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珉 《中国西藏》2007,(4):44-47
“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在藏羚羊游弋的草原,在圣洁的神山圣水旁,白云般飘动的日土白绒山羊,俗称克什米尔山羊,也就是开司米的正宗传承。优异的羊绒和现代工艺与金鼎奖设计师的智慧相结合,成就了极品藏绒品牌——金哈达!”  相似文献   

2.
餐芳饮露     
桑梓 《风景名胜》2010,(3):72-77
《诗经·幽风》云:"采紫祁祁",这里的"紫"即白色小野菊。古人于入秋之际大批采集,既可入馔,又能入药。这被认为是食用花卉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3.
食色站     
清朝皇室饮食原料曝光皇帝每日用奶100斤清朝皇帝每日用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当年鸡3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60个,包瓜、  相似文献   

4.
甘肃张掖的金塔寺石窟艺术知者甚少。实际上金塔寺石窟的开凿,要早于"中国四大石窟"。也正是由于金塔寺石窟的开凿,才拉开了中国石窟规模化开凿的序幕。金塔寺石窟艺术保留了源自印度石窟艺术的形式特征,但又不失其当时、当地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生活原形,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北凉石窟艺术:中心塔柱的窟型、秀骨清像的造像、高肉浮雕的壁饰。尤其是金塔寺彩塑高肉浮雕飞天,凌空悬塑,若从天降,表现手法更是独一无二,被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学贤 《收藏家》2010,(6):84-85
国内奇石收藏家、河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于瑞军先生收藏有一块酷似红烧肉的肉形石,该石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肉形石—"东坡肉",堪称"姊妹石”。  相似文献   

6.
从曾侯乙墓箱盖漆文的星象释作为农历岁首标志的“农祥晨正”王晖随县曾侯乙墓东室出土的五件衣箱,其中一件箱盖上阴刻"紫锦之衣"①。这件紫锦衣箱盖上漆绘扶桑树、太阳、鸟、兽、蛇和人持弓射鸟的图象,左下角还有漆文二十字②。饶宗颐先生曾对此文作过释读"。笔者在...  相似文献   

7.
论到青海饮食——特别是农村饮食,肉多菜少、干多稀少曾经是两大突出特点。 人类饮食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创造,并逐渐沿袭成为传统,这比如一个游牧民族,无法不叫其餐桌上经常摆放奶和肉。青海肉多是因为有牧区,有牛羊。菜少是因为青海地势高寒,不宜种菜,也就缺少吃菜的习惯。这一点叫河南移民拿老家比较得非常凸显:啧啧,这儿过年吃多少肉,叫咱在老家不吃一年?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口约3.5万人,主要聚居在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在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也有分布。国外的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与新疆西部相连的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有塔吉克族。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塔吉克族的饮食便以肉、乳、面为主要原料,注重主食,不注重副食,极少食用蔬菜。以畜牧业为主的人户食物以牛、羊肉为主,兼食面食,以农业为主的人户以面食为主,兼食牛羊肉,他们共同的习惯是喜食牛羊奶及各种奶制品。塔吉克人善于制作各种奶制品,如奶皮子、酸奶、奶疙瘩(奶酪)、奶干等等。各种食品大多配以酸奶制成。具有特色的配奶制的食品有:奶面片用牛奶拌和青稞面或小麦面,制成薄片,再切成小块,用牛奶煮食,称为“西尔塔里提”。奶糊糊用牛奶调面粉成糊状,煮食,称为“布拉马克”。奶粥用牛奶煮成的米粥或其他粥,就是牛奶稀饭,称为“西尔该仑起”。奶饼牛奶和面后烤成的饼。具体做法与维吾尔族的“馕”的制法相同。烤成饼后也常用奶煮食,称为“太里提”。酥油炸饼或牛奶和面后摊成饼或做成小,再用酥油炸熟,称为“阿热敦克”。酥油面糊牛奶调面成糊状,再加酥油煮熟,称为“哈克斯”。塔吉克人食肉,喜大块而煮,熟后切割,用手抓,蘸盐而食...  相似文献   

9.
<正>八鲜者,八样当令时新滋鲜味美之物也。此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坝上设八鲜行,八鲜者,菱、藕、芋、柿、虾、蟹、车螯、萝卜。"车螯即蜃,生大海中,是大蛤,其壳色紫,璀璨如玉,斑点如花。海上人以火炙,则壳开,取肉食之。肉可食,壳可饰器物。当时的八鲜是包括动植物的,八鲜名一出,遂被人们所接受。以后派生出"三鲜"等,如炒三鲜、烩三鲜、三鲜包、三鲜面、三鲜汤、三鲜馄饨等,也是肉蔬混杂,非指某一类型(用肉蔬混杂是因为韭菜、葱蒜等属于五荤,鸡鱼肉鸭也是荤)。早几年有人造出什么"天三鲜""地三鲜""木  相似文献   

10.
美食篇南岭中的奇味佳肴南岭(广东韶关)属于中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常年平均温度比较低,约在18℃~21℃,温暖湿润,降雨丰富,因此非常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很多野菜材料,比如常见的野香菇、竹笋、水芹菜等,已经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时令小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本地人种植的有特色的蔬菜瓜果,比如著名荸荠、芋头等。乐昌北乡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的美称,这里种植的马蹄具有色美、肉嫩、爽甜、渣少的特点,既可以入菜肴,也可以削皮后生吃。  相似文献   

11.
福州肉松     
肉松,福州话叫做“肉绒”;这是扬名世界的福州风味食品。福州人早膳配粥,很喜欢吃肉松,因为这种肉松,香酥脆滑,又不油腻,人口即化,堪称佐餐妙品。所以早在1919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就被评为金奖。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许多地方的冬季长达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罗斯寒风凛冽、万物萧条,到处是冰天雪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俄罗斯人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太阳复苏的日子里,俄罗斯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谢肉节"。  相似文献   

13.
灵宝苹果演羲王岳松河南省灵宝县盛产苹果、灵宝苹果皮薄、肉厚、汁多、甜美,以色香味俱佳而驰誉海内外,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然而灵宝苹果的源头何在?知者寥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灵宝县这片空地上开创灵宝苹果种植业的"前人"是民国初年的李贡生。李贡...  相似文献   

14.
冯晓蔚 《文史精华》2012,(10):39-43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南市街道紫溪村一个贫儒家庭。中共早期秘密党员,北京京报社社长,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他因反帝反军阀,于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天桥,时年40岁。  相似文献   

15.
《文史月刊》2011,(6):50-51
一、也有要抵抗的 八旗驻防制度,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确立的,用以监视汉人、控制四方的祖制。八旗这群闲人,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有了大麻烦。革命党人的革命,在当初就是排满。宣传的时候,杀气腾腾,似乎恨不得食满肉,寝满皮,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仇。革命到来,市面风传,革命党白盔白甲,替崇祯皇帝戴孝,要杀光所有的满人。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西藏人很早以前就喜欢野外生活,藏族先民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牛毛帐篷,似乎就是为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野营、露宿的快乐。 其实,不只是牛毛帐篷,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如糌粑、奶酪、风干肉、酥油,青稞酒等无不是上等的野外美食,其独特的鲜美风味,不逊于任何一种烹调的佳肴,而且糌粑、酥油、奶酷等,都是经过加工的熟食品,在无水无火甚至没有锅碗瓢勺的情况下都能自如享用,其快捷、方便令任何一种方便食品都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8.
牛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伙伴之一,肉、奶可食,皮可保暖,角、骨可制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曾发现18000年前的牛骨化石,最晚到7000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已经畜养驯化后的黄牛、长江流域已经畜养驯化后的黄牛、水牛。牛是中国上古时期祭祀的主要牺牲,农业社会犁耕、运载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财富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雪君 《神州》2013,(33):221-221
儒家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传承,和谐思想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有着基本体现,其主要的"天人合一"、"和为贵"和"兼容万物"等思想都对我国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齐谐君 《中华遗产》2021,(1):104-111
羊大为“美”,羊多为富,羊羔跪乳为孝;但在十二生肖中,羊却又最不受欢迎,属羊的人在婚恋时备受歧视,一到羊年甚至连出生率都要下降。是既夸到天上,又贬到了尘埃里。羊神之善羊吃草,却产出奶、肉、毛、皮,且性格温顺,在人们业目中大多是正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