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伟 《丝绸之路》2012,(22):61-62
甘宁青①僻居我国西北一隅,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特性,是近代中国颇具代表性的省份.本文对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的盐政改革进行了简单论述,具体探究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情势下,盐政如何推进,其影响如何.这是研究中国近代盐政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人们认识近代西北社会和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余新忠 《清史研究》2006,26(2):12-26
本文以清代江南为研究对象,从与当时的民生密切相关而且在近代变迁过程中比较受到关注的环境与用水卫生等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认为在传统时期,国家基本上没有关于公共卫生的立法,但在地方官府和社会的层面上,相关的观念和行为多有存在,大致可以保持自然和社会生态的相对平衡。嘉道以降,随着江南自身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西方文明的输入,众多士人针对旧有卫生体系的弊端,认为有必要引入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度,制订日常巡查惩罚条令,即直接以公共和国家的权力介入卫生的经常性管理,从而使卫生事业逐渐由个别的、自为的、缺乏专门管理的行为逐步转变成系统化的、有组织的、纳入官方职权范围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变革特点,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党和政府在建国初高度重视发展新中国卫生事业,不仅迅速改变了广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极度落后的局面,大力开展妇幼卫生保健,而且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新领域,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还建立了面向全民预防为主的新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对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全面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民众身体在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同时,又遭遇身体的国家化和被现代权力日益广泛而细密的监控。对于中国社会这一过程,虽已有一些探讨,但尚未有从卫生行政的角度对身体的近代化的专门探究。本文从卫生防疫一隅,考察了从传统到近代,卫生防疫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卫生行政这一现代权力实现对国民监控的过程与特色,以及这样的身体规训又是如何被接受的。本文认为,这一进程的实现,既有西方科学、卫生和文明等话语霸权的威力,更离不开国家的相关立法和相关职能机构逐渐增设。在接纳的过程中,尽管不无外在的压力,但总体上无疑是中国一百多年来那些士绅精英为追求国家和国民现代化而做出的主动而自觉的选择。是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危局中,为了强国保种而不得不作出的一种缺乏深思熟虑、简单便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张志东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是近年来中外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以罗威廉等人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学者运用“市民社会”或“公共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对近代中国某个城市或地区作个案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也惹来...  相似文献   

6.
近期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和报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为主题,与会学者交流了晚清、民国时期报刊与报人的个案探究,报刊、报刊舆论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研究,近代报刊生存环境与信息控制的历史研究,以及新闻传播观念史、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还对多学科交叉研究新闻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院整顿不仅是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乃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呼应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前进目标与历史进程。党和政府从国家政权建构的总体设计出发,领导了以“思想、组织、技术”为改造重点的医院整顿,发挥了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了人民卫生工作者队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戴鞍钢长江流域是近代中国经济重心之所在,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以其地理、经济等综合优势,很快取代广州,跃居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并因此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社会近代化进程①,同时也对长江流域这一广紊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虽流派众多,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引进自由主义思潮的先驱人物,其自由思想主要源于西方,在引进的过程中结合晚清社会语境做了一定的修正,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基本特征的把握,在比较视野下探究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认识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与无锡近代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北侧,是近代中国蚕桑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蚕桑生产维系了近代无锡农村经济的荣枯,促进了无锡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无锡近代社会经济演变过程中影响特别深远的产业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杜志章 《史学月刊》2008,(10):105-110
中国传统“卫生”的涵义是“保卫生命”,在近代以前历数千年没有明显变化。然而在晚清西方科学术语传人中国的潮流中,“hygiene”被译为“卫生学”而广泛使用,从而给中国传统“卫生”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其具备了科学性、公共性、预防性等现代性。民国时期,在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的过程中,“卫生”涵义进一步演化,呈现出既不同于中国传统“卫生”也不同于西方卫生的崭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燕茹 《黑龙江史志》2013,(17):256-256
民国时期国家的建立,政府部门与一些社会团体相辅相成,促进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从而逐渐改变旧中国脏、乱、差的卫生现象。国家力量虽然是公共卫生事业主要领导力量,引领行政部分服务大众的健康。但公共卫生事业在近代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响应与参与,社会力量一定程度弥补了行政机构的不足,并且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与年轻学者对话的形式进行论述,探究将传染病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帮助解决中国史的哪些问题,以及有关历史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认识。虽然对话具有假想性,但不论问题或回答,均是对长期研究经验和与同行交流的总结。一、我为何以传染病作为课题人类为了守护生命一直在与传染病作斗争,最终消灭了天花,也能够抑制霍乱和结核病等。但是,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因为传染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所以也许已经无  相似文献   

14.
近代福建鼠疫的传播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疫是近代福建的主要传染病,它在福建的传播有其明显的地域特色。鼠疫导致了福建人口锐减,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民众心理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关注这段灾难史,有助于加强对鼠疫等公众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宗法社会的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晚清学人研究这个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语境;因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所驱使,近代学术与政治密不可分。康、梁的政教论既借鉴严复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学理,也糅合国学传统中的公羊三世说。就晚清参与讨论者而言,诸如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等,大多兼有政治家、学者双重身份,他们议学兼论政,探讨西方社会的历史或中国古代历史等以探究学理,其话语中趣旨往往指向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社会构成是复杂多元的,不仅有轰轰烈烈的民族运动和阶级斗争,有风云际会的政治领袖和社会精英,还有因业缘、地缘、血缘或情感利益、目标等元素组合而成的社群与社团。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社群、社团的进退行止展现了社会主体的历史参与性与历史创造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期章开沅就倡导要克服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不分行业和地区的空泛性缺点,强调要对资产阶级群体做认真、细致、深入的调查,通过团体、群体及阶层研究的结合来补充单纯阶级分析的不足,还历史以血肉。①为了进一步推动社群、社团史的研究,揭示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罗澄洋 《沧桑》2014,(4):93-95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海外学者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离不开其时新近的研究方法,譬如区域研究、计量史学和跨学科交叉方法等等。本文将以几部海外中国社会文化史的代表著作为例,对是类方法加以具体探究,冀对国内近代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周玲 《黑龙江史志》2015,(1):224-226
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在帝国主义入侵影响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湖南省湘西地区作为当时中国鸦片种植的核心地区之一,研究其种植问题对于理解整个中国社会的鸦片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瘟疫、战争、灾荒被称为制造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1)他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和阻碍。特别是近代社会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密切,客观上也为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虽然从20世纪开始,多种疫苗和特效药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在表面上使传染病的威胁降低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而出,譬如"非典"、甲流、禽流感等大型传染病陆续出现。诚如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指出:"传染病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冯夏根 《安徽史学》2012,(1):105-113
辛亥以来,革命浪潮席卷国中。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情境下,自由主义者对革命表现出了颇为复杂的实际认知。从自由主义者的十月革命观感、对革命内涵的认知、对暴力革命的批评、质疑及推崇渐进改革道路等方面来看,自由主义者是"广义的革命"论者,他们并不一般地反对社会革命与政治进步。在近代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自由主义者对革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非绝对地加以反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视域中的革命观终究受其渐进改革的政治理念所支配,而其与近代中国国情与社会实际的隔膜则是其难以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