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留日士官生是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辛亥革命发生之际他们发挥了军事骨干的作用,从他们革命意识的形成过程、成为革命勇士的客观条件、走上革命道路的政治保证和及参加革命的具体经过进行考察较能反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
留日士官生与晚清军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积弱不振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被动地迈开了富国强兵的步子,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生,专习陆军,这些留日士官生在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他们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积弱不振的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生,专习陆军,这些留日士官生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他们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囿于时代的限制,他们纷纷卷入了军阀混战的旋涡,从而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败笔。  相似文献   

4.
释“北洋”     
"北洋",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习见名词,内涵数变。其源头古意仅是地域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转成官职概念。北洋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外交从地方到中央的转变,从南到北位移的过渡,在李鸿章之手,天津的屏障外交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到袁世凯的"北洋",含义再变,前此侧重外交和洋务的意味淡去,而更多地具有了军事政治派系的命意,进而成为中国主要统治集团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研究》2021,(4):55-69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江总督的争夺白热化,严重冲击了南北派系平衡,积累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酿成丁未政潮中统治高层激烈斗争的关键因素。除了清流浊流的分野外,瞿鸿禨和袁世凯交恶的重要原因是,北洋强势南下,湘人瞿鸿禨虽努力调护,南洋的湘系势力仍遭受重挫,瞿也因之孤立。岑春煊之所以发动政潮,反对奕劻、袁世凯,部分也是由于运动江督连续受阻,其与周馥、端方交恶,实有竞争江督的因素在。丙午官制改革后的政治安排,诱发了奕劻和瞿鸿禨的直接冲突,而瞿鸿禨公开揽权、奕劻病重、东三省用人等因素,都刺激了政潮的发生,但奕劻、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关系还可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6.
从民国初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近40年里,在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军队里,派系众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著名的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埔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的成员分别毕业于三所著名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 日本士官学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1874年成立于东京,后迁至神奈川县,1945年日本战败时停办。日本军队的尉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统称“士官”,因此,士官学校实际上就是军官学校。该校学员来自日…  相似文献   

7.
谢洪 《纵横》2011,(10):21-23
1911年武昌首义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纷纷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对此,清廷没有选用康有为之类的书生们去与革命军“议和”,而是起用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凯。10月14日,清廷补授袁为湖广总督,并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暨各路援军,均归其节制调遣。11月1日,授袁为内阁总理大臣,仍节制调遣派赴湖北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袁世凯到任后,一方面让冯国璋率领北洋清军向汉口、汉阳的革命军进攻,造成“武汉形势危急,待援尤亟”  相似文献   

8.
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研究述评胡晓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他出身于军人和地主家庭,接受过清末新兴军事学堂教育,并成为第一批赴西方学习近代军事的留学生。在波谲云诡、翻云覆雨的北洋时期,他追随辅佐袁世凯,创建北...  相似文献   

9.
美国实行士官制度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士官队伍已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军队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时间为序,简要介绍美军士官制度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规范和完善的主要内容,这对新时期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建设一支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队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性别意义上女子解放为旨趣的北洋女子公学属于清末新政的产物,而新政整体框架亦成衡量办学效果的标杆。北洋女子公学筹办关联报界、政界,涉及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军政利益集团与《大公报》主持人英敛之、《日日新闻报》主持人方药雨等地方绅士的两派对决。北洋女子公学筹办过程多有反覆,人事复杂,纠纷甚多。表面看是报人英敛之、吕碧城的情感离合,背后则是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集团筹办女学的政治意图,特别是北洋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权力及其资源的分配。新政语境中北洋模式呈现的是传统性、现代性并置的混杂局面,亦涉及幕府转向军政利益集团过程中刷新"开明"形象的社会转型及其趋向。  相似文献   

11.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相似文献   

12.
张永 《安徽史学》2005,1(6):39-46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以非法命令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致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解散,这是斩断中华民国法统的重大事变.国民党被查禁后,进步党是唯一的重要政党,但熊梁内阁副署命令引发进步党分裂为国会派(议会民主派)和内阁派(开明专制派).以熊希龄、梁启超为首的内阁派基于开明专制思想,希望通过依附北洋派的专制力量推行自己的开明政策;而以国会议员为主体的国会派坚持议会政治理想,不肯通过牺牲国会的尊严来延续国会的存在.维持国会的活动终于失败,进步党也在两派纷争之中逐渐瓦解.进步党的失败标志着民初各派分享权力格局的结束和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倪嗣冲与1917-1918年安武军入湘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8月至1918年10月,皖系段祺瑞派军南下,武力征讨西南,意在一统天下。在此期间,倪嗣冲先后两次派安武军入湘作战,鼎力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当直系以主和为手段牵制皖系时,倪嗣冲力挺危局,奔走呼告,倡导北洋派系团结,以战促和,完成国家一统。本文拟从安武军在主要战场湖南的作战经过史实入手,来评述倪嗣冲在此南北战争期间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深化对这一时期直皖派系多重矛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既是清廷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同时也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与当时中美日三国外交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尤其与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的失败直接有关。在这场政治权力斗争中,载沣之所以没有处死袁世凯,固然由于载沣本人性格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以及慑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但同时与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强力干预有着密切关系。而就几个主要列强来说,它们对载沣驱袁的态度和反应并不一致。其中,因为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妨碍了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日本方面对袁世凯遭罢黜实际上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极不愿意看到袁氏复出;而美国政府由于担心清末新政改革政策发生逆转,同时也为了抵制日本对清政府的控制及与日本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坚决反对载沣罢黜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期待袁氏尽快复出。在载沣驱袁权力斗争的历史背后,同时也浮现出日、美两国较量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西太后落魄袁世凯献媚袁伦中1901年11月7日,卖国贼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的全权大臣,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在国人皆曰可杀的一片唾骂声中,吐血毙命、当天,从西安回銮至河南荣阳的慈禧太后明令山东巡抚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  相似文献   

16.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兵变,它既包括南方各省新军的举义,也包含了北洋军的反戈逼宫。革命的结果,清廷完败,革命党虚胜,袁世凯及军事首领们实权在握——不管是北洋系还是通过革命掌权的各省都督们。这种新的统治形式大异于昔日的旧法统,其以赤裸裸的军事暴力作为后盾。革命之后,遍地鸡毛。  相似文献   

17.
从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其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句俗语说“袁世凯人臭币香”,说的是袁世凯复辟做皇帝,所以人很臭,但是袁世凯像的民国三年银币,因银色好、分量足,在市场流通中很吃香而受人们欢迎。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尚有与袁世凯有关的四种纸币,现分述于下。 一、北洋经武银号银两票 北洋经武银号是袁世凯经办,见有北洋经武银号的银两票和银元票,银两票直式,币值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四种,银元票有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银两票和银元票的 背面都印 有汉、满 两种文 字,银两 票正面印 李鸿章 像,像下 横书两行 “北洋经武银号”和“光绪丙…  相似文献   

19.
所谓“北洋三杰”,是指清末民初北洋军事集团中的骨干分子冯国璋、段祺瑞和王士珍。他们三人都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尤其是冯国璋。1911年“辛亥革命”镇压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前线总指挥。冯身先士卒攻人武昌,扬了北洋的军威,为袁世凯争了名声。大功告成后,冯被调回北京,配合袁世凯逼宫。1912年1月,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军阀达成协议,由冯国璋率领北方军界60名将领通电全国,要求改变国体,实行共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走投无路,只好宣布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告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炮"的角度,让我们再次认识"北洋之虎"段祺瑞。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