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桑兵近代国学研究,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始,到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国学季刊》合并或停刊止,历经半个世纪。其中流派纷呈,见解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一八九三年五月八日生。今年正逢他的一百年诞辰,我们重温这位著名历史学家治学的一生,不胜怀念之情。颉刚先生是苏州人。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上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文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创办过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文讯》。解  相似文献   

3.
周祖谟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古典文献学家.北京人,生于1914年,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39年至1945年任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副教授多年.1946年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兼文科研究所秘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1950年转为教授至今,并任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自1939年迄今,他在大学任教已有五十年,著述甚多,已出版的文集有《问学集》、《语言文史论集》、《语文论集》.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六种.此外尚有数种未出版者.这里只介绍他在古籍整理与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悼念顾颉刚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八十七岁。我们对他怀着深刻的悼念。颉刚先生苏州人,192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后来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历史学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交通书局编辑所所长,创办过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边疆研究会、通俗读物编刊社,主编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大众知识》、《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  相似文献   

5.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山茶》原为民族民间文学丛刊,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现经协商决定,从第二期起,改为民族民间文学季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共同组成《山茶》编委会编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茶》改刊后,将继续努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刊物的民族特色和民间特色。  相似文献   

6.
汪子嵩,著名希腊哲学史学家。1921年生于浙江杭州,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后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1949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64年至1987年任《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高级编辑、副主任。曾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编委会副主任及外国哲学史分支主编。专著有《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等。近日,本刊特约作者张建安对汪子嵩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遗产》2012,(2):91-100
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并开始逐步收集古代文物,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研究机构;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成立,下设考古研究室;同时成立了博物馆专修科并建立了北京大学博物馆,收集古物及民族学标本;1952年,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协议在北京大学开设考古学专业,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的专业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理研究》是201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创办的学术期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历史地理研究》为中文季刊,英文名称是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沿用《禹贡》半月刊英文名称),期刊编辑部设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出版单位为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台静农与刘半农相识于1925年的秋天。 当时,刘半农结束了长达5年的留欧生活,携妻小回到祖国,重返北京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兼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台静农虽说只是国学门的一名青年学子,但他在国学门“风俗调查会”兼任事务员(亦称管理人)之职,所以与国学门的诸位导师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国学门下设“歌  相似文献   

10.
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福建德化人,出生于1905年。他早年在孔教大学研究科,北京大学研究所学习,以后历任大夏、复旦、华中、光华、沪江、东吴等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现为复旦大学顾问。建国以前,蔡先生撰有《孔子哲学之真面目》、《三大思想之比观》、《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元培学术思想传记》等著作。建国以后,著有《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及其《补编》(二书是由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创始人之一。江苏苏州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读书、工作。曾积极参加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活动与《歌谣周刊》的编辑工作,并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与容肇祖、钟敬文等创立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编辑出版《民俗》周刊及民俗学会丛书。30年代在北平发起成立风谣学会,主编《民俗》、《民风》、《谣俗》等  相似文献   

12.
周维强 《古今谈》2007,(4):66-68
钱玄同(1887年-1939年)。祖籍浙江湖州。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门导师。有六卷本《钱玄同文集》行世。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明》( 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中文版是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季刊,自2007年开始经全国邮局发行。  相似文献   

14.
孙伏园(1894—1966)是以其文名和主编报纸副刊为人所知的。上世纪20年代初,他一面主编《晨报副刊》,一面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听课,以后又主编《京报副刊》和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他还曾参与发起创办和编辑《语丝》周刊。由于长期成功编辑副刊,他获得了"副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明》(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中文版是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季刊,自2007年开始经全国邮局发行。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第一种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季刊——《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于去年9月创刊,至今已有一年。 《抗日战争研究》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该刊发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状况、中外关系、国际环境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专门园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静农。20年代末,台静农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静农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静农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静农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  相似文献   

18.
黄文弼(公元1893-1966年)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者。在国内,他曾最早从事吐鲁番考古与研究,并作出了突出成就,是我国吐鲁番学的奠基者之一。黄文揭,字仲良,1893年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一个木匠家庭。早年曾在汉阳府中学堂就读,1915年自家乡考人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从事家明理学研究,著有《二程于哲学方法论》等书。其后转向目录学的研究,著有《续四库书目略说明》、仲国旧籍新分类法纲目》等,对我国!日籍目录的创新作出了贡献。由于受到五四运动所带来的革新思潮的影响,黄文提决定从…  相似文献   

19.
白寿彝先生说 :“一九二九年 ,我考上了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这是当时老一辈学者相当集中的地方。陈垣先生、张星先生、郭绍虞先生、冯友兰先生、许地山先生、顾颉刚先生…… ,都在这里。一下子能见到这些前辈 ,这件事的本身就使我大开眼界。”① 当时顾颉刚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导师、历史学系教授。白先生和顾先生开始联系 ,是 1 92 7年顾颉刚在广州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时 ,那段时间白先生对哲学和民俗学有兴趣 ,于 1 92 9年夏编辑出版《开封歌谣集》 ,发表论文《孔子哲学》、《孟子哲学》等。到燕大后 ,和顾颉刚先生直接接触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张耀杰 《江淮文史》2014,(6):150-156
正2005年,我在台北《传记文学》10月号发表《北京大学与〈新青年〉编辑部》一文。随后,我把该文录入2006年出版的《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以下简称《历史背后》)第一篇。其中得出的结论是:《新青年》第4卷共6号的轮值编辑,依次是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出版时间为1918年1月至6月。第5卷共6号的轮值编辑,依次是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陶孟和,出版时间为1918年7月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