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文史博览》2006,(8):50-52
第三十号战犯胡宗南:死非其所 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原名琴斋,字寿山。曾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掌控西北军事实权,被称为“西北王”。1947年曾率部进犯陕甘边区,受到人民解放军痛击。解放战争后期率部撤往西南,逃到台湾后,胡被任命为“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又被调任澎湖防守司令等职,旋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研究员”等职,从此完全失去往日“西北王”的威风。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相似文献   

2.
1962年2月14日凌晨,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堪称“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西北王”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67岁。噩耗传来,蒋介石心如刀绞,良久无语。此后,踌躇很久,他最终接受了治丧委员会正副主任何应钦、顾祝同的邀请,于17日出席胡宗南的公祭,并发表纪念讲话,挽“功著旗常”。  相似文献   

3.
张祖 《文史天地》2005,(2):39-41
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氏。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上将,号称“西北王”,从军前曾任孝丰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此人性格刚愎暴戾,军旅生涯中多年独身,其婚恋颇为神秘。  相似文献   

4.
一最后一位逃离大陆 的国民党大员 1950年3月27日凌晨,西南小城西昌,一架运输机向海南岛飞去。机上载着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位逃离中国大陆的大员──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长官胡宗南上将,以及他的同僚与部属贺国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赵龙文(胡的秘书长)等10人。胡宗南被失败的阴云笼罩着,他惨淡经营20余年的庞大军事集团彻底覆灭了,他的“西北王”、“西南王”的美梦也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而完全破灭。 胡宗南,原名琴斋, 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24年初进人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凭着蒋介石的同乡、学生、部…  相似文献   

5.
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深受蒋介石宠信,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有着最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坐镇西北,一直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经盛鸿撰著之《“西北王”胡宗南》今年5月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曹康 《文史博览》2009,(12):22-23
1948年,古城西安处于国民党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中。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和心腹干将胡宗南控制着陕、甘、宁等省区,人称“西北王”,拥兵四十多万,是国民党军中装备最精良的战略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8.
胡宗南,人称西北王,黄埔一期生,蒋介石嫡系,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位将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们所熟知的一面。他还有好大喜功、迷信谶语、热衷修改地名,这些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文对胡宗南试图改延安为“宗南县”的轶事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9.
经盛鸿撰写的《西北王胡宗南》一书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胡宗南的传记。  相似文献   

10.
胡宗南,一个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村的普通农家子弟,一个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材生,一个一生以“剿共”闻名于世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一个桀骜不驯、睥睨天下,却被人评价为志大才疏的“西北王”,一个蒋介石平生最信赖、最倚重的嫡系爱将,有着许多鲜为人知颇为另类的逸事。  相似文献   

11.
1942年,中国抗战正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但抗战营垒内部却危机四伏,国共冲突不断升级。这种状况激起国内广大抗日人士强烈不满,手握重兵、时有“西北王”之称的胡宗南这时对国共合作的态度,以及对抗日前途的看法成为舆论界关注的重心。不少报界名流、社会贤达,以及民主党派人士,到西安时都有一识“西北王”真面目的想法,但均不得如愿。这位神秘的“西北王”,虽位高权重,但在西北向以“不爱宣传、不出风头”自诩,不仅从不接受记者采访,更处处避免与新闻界政论人物交往,实际上是千方百计避开抗日舆论界的监督,以免泄露校长“…  相似文献   

12.
胡宗南曾是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跨进国民党将军的行列,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堪称传奇。抗战结束时,胡宗南的权力更是达到了巅峰。他拥兵40万,势力遍及中原及西北诸省,直达新疆。一时间,除陕甘宁边区外,整个中国西北部都是他的地盘,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相似文献   

13.
1943年,重庆盛传一桩奇闻:国民党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戴笠欲将自己钟爱的情人叶霞弟小姐许给三星上将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为妻。真是:世间无尽荒唐事,丈夫做媒献娇妻。戴公岂甘做乌龟,只为日后树天梯。  相似文献   

14.
杨飞 《文史精华》2009,(1):48-51
西北地区,尤其是陕北,地处中国东西部接合处,地势险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就有“欲统中国,必据关中”之说。1935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制定战略决策、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大本营放在了陕北。从此,陕北地区成了闰共两党军事较量的竞技场。其中彭德怀与“西北王”胡宗南之间的较量,构成了西北战场上国共较量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07,(7)
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深受蒋介石宠信,曾经统领40万大军,有着最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坐镇西北,一直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但在1949年国民党大溃败的形势下,他也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16.
叶光彩 《纵横》2010,(2):53-55
1947年11月,我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为调动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北上,支援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并且给下一步收复延安解除后顾之忧,第二次围攻榆林。此时的西北战场,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之后,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主力被歼,风光不再,顾了东顾不了西。  相似文献   

17.
苗体君 《文史天地》2003,(10):45-48
胡宗南,身高不足1.60米,在中国人的男子行列里绝对算是个小矮人,但他却成就一番大丈夫的事业,成为了民国时期蒋介石手下的统帅数十万大军的上将军,节制中国西北陕、甘、宁、青数省,号称“西北王”。在蒋介石的复兴社组织中有十三个核心人物,历史上称其为“十三太保”,复兴社的真正台柱子有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和戴笠四人,而胡宗南却是这个法西斯组织幕后人物,是一个核心中的核心,实际上成为“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是蒋介石的嫡系势力。他青年投考黄埔时,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军事将领之一。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延安时,胡宗南已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而在国共几十年的争斗中,胡宗南也成为与中共交手最多的一个对手。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他也迅速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一直退到西昌,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最终成了国民党兵败大陆的象征性人物。到了台湾后的胡宗南成了边缘人物,直至抑郁而终。胡宗南的次子胡为善是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年幼时他陪着父亲度过了那一段特殊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如飞 《文史月刊》2002,(6):40-41
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二女儿——人称孔二小姐的孔令俊,是当时上层社会中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她挑选“夫婿”多年,因为太挑剔,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已是二十七八的老姑娘,仍独身一人。胡宗南自坐镇西北后,和军统、中统的关系一直搞得很好。这些人从西安调查回来后,都为胡宗南说好,说胡宗南如何有军事才  相似文献   

20.
经盛鸿 《百年潮》2010,(7):71-76
与中共在战场兵刃相交多年、叱咤风云的“西北王”胡宗南,最后丢城失地,全军覆没,唯有仓皇南逃。逃到台湾后他的境况如何?是遭到军事法庭之审查与惩处,还是依然得到蒋介石赏识而权重一方?在其油尽灯枯病逝台湾之后,各方对其成与败、功与罪作何评价……本文将为您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