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庚子年李鸿章于两广总督任上奉召北上,中途在上海期间曾与日本国会议员佐佐友房会晤。此事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颇具意义。综合利用中日文献钩沉这段历史,可知义和团事起后,李鸿章最早向日本做出了外交试探。抵沪后,他又策划派亲信杨崇伊搭乘日舰代行入京,从事秘密联络。他与佐佐友房的会谈,涉及义和团事件善后及日舰护送杨崇伊北上诸多问题。作为人所共知的"亲俄派"人物,李鸿章在对日外交方面多有表现,但是其"亲俄"色彩为日所忌,沪上外交也无奈地附着了浓重的国际政治阴影,仍以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
史宗义 《文史天地》2010,(11):63-66
说到晚清的历史,不能不说到慈禧太后;而说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说到荣禄。荣禄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追随慈禧太后,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条忠实走狗,也是晚清一只凶狠的鹰。  相似文献   

3.
乐朋 《文史天地》2004,(1):57-58
电视剧《走向共和》打破旧说的人物塑造,如对晚清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政坛大腕的新诠释,引出诸多争议。我以这篇小文,谈谈慈禧的面子说。  相似文献   

4.
正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人们都知道他们是师生和主宾关系,都靠军功起家,最后都封侯拜"相"(清代没有宰相。曾国藩和李鸿章只做过大学士,虽俗称宰相,但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笔者注),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些故事,一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毅然选择大商人而放弃小商人,以捐输票本、循环转运和招商联保的方式确保税源;在湖广总督任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又坚决维护原来力图加以改变的"川盐济楚"局面.由此可见,利益才是李鸿章施政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作为“同光中兴名臣”,主持晚清外交数十年,处理了一系列涉外事件。1863年1月发生的白齐文事件是李鸿章初崛政坛,作为封疆大吏处理的第一件涉外事件,此事对李鸿章以后主持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白齐文事件为肇始,对李鸿章处理涉外事件的原则和方...  相似文献   

7.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8,(9):158-160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上了一道奏折.请求慈禧太后“训政”,于是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了变法的失败。关于这份奏折的出笼.人们怀疑它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太后党的一个阴谋。  相似文献   

8.
沈惊鸿 《文史月刊》2009,(10):73-74
李鸿章在晚清权臣中是一个洋务派代表人物。他一方面借洋兵之力“助剿”太平军,另一方面酝酿创办自己的兵工厂,以使他的淮军战斗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曾就如何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诸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提出了种种主张,采取了许多措施,构成了他的完整的人才思想。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点初浅探讨,以求得到史界同仁的指正。一李鸿章从在晚清政坛上崭露头角之日起,就极其重视人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0.
名丑嘲骂李鸿章马十三晚清权臣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获清廷赏穿黄马褂。慈禧六十寿庆时,又赏他戴三眼花翎。他官居直隶总督,又被任命为海军会办大臣。中日甲午之战中,清朝军队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复没.朝廷任李鸿章为对日交涉全权大臣,与日本侵略者订立...  相似文献   

11.
正翁同龢、李鸿章为晚清政坛重要人物,均位于朝廷决策中枢,在民间的声望也各不相同。翁多以正人君子形象示人,李则多以卖国贼的面目出现。现将二人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甲午战争前后的言行进行披露,为大家揭开历史的真相。一、启动战端,一箭双雕公元189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  相似文献   

12.
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吴汝纶,将自己与李鸿章的关系定位为"不深不浅",实为李鸿章不在幕的幕僚。他既依庇于李鸿章,参与政事,谋求自存与发展,又与其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特立独行的姿态。甲午战争前后,吴汝纶为淮军昭忠祠作记,为程学启、张树声等淮军将领撰写墓志铭,肯定淮军平内御外的功绩及其在军队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李鸿章去世前后,世人对其多有毁谤,吴汝纶积极为李鸿章编辑文集,撰写神道碑、事略等,对其一生功绩予以表彰。吴汝纶通过古文创作,树立李鸿章及淮军的正面形象,对人们全面评价李鸿章及淮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的20年间,山西政坛上,曾有不少的封疆大吏如同过眼云烟,匆忙而过,没有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东西。然而有两位人物在山西的近代历史上却值得浓墨重彩的记一笔,他们是初入政坛的张之洞和在山西任职时间最长的胡聘之。尽管他们不是山西籍人,但对近代山西社会发展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张之洞赴任山西巡抚之前,以赐进士及第,入仕翰林院编修。他与张佩纶等人评论时政,弹劾庸官,以敢言直谏的“清流派”著称。在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当权人物,洋务派的…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与日本刘世华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考查李鸿章政治生涯与日本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地了解李鸿章,公正地评价李鸿章。同时,反思李鸿章与日本竞争失败的原因,可以启迪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代中国人。一李鸿章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  相似文献   

15.
正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袁世凯信任有加,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因受到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但是,1908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在慈禧太后活着的  相似文献   

16.
章立凡 《炎黄春秋》2004,(4):70-70,72
袁世凯自小站练兵起家,创建北洋新式陆军,是继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后起之秀。在顽固派看来,他是一个新派人物,并不值得信任。  相似文献   

17.
正说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应该不算虚传。1901年李鸿章病逝之际,正在从逃难地西安返京途中的慈禧,得到消息后慨然长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对1861年咸丰晏驾热河就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而言,李鸿章不仅可以托付国事,甚至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李鸿章却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应声虫",他在一系列军国大事上,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意。八国联军入京时,身为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向西方  相似文献   

18.
高金辰 《神州》2020,(6):200-200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直隶南皮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9.
略论张之洞的“治术”何晓明张之洞(1837-1909年)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他于各种政治力量盘根错节的波谲云诡之中,不仅这运亨达,耀人眼目,而且确实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洋务殿军的挂帅人物,给一片暗淡的晚清政局,增添了些许亮色。这显然大得力于他工于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李鸿章对晚清幼童留美计划前后不同的态度转变,指出李鸿章的态度转变是导致该计划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而李鸿章对幼童留学事业前后不一的态度,则折射出了李鸿章等洋务派的思想观念仍旧拘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樊篱内.这种观念,不仅导致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实际上也预示了后来整个洋务事业的命运与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