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沛 《世界历史》2007,(5):4-11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既有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理论贡献,也有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次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这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使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中与时俱进,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在对中外各种社会形态理论学习和比较的过程中,逐步走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将其运用于"观察国家命运"、动员社会主义革命。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李大钊在开展史学理论研究和教育时,集中介绍和评判西方史学思想中的社会形态理论,借此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李大钊的社会形态观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清李大钊社会形态观和唯物史观形成及运用的交错并进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初,蔡和森撰写的《社会进化史》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革命任务和中国革命的前途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萌生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回答的问题。蔡和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侯外庐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理论成就的集中表现是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中国化。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特点的论述 ,就是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阐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从而使之中国化的范例。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是侯外庐历史研究的突出特点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宗耀 《攀登》2008,27(2):65-69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利益分析理论等,同时又把这些理论同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是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新回答。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极富创造性的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而且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巩固与发展共产党同其它民主政党之间的联合问题,创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的、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商会史研究的兴起,是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研究中探讨新视野、新思路的结果,章开沅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对商会史研究率先予以大力倡导,具有开创之功。随后使商会史研究从附属于辛亥革命史的一个部分,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独立领域,主要得益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理论与方法,继而又运用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考察和分析商会,不仅推进了商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还使"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分析框架逐渐广泛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更多领域。近30余年商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学术研究的拓展深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应避免在借用当今西方新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与削足适履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真正关系——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的性质是由社会的矛盾运动和社会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瞿林东、邹兆辰、张剑平、曹守亮、黄静等著《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学》一书,2013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凡三编十章36余万字,这是第一部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道路的史学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和近九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详细地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各种社会思潮和历史观的论争,以及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9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是学界颇为关注的话题。与会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在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透视出实事求是的治史风格。张政烺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内容上的转变,折射出新历史考证学派在研究路径上由纯粹的探究史料考证,转为史观指导与史料考证两者并重。这一研究路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新历史考证学者的理论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治史理论与方法,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有许多重要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时,着重论述了只有通过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单纯的理论复制,而是一个选择、理解和不断阐释的过程。中国学者最初将唯物史观解读为"经济史观",带有明显的机械决定论倾向;从20世纪20年代起,唯物史观阐释旨趣发生了转变,"社会改造"成为阐释的目的和中心;阶级斗争学说最初没有被纳入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系;中国学者在阐释社会革命的过程中,促使阶级斗争学说渗透进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核心内容。唯物史观作为一门科学与时俱时,在现实的挑战中,对唯物史观的再理解和再阐释,不是对唯物史观的否定,而是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使我国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日本学者阐释的影响,早期中国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理解各有不同,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传播都带有日本诠释的色彩。中国早期学者以日本为途径吸收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基本普及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中国化打下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史学相结合,已经有了大约九十年的历史。在这90年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几个历史阶段,它与中国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在历史运动中发展、壮大,也回答着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当今,在新的历史条件即全面深入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历史任务。对此,我讲几点认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21,(2)
"意识形态领导权"关乎时代兴衰与历史走向,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与现实关照。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入手,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全面阐发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用于俄国实践,彰显"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治理实践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借鉴苏联经验中,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严重民族危机,《读书生活》群体依据“分工的原则”,起初“以浅薄自安”。随着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他们改变立场,融入到挽救危亡的历史洪流中去,思想理念左翼化,与中共的主流观点日益接近。该群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领导力量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种讨论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准,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值得继承的历史遗产。以该群体为代表的沪苏浙地区中小知识分子的左翼化,反映了左翼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共的理论主张吸引中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