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阴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倍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首《归去来兮辞》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隐时所作。辞中诗人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脱离官场,欣然归隐享受出园生活的乐趣。辞中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厌恶仕途生活,不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以及乐知天命、乘化归尽的人生观受到其后历代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因此其后出现了许多以《归去来兮》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这里介绍的明代马较、李在、夏芒合作《归去来图卷》就是表现这一题材的绘画精品。《归去来图卷》…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41岁任彭泽令,因厌恶污浊的官场和耻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弃官归隐,而赋《归去来兮辞》。宋代大豪欧阳修说:“晋无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言虽有过,其为后人推重,则于此可见。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希世名作,却有一讹字流传至今而不为人所属意。一字之讹虽是白璧微瑕,但毕竟有损名篇之完美:倘不予考而正之,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则名篇终不得复为完璧矣。  相似文献   

3.
甘博源 《丝绸之路》2011,(10):71-72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在主题思想上一脉相承,创作构思如出一辙,艺术手法亦有颇多相似,表现出鲜明的继承性。而相比《归田赋》,《归去来兮辞》全面描写了山水田园之乐,特别是躬耕生活首次进入文人创作之中;隐逸思想更加成熟,人生追求诗意化、哲理化;艺术水平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体现了六朝辞赋对汉赋在思想内容拓展和艺术手法提高方面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另一种情怀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因家境贫寒不能维持生计,经亲戚引荐在一个叫彭泽的小县城做官,但没几天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坦率自然的人,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违心做人。于是做得一首《归去来兮辞》,将自己欲归隐田园、把菊饮酒的心境娓娓道来。大意是这样的:归去吧,既然心已经被形体驱使,为什么还要伤感悲哀?既然现实已经与意愿相违背,为什么还要驾车出  相似文献   

5.
刘姣 《沧桑》2009,(5):226-227
拥有画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诗作清新自然、明逸静秀,多表现大自然的静寂、空灵之美,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本文通过统计等方法,结合王维的诗歌,对其诗中的色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由于个人遭遇和时代的原因,诗人前后期使用的色彩有所变化,但我们仍可清晰地看到,以白、青二色为主色调,兼有其他颜色这一点,在王维前后期的诗歌中始终未变。而匠心独运的画面,巧夺天工的着色,表现出诗人在绘画上的高妙技艺以及独特的心境,即使归隐山林、闭门参禅,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宁静中充满不竭的生命力,淡雅外包含绚烂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国;7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有500余只东北虎,而中国只剩下不到20只。"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东北虎能否归去来兮?  相似文献   

9.
黎美樱 《神州》2013,(34):3-3
色彩能在文学作品中有力地表达情感,反映着作者诗人的心理、性格以及情感。对比李杜诗歌色彩中蕴含的生命意识,李白呈现出入仕之心-出仕之心-归隐之心的心理变化过程。杜甫的则表现在忧生忧世情怀与现实的碰撞上,最终在佛道仁爱兼济精神的顿悟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30年代,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国;7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有500余只东北虎,而中国只剩下不到20只。“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东北虎能否归去来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维是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驰名于世的伟大诗人,他的山水诗风格淡泊清远,历来为人称道。但是王维诗歌创作内容与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在王维留下来的诗集中,有几首咏史之作,因其数量少,历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这几首咏史诗同样折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分析王维的《西施咏》与《李陵咏》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丰富,联系王维生活经历,这二首咏史诗非早期作品,应是中、晚年所作,其咏史诗创作风格沉郁苍凉,藉此说明王维诗歌创作的多样化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饱含忧愤的笔触,勾勒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并且肯定了自己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的选择。这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饮酒二十首》的系年迄无定论。宋汤汉《陶靖节诗集注》、今人王瑶注《陶渊明集》等系于义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今人逮钦立注《陶渊明集》等  相似文献   

13.
吴建华 《河洛春秋》2000,(4):33-36,32
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相似文献   

14.
吴茀之(1900-1977年),浙江浦江县人,现代著名国画家和艺术教育家,新浙派花鸟画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上海美专、国立艺专教授。解放后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兼中国画系主任。吴茀之的故乡前吴村,在浦江县西部,始建于初唐,是一个吴姓聚居的村落,依山面水,风景秀丽。自宋、元以来,出了不少文人学士,如宋末吴渭,字清翁,曾任义乌县令,入元后归隐故里,结月泉吟社,联络四方吟士,以“四时田园杂兴”为题征诗,以寄托遁世高隐、不与新朝合作  相似文献   

15.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4):73-7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超凡的人格,造就了他诗文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平淡之中见绮丽,尤其是其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创造出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本文拟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疾病是人生中必然经历的生命体验,文学是人生及社会生活的反映,疾病与文学历来紧密相连。宋代文化繁盛,士人读书治学、为官作文促使了眼疾诗的大量产生和发展;面对眼疾困顿,诗人以文学笔法记录了眼疾的诸多症状,试图通过对话寻求疗救或解脱;所有眼疾诗歌的书写,都是对现实生活和内在感受的关照,并具有特定的文学寓意,或慨叹生命衰老,或阐释哲理意蕴,或表明归隐之志。以眼疾诗为代表的疾病书写为宋诗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此卷《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著录,亦见于《墨缘汇观·续录》,梁氏刻入《秋碧堂帖》中。纸本,纵32厘米,横181.8厘米。行楷书陶潜《归去来兮辞》(封二),不录。无款,钤朱文“东坡居士”一印,后纸明·解缙跋,云: (上略)苏文忠公大节表著,文章妙天下,其书师颜鲁公,规模淳厚,筋骨隐映,古意浑成,中藏至巧,如周鼎  相似文献   

18.
方志语言,前人即甚为重视。明代邢址在《嘉靖邵武府志后叙》中说:“志之失有三,莫大之罪在于失实,其次失体,其次失辞。简陋疏谬之失,不预焉。”实际上,是把不失实、不失体、不失辞作为志书的三项重要质量标准来看待。章学诚也强调:“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中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0,(2)
<正>汉魏时期的不少歌辞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失传,而郭茂倩《乐府诗集》著录的十曲汉魏旧辞,不仅著录乐奏辞,还附列"本辞",清晰展示出这些歌辞流传演变的历史脉络。由于这种著录体例是在承袭前代乐书基础上的创新,故研究者对乐辞、本辞的来源及二者之关系亦颇多关注。逯钦立先生《〈古诗纪〉补正凡例》认为,郭氏所录乐辞本之《宋书·乐志》,本辞则本之《文选》、《玉台》  相似文献   

20.
朱国良 《古今谈》2007,(4):61-63
“数字是枯燥的”,这是一句很泛化的话,说得绝对了一些。数字至少在文学和诗词中,却是闪烁着灵魂的火花,折射出生动的韵味。我爱这种“数字之美”,最初是受到元代诗人徐再思的一首诗的影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以十个数字恰到好处地添于诗中,数字加叠,层层递进,生生地将数字与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描绘出恬静雅致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