的?写了些什么?越是读不到,越是感到神秘。谢谢中国藏学出版社的睿智慧眼,终于在柳先生去世三年后,出版了由先生爱女柳晓青女士亲自捉笔翻译的《西藏和西藏人》中文版,让国人一饱眼福。不但澄清了半个多世纪笼罩在国人心头的迷雾,更使我们得到许多”温故而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卢颖 《中国西藏》2001,(2):27-30
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拉萨方实验小学校长叶静,60年代初离开上海来到西藏,在38年的漫长岁月里?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西藏孩子们奉献了一颗挚热的爱心,2000年两会期间?我们的记来到了代表们的驻地,采访了这位身患癌症的女校长,她向我们讲述了36年无悔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上世纪80年代奔向西藏的那群时尚青年中,牟森是显眼的一个。显眼的个子、显眼的才华、显眼的情怀。和那个时代所有同龄人一样,他揣着梦想来到西藏;离开后的几十年,西藏仍是他生命不变的主题之一。人物:牟森,上世纪80年代曾在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工作,后创建蛙实验剧团和戏剧车间,被称为"中国先锋戏剧的先驱",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由其开创的新门类课程"跨媒体巨构"。  相似文献   

20.
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1954年两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和政策,导致中印关系由热变冷。60年代,印度坚持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边界,并在军事上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