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痞子阿伟     
阿花 《南方人物周刊》2012,(22):113-113
年阿伟崇拜“山鸡”,那个剃光头戴墨镜的古惑十子。 刚从老家搬来菜园(我所在的小镇)的时候,我认识了阿伟。那时候我7岁,阿伟和一个叫阿青的男孩是我们村仅有的两个同龄人。那年冬天,他们在我家附近的一片空地里玩芦苇杆子,后来我也加入其中,于是我们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2.
很想重提贪污受贿这个“陈辞滥调”。说是“陈辞滥调”,是因为贪污受贿在古今文牍章疏中时常提及,人们揭露它批判它诅咒它,是人们熟悉且不乐闻见的话题,说是“很想重提”,是因为贪污受贿现象自有了阶级有了国家便滋生蔓长,直到今天还有繁茂之势。(人不乐闻见却总有人为之,魔力之大,自不待言。)且其危害委实可怕,它会吸尽人民膏血,导致国库亏空甚至政权倾覆。无意于做危言以耸听闻。纵观历史,人民起义的烽火总是在贫困的哀嚎声中点燃,达官贵人总是在巧取豪夺之后鱼杯酒池之中敲响丧钟。然而,贪污受贿绝对不是无法遏止,若横流…  相似文献   

3.
五、经典商贾当年我在某小镇上做中学教师的时候 ,在“文革”之前就认识这位被称为“资本主义顽固堡垒”的人 ,四十七八岁 ,姓姜。此人是举世罕见的近乎绝无仅有的拒绝“公私合营” ,而又抗拒得成功了的人。当年“公私合营”之前 ,他开了个小药铺。看上去他笑吟吟兼之有一点油滑气 ,待人热乎乎 ,但却是个“蔫有准儿”。据说五十年代举国进入社会主义 ,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接受了公私合营时 ,他真当得起软磨硬泡、死皮赖脸、顽固到底 ,别人无论对他使用了什么办法 ,他死活逃避合营。因为他不是地主、资本家 ,不构成“反动” ,最终谁也无可奈何 ,…  相似文献   

4.
1946年发生在上海的臧大咬子被害案,轰动了上海和全国,各大小报纸都有报道,有些书店还出版了小册子。当年我任上海地方法院刑庭推事,这个案子由我主办,我有责任把案情经过追述出来,为旧上海历史上这沉痛的一页做见证。 臧大咬子含冤而死 案件的被害者叫臧大咬子(原名臧咬臣,当时被误称为张大喊子),江苏盐城人,家贫,从13岁起就在上海踏三轮车为生。 案件主犯饶得立克,是美国海军“海伦号”军舰的伍长,服务于上海,是美国现役军人;共犯赖令奈加,西班牙籍,英国商轮“马立斯号”的海员,该轮当时停泊于上海外滩码头。 事情发生在1946年9月22日晚上。当晚赖令奈加  相似文献   

5.
“1950年,我和老胡结婚了,之前我并不认识他,是组织上给介绍决定的……”没有人告诉我什么叫恋爱那一年我19岁,在部队的宣传队工作,老胡30岁,我不认得他。但是老胡在政治处,正好管我们的宣传队,所以他对我有印象。当时就提出说战争结束了,很多同志年龄都大了,都在30岁左右、需要成家的很多。总参的一个参谋长做的介绍人,我们就这样结婚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低调子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一个很博学的人。如果将其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相加,其等号后边便是三个字:“王继兴”。在新闻圈里呆一段时间,你一定会不时地听到人们谈论王继兴先生的名字……在饭桌上,我就听朋友讲过两则故事———一次,有两个所谓的“记者”到周口,打算以写“批评稿”的名义要挟某单位的一位领导,不料在这位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有王继兴先生为之题写的一幅条幅,那条幅装裱得自然也很精美,随敏感地询问:“你认识大河报的总编辑王继兴?”对方点点头。这两位“记者”立即起身告辞,拨马回头不再“采访”了。还有一次,有人想到郑…  相似文献   

7.
我虽然是一个文化人类学专业的学者,但迄今对文化的定义模糊不清。从书本上背一段现存的定义固然不难,然而几乎每一本文化人类学的专著里就有一段不同的定义。于是我也学习一些老一辈的人类学专家,直接从实际的人类生活方式中理解什么是文化。例如:“打赌”这种文化现象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其目的是让人相信自己所言所行是真实的。在内地我们常能听见“此事若不是真的,我  相似文献   

8.
徐昕 《风景名胜》2012,(8):168-169
首先必须声明,我现在一看到“舌尖上”这三个字,心里就条件反射地感到厌烦——自打那部纪录片播出以来,这个标题已经泛滥成灾.就像美食一样,就算再好吃,如此频繁地出现,也会让人生厌.更何况,我本身就不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我这里只是借用一下这个名字,讲的却是一个推拒美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杨津涛 《中华遗产》2014,(6):150-153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从电影《审死官》和电视剧《状王宋世杰》中,知道“状师”这个词的。从影视剧中看,所谓“状师”,犹若今天的律师,他们在大堂上询问证人、引述法条、推理案件真相,以为当事人辩护。不过历史上固然有“状师”这个职业,但工作状态却不是影视剧中表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0.
“去哪里喝茶?”过去这不是一个问题。我在成都住了十年,可以有太多的选择。许多时候,我选择去宽巷子或是紧挨着的窄巷子找一家老茶馆坐下来。要不了多久,一大帮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就会从各处陆续赶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像所有成都人都赋闲在家不用上班。但城市改造的浪潮把城里的大部分古旧建筑冲得无影无踪,窄巷子在我上次回成都时已经拆除。宽巷子的拆迁工程也启动了很久。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些老茶馆已一一消失。“去宽巷子!”朋友的回答让我意外,我以为他在动员我去已经改造好了的宽巷子喝茶,“还没有拆光。现在比以前还要热闹,还要好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原本以为可以苦尽甘来,但没想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在污蔑我,怎么可以这样对一个人,我不奢求你同情,只求不泼污水就好了。”念斌说,这个案件,对于两家都是一个悲剧,“我8年的青春没了,他们家两个孩子没了”  相似文献   

12.
网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峰 《世界》2006,(6):37-41
这一话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在今天,中国的网民人数已逾1亿,这表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可以称为“网络社会”之形成。确实有那么多的人在“网络社会”上生活。面对这一现象,议论很多,正形成一个关注的热点。各种各样的观点部出现了。我想,对这一现象,还应当从根本上去思考一下,也就是要追问: 网络对于当代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妨先来看一看,网络实际上给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他40多岁加盟爱奇艺,创办了一档火力十足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马东:“这个我不同意,我是老板,你要听我的。”选手:“没关系,我是‘90后’,反正你会死的。”嘉宾蔡康永:“你希望别人把你看作是一个优雅有气质的人,可惜你不是啊!”选手(翻白眼):“你怎么说话呢!”转头向导演告状:“你不是说他们3个都会用祥和的态度对我吗?”……这是最近爱奇艺自制节目《奇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上海半个世纪前曾经震动一时的一起案件。 1949年8月15日,新生的上海革命政权只有80天,就在这一天的《解放日报》上,出现一栏十分醒目的标题:“知法犯法、罪在不赦”,“沾辱军誉,破坏纪律,欧震被处死刑。” 被处决者既不是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匪特,也不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散  相似文献   

15.
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真正了解自己,需要怎么做?"我有时在想,我这样写人是不是在制造虚幻?""其实都是虚幻,只是深浅的不同。"不是打禅机。这是某夜,我与主编在MSN上的一段对话。当时,我刚进《南方人物周刊》,内心对于写人,大减往日之兴趣。第一年做人物记者,写人如同刚进京。名人就像名胜古迹,新鲜,好奇;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0月,女儿和她的小表哥整整10岁。这年她爸爸正好40岁,同时她大姨也是40岁。这无意的巧合使四个人年龄加起来正好100岁,于是大家来了个创意,四人集体共庆“百岁”生日。“庆典”就定在生日最早的大姨生日这一天,8月31日。这天,正好是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每年开学前,她爸爸总是要和女儿进行一次促膝交谈,每次谈话后女儿的信心总是被爸爸鼓得足足的,总有“我又长大了,是个大人”的感觉。这一次开学前恰逢集体过生日,父亲的嘱咐就放在了生日宴会上。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味着  相似文献   

17.
你是公立大学,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公布出来?大众的钱是怎么回事?你这不是老板的庄园,教师也不是私产。“我的良心迫使我在那一个刹那蹦出来了而已,也可能过了那个刹那,我就蹦不出来了。之前我也没出来,忍了很长时间。一般的呼吁我做了,但是无关痛痒。真要引起重视,就得牺牲一个人,那就只能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8.
从利玛窦《交友论》说起郝贵远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是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就一定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人的一切活动,都不是某一个人所独立完成的,其中也包含着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劳动在内。换言之,一个人若要取得...  相似文献   

19.
禄劝县鼠街有一篆字崖。从很久远的年代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把它错叫为“錾字崖”。原先,这“篆字崖”上刻有古字,不知是哪个朝代就刻的,是出于凡人之手还是仙人所刻,没有哪个说得清楚。经过几个朝代,当地人没有一个能辨别得出是什么字,更晓不得写的是什么内容。一天,来了个“下方人”(跑江湖的外地人)路过此地时,听说此事,便专门下崖去观看,他本认识篆字,轻而易举地就读通了。原来写的是:“崖上的某一处,挂着一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神州》2005,(10)
95%《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教授的统计,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