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唐元稹的《莺莺传》问世以来,崔、张故事就受到广大群众喜爱。不少文人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再现这个故事,然而都未超过《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接着,元代王实甫又在《董西厢》基础上写成了杂剧《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不少研究《西厢记》的人往往认为其主题就是争取婚姻自主,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其实,这三部作品所揭示的主要是唐、金、元三代知识分子仕宦和婚姻的不同矛盾。  相似文献   

2.
陶易 《文史天地》2024,(2):67-70
<正>《西厢》,又叫《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喜剧之一,自它诞生至今,700多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家喻户晓。说起“西厢故事”的源流,它始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经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最后到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达到思想艺术的高峰,在当时赢得了“天下夺魁”的声誉。明清两代文人对《西厢记》的成就与地位也赞誉有加,  相似文献   

3.
齐涛 《沧桑》2009,(6):223-223,226
虽然对于《董西厢》中张生过多的轻狂和庸俗表现,《王西厢》中已有所删减,但在这一角色身上仍有遗留,《西厢记》中的张生仍表现出贪色的市井无赖习气与文人的软弱无能。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概括:一是封建时代男权社会的价值判断的反映,一是新的历史文化境况下作家及观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无论是体裁、结构、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在它诞生后不久便被认为是一部“天下夺魁”的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直至今天,仍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它.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山版的由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的《集评校注西厢记》,反映了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是众多《西厢》注本中颇有特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4,(4)
<正>《西厢引墨》是清代光绪年间出现的一部《西厢记》批本。原书为傅惜华先生收藏,现存于中国戏曲研究院资料室。傅先生在《元代杂剧全目》中曾著录日:"清光绪六年(1880)稿本,书名:《西厢引墨》,二卷,清戴问善评。"①至今,这条简短的介绍是学界对该书的唯一认识。笔者有幸获览此书,现将其主要情形予以阐述,希望能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乔新生 《攀登》2006,25(6):159-161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解读,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我国古典戏剧———元杂剧那集曲词、宾白、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独特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后期,笔者有幸参与了《西厢记》故事发生地——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重建的领导工作。为了在一座历史废墟上勾画出这一文化遗产园林的奇观,使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完成时代的重托,我们涉猎了《西厢记》的各种点评校注版本、评论、画册以及有关史书典籍,对《西厢记》的历史渊源、流变发展、思想艺术价值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于此同时,还请教了国内著名的西厢研究专家王季思、吴晓铃、王朝闻、霍松林、蒋星煜等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援引提及西厢剧曲剧名、人物名、曲牌曲词、情节的地方达三十多处,分散在金书的二十多回中,援引频率极高、援引形式多种多样。《词话》中援引、指称的西厢剧曲文字极少数为李日华《南西厢记》,绝大多数为《北西厢记》。《词话》对《西厢记》的援引、化用一方面在艺术把握上极为自然妥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比类不当、庸俗发挥的不足,显示出作者淫亵化观照《西厢记》的趋俗趋恶眼光。  相似文献   

9.
一个起点张生(名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第一代风流才子的集大成者,《西厢记》的横空出世,遂成竖子之名。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总攻的号角。有关爱情的虚无主义理想在张生明确的功利思想的凌厉攻势之下,顿如美国双子世贸大楼一样土崩瓦解。立在唐宋传奇和元杂剧深处的张生绣口轻吐,一下就淹没了盛唐。因此,与其说《西厢记》是浪漫爱情的礼赞,毋宁说它是浪漫爱情的挽歌。又一个起点我必须充满惭愧地承认,少不更事的我曾经长久地为《西厢记》的诲淫诲盗深深陶醉,及至弱冠,《西厢记》中的“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虚…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作为一个独立的《西厢记》评点本,在清代出现了诸多的版本,引起了戏曲界和出版界的广泛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本文试从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的结构体制出发,分别从其评点的主要形式——总批、节批和夹批,讨论其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并简要分析"金批西厢"评点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技巧,对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得失做出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曾写过《(西厢记)对(金瓶梅)的影响》一,列举了“磬槌打破老僧头”、“莺娘”、“下截”等词汇为例证,说明《金瓶梅》的作对《西厢记》十分熟悉,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使用了《西厢记》的某些语汇,甚至在细节描写上也有参照《西厢记》之处。应该说,这些方面的借鉴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7,(1)
《董解元西厢记》现存的九种明清版本,皆为明代嘉靖年间张羽整理本的衍生。直接来自张羽整理本的刻本,目前有"风逸人本"和"适适子本"两种,前者应为嘉靖年间刊刻,极有可能是张羽的原刻本;后者应为万历年间刊刻,根据八卷的分卷形式,其刊刻时间当早于同属万历年间的黄嘉惠刻本、《新刊合并》刻本。《董解元西厢记》的版本经历了一个卷数演变过程,由最初的八卷本分化为二卷本,后来形成二卷本和四卷本两个版本系统。这种演变既包含编撰者统一丛书体例的需要,亦包含商业出版趋新逐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是我国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最推崇《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六部著作,分别以它们代表辞赋、哲理散文、传记文、诗歌、小说、戏剧方面的最高成就,于是按时代顺序把屈原、庄周、司马迁、杜甫、施耐庵、王实甫的作品称为第一、二、三、四、五、六才子书.他批的《西厢记》就被称为《第六才子书》.  相似文献   

15.
周程程 《神州》2013,(34):13-13
本文通过论述先锋作家余华的两部小说《活着》和《兄弟》,讨论了其作品探讨主题的转变,作品中更加让人体味良多的对“生存”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西厢记》与《梧桐雨》描写了不同的两个别离故事。前者为"生离",后者为"死别",但它们都展现了佛教中所说的"人生八苦"之"爱别离苦"的多个侧面。本文将基于佛教中对于"爱别离苦"的释解,论述《西厢记》和《梧桐雨》中的别离之苦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7.
黄公望的《秋山图》是一件清初“四王”都曾仿拟过的作品。由于董其昌和王时敏的高度评价,这幅画作被清代正统派画家视为黄公望的典范之作,然而其庐山真面却少有人见,其下落亦扑朔迷离。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试图探究《秋山图》的面貌与下落,并讨论该作品对于清初“四王”乃至整个清代正统派画家群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贽《藏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其价值不仅脱胎于李贽所处的时代,也源于李贽对前人既有成果的吸收借鉴,其中明中期学者唐顺之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明显。《藏书》无论在内容、体例还是在思想上,都印有唐顺之《左编》的印记。但在对四书五经、春秋笔法、道统论等诸方面态度上,又表现出与《左编》一定的差异。考之李贽和唐顺之同为王学后学的思想背景,盖两部作品所体现的是涵泳于王学内部不同派别之下的编纂旨趣。李贽《藏书》与唐顺之《左编》之间的联系及差异,体现了明代中期史学思想的内在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万红 《神州》2012,(18):49-50
人以生命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上,构成了一种现实的存在,当人的生命降临于世,一切都可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有着千万种选择。20世纪的灾难和痛苦对中韩两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幸,对文学艺术者来说,却是特殊的赐予,是来之不易的财富,因为“这个巨大的不幸”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题材。就是这个特殊时代,塑造了中韩两位巨人似的作家丁玲和朴景利的独特人生和独特的艺术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土地》,两部作品也成为中韩两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创作格局。而朴景利的《土地》却完整的保存了文学传统的创作格局,本文对两作品传统创作艺术性曲研究来说明两部作品的创作艺术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明刊《西厢记》佚本管窥(续)张人和朱石津本朱石津本与碧筠斋本一样,被王骥德作为校注《西厢记》的底本,并将二者合称为“古本”,他的校注本称作《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即由此而来。王骥德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说:“朱石津不知何许人,视碧筠斋大较相同。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