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患成 《人文地理》1993,8(2):108-113
本文以地域文化观点,历史地论证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若干相近之点;根据东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论述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必要与可能;随着地区经济的大规模合作,必然加强其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从而将产生巨大的文化地理效应,并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更具地域性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2.
朱翊瞳 《神州》2013,(4):209-20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网络音乐就是其中之一。网络音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音乐的存储、传播和视听方式,它越来越让世人关注。文章以网络音乐为出发点,探讨网络音乐的特点以及网络音乐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兆明 《人文地理》1991,6(1):21-27
本文对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关中国文化起源和源地、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与环境,以及近时期有关文化地理的理论和实际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促进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涵泳音乐欣赏是沉潜音乐之中,通过对音乐的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其中个味,再循序升华为潜移音乐文化是实现音乐欣赏的最高诉求。以古代歌曲的音乐与诗词契合表现形式,梳理历史文化与音乐文化的结合;以民歌,去引导民俗文化与音乐文化的撞击,以时代之音的变奏,去实现创新与开拓的塑造,以阳春白雪让学生在典雅音乐中熏陶;以大合唱和组歌使学生感受黄钟大吕的洗礼。从而实现音乐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阿娜 《神州》2014,(14):29-29
钢琴音乐源于西方,属于西洋乐曲,其创作手法受西方文化影响深重。钢琴进入中国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中国艺术耳目一新,为发展本土钢琴文化,中国的钢琴艺术家必须坚定不移走本土化道路,将中国文化与西洋钢琴音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神韵”是中国艺术领域追求的共同目标,乐曲不仅要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其文化内涵、精神思想也要丰富多样。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钢琴音乐的发展情况,深度解析中国文化对钢琴艺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2007年9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央民族大学雷虹霁博士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专著,7章约25万字,李学勤、陈连开先生作序,值得阅读,也引人多思。  相似文献   

7.
叶超  陈明星 《人文地理》2012,27(6):31-35
城乡关系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文化地理的研究。影响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主要是水域特征和政策-文化。中国和西方城乡关系历史的最大差异在于:地中海孕育了希腊化时代外向型的城市文明,而内河流域为主的地理特征奠定了中国内向型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对城市文明的牵制使得文化对政策的选择依附特征突出,从而形成长期的城乡融合,这与西方单线式的经由城乡对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城乡社会的平等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宋晔  隋欣 《神州》2012,(27):37-37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中国传统音乐它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锐敏,更加细微。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因为中国和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西方音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深刻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正确研究音乐的美学思想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娴 《史学月刊》2001,(5):141-143
巴和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两个重要诸侯国。从历史资料来看,巴和蜀最初是两个部族。巴族最早大概起源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后来逐渐由东往西迁徙至四川省境内,以今重庆一带为其中心,成为周朝南土的封国,其国君与周同为姬姓。据献记载,巴曾与楚通婚。两国关系一度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中国地域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至今可以分为十六个地域文化区,文章概括了各区的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乡土,开展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淮海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宇 《人文地理》2001,16(4):89-92
本讨论了淮海化的源流及其形成的自然与人地理环境。指出包括现今苏北、鲁南、皖北、豫东等在内的淮海地域,主要是由淮河、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稠密的河湖、肥沃的土地、暖湿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古人类的活动,并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自古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地域化模式。这里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征及其地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述民歌文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国民歌文化区形成的历史基础;并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了民歌文化的地域整合性。然后将全国民歌文化区分为七大区域,包括: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以云、贵、川山歌为代表的"西南高原风格",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以及高山雪原上的民歌,作者还论述了各区域民歌文化的特征及形成的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胜元 《人文地理》1994,9(2):60-64
本文提出与国家主权空间相对的非主权空间概念。讨论了主权空间与非主权空间的现时界线。阐明了非主权空间的性质、阐述了非主权空间研究的意义,并且讨论了围绕人类主要问题的非主权空间地理学研究内容和课题。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fixed assets data as a geographical research tool is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a rural rayon [minor civil division] of Kaluga Oblast, southwest of Moscow. The value of fixed assets by places is corre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 the position of places within the system of settlement of particular state farms or collective farms, and distance from towns. The share of productive assets (farm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is found to reach a maximum in places with populations of 100 to 200. In larger places, the share of productive assets declines because of the higher value of housing and the presence of most service facilities. The share of productive assets also tends to be low in suburban places wher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commutes to nearby towns.  相似文献   

15.
孙峰华 《人文地理》1997,12(4):47-50
本文阐述了全球战略地理论的重要性,概述了海上势力论、大陆心脏论、空中势力论及高边疆战略论(星球大战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其影响,提出了"科技势力论"。  相似文献   

16.
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认知地图是环境意象构成要素、要素间的距离和方向信息最为完全的表现形式,综合反映了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城市对居民的影响,是行为地理学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论文基于认知地图空间分析的视角,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的手绘地图研究、认知地图扭曲研究、地名认知/距离认知/城市空间结构认知、认知地图居民属性研究,提出了国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尼罗河流域文明与地理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会昌 《人文地理》1996,11(1):12-16
本文根据对尼罗河流域文明区地理环境变迁研究的结果,认为正是由于距今9000-4000年前亚非季风势力增强、季风雨量增加给尼罗河流域带来的湿润气候,为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因而尼罗河流域文明不仅仅是"尼罗河的赠礼",而应当更准确地说它是"季风雨的赠礼"。也正是由于季风雨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明的盛衰,因此,由于从距今4000年前后开始的季风势力衰退和季风雨量锐减而导致的干旱化、沙漠化,则逐步吞噬了这一古老的文明。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诗图 《人文地理》1994,9(2):49-53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深入论述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双向同构关系,分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文化风貌、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产品特色等具体影响,指出了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次一牛河梁与西水泉遗址的分组研究二其他遗址出土遗存的组别与年代三红山文化的阶段划分与年代判定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来看,红山文化的起始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年,结束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在这前后历时约1500年的时间跨度里,红山文化本身到底应该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学术界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以年代先后为序,可将以往观点归纳总结如下。1985年,郭大顺、马沙从当时新发现的各遗址材料间的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城市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物质集聚中心,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中心。本文在全面理解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联系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切合实际的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