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2月28日,刘大年同志逝世了。噩耗传来,我深感悲痛。大年同志是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创办近代史研究所和《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刊物,在组织和领导近代史学术活动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事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学来说,中国近代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严格意义来说,它从形成迄今大约不到一个世纪。1949年以前,为国民党政权和国民党统治服务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意识形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少数共产党员和非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服务、推进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观察、研究中国近代史,在那时的时代条件下,这样的观察和研究对于挑战那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范文澜在延安写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胡绳在香港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中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张海鹏(一)最近,胡绳同志在对《近代史研究》创刊100期表示祝贺时重提一个建议:“把1919年以前的八十年和这以后的三十年,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中国近代史就成为一部...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5日,《光明日报》公布了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情况,《当代中国史研究》在其公布的史地类报刊前30名中,排在第10位(前9位依次为《史学月刊》、《历史研究》、《史林》、《安徽史学》、《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  相似文献   

5.
喜庆香港回归暨《近代史研究》创刊百期座谈会纪要1979年创刊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伴随着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经历了18个春秋,发行已届百期。近日在京部分《近代史研究》的作者和读者与刊物编者举行座谈,喜庆香港回归祖国和《近代史研究》创刊百期,以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晚清市民社会研究的思考朱英一、拓展近代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历史研究》在1996年第1期发表的一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所论述的具体内容虽然并非同一个问题,却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新的研究课题。这里所说的社会与...  相似文献   

7.
刘大年同志与孙中山研究学会金冲及刘大年同志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拓者之一。我自己回想起来,喜欢近代史大概是在高中时候,那是抗战胜利时。当时印象最深的是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和李剑农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这两本书都不错,但都不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王云  崔建利 《民国档案》2007,(4):132-136
沈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由他主持编纂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和三编系以汇集民国史料文献为主的大型丛书,呈现出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丛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为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总 论近代史研究五十年 .李侃 .文史知识 ,10中国近代史研究 5 0年 .虞和平 .文史哲 ,65 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评介 .雷颐 .近代史研究 ,51998年中国现代史研究部分观点述要 .姚玉萍 .武汉大学学报 ,6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述要 .宋小庆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2用现代化还原中国近代史的成功范例——评周积明教授的《最初的纪元》.洪九来 .学术月刊 ,3《近代中国史新探》评介 .曹天生 .安徽史学 ,1略评《近代中国史新探》.陈善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理性与激情的统一——评周新国主编《新编中国近代史》丛书 .莫永明 .学海 ,…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岁末,我收到台湾大学黄慕萱和甘怀真两位教授的来信,说的是他们现在正共同主持一项计划,"为建置数据库汇整两岸出版之优秀期刊"。因此希望我就他们列举认定的大陆10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历史学刊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这10种历史学刊物的排列顺序分别是:《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农史》《清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  相似文献   

11.
正吕思勉被香港史家严耕望推崇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①,足见其在二十世纪中国史坛的重要地位。吕氏主要以研究古史名世,同时亦重视近代史,留下颇为丰富的近代史著述。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吕著中国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为其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两份讲义;《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为1943年在辅华中学讲  相似文献   

12.
黄俊华 《史学月刊》2015,(4):125-129
<正>为聚焦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热点,推动理论创新,促进近代史学科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与文化史研究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史学月刊》编辑部于2014年8月25日至27日在河南大学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与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20多所科研机构、国内高校以及《安徽史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就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理  相似文献   

13.
洪煜 《史学月刊》2002,(8):116-119
为了促成并加快史学范式的转变,培育并确立科学的学术规范,倡导并树立健康的学术风气,2002年4月14-18日,《史学月刊》编辑部在古都开封召开“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专业期刊及部分有史学专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哲》、《史学集刊》、《史学史研究》、《安徽史学》、《光明日报》、《江汉论坛》、《求是学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近20家杂志社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就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史学期刊在史学发展中的作用、学术期刊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8月16—17日,为增进中国近代史青年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培养中国近代史研究高层次人才,推进近代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举办“首届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近代史研究》主编葛夫平主持,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正一、《近代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登载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领域内的学术佳作,酌情刊载论述1840年以前或1949年以后史事的文稿,设有笔谈、专题论文、问题讨论、读史札记、学位文选、书评与文评、学术评论、学术综述、治史经纬、史林拾遗等栏目,期盼海内外学人一如既往惠赐高水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甚大,从地方出发研究中国近代史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无论在实证研究还是在理论探索方面,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2014年10月11—12日在成都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史论坛"第4期"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及日本一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现状-──与郭世佑先生商榷郑剑顺1993年,郭世佑先生发表《中国近代史研究需要理论的突破》①一文,阐述了想"突破"原有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建立新理论的主张,提出的论点、所作的论证中不少是难以苟同的。特不揣冒昧,检出要点,与之...  相似文献   

18.
张一文 《史学月刊》2005,10(8):107-110
张守常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又以搜集、整理和考订史料见长,编辑有各类史料集多种,著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书。在张先生的诸多编著中,以研究太平军北伐最为史学界注目,先后出版了《太平军北伐资料选编》、《太平军北伐丛稿》和《太平天国北伐史》等三部著作。这三本书,标志着张先生研究太平天国北伐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正在冲击当代历史学。一批中青年学者运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论著问世,在史学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由《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和复旦大学历  相似文献   

20.
<正>清史研究作为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向来是一个在学术创新方面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2013年初,刘凤云以《理论和方法的推陈出新:清史研究三十年》(《史学月刊》2013年第1期)为题颇为精准地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清史研究的这一特色。她从经济史研究的范式转换、"新史学"大旗下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日渐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