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升 《沧桑》2011,(5):45-47
乐府,无论是作为音乐机构,还是民间歌谣的总称,在汉魏晋时期,其发展极为兴盛。本文以“乐府”内涵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对汉魏晋时期的乐府进行综合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术界的史前拔牙风俗研究始于1918年。不少学者曾从事拔牙类型和样式的研究。有的学者分类较粗,有的学者分类较细。20世纪上半叶的分类与下半叶的分类有明显的不同。分类方法差异较大,存在三种较普遍的分类方法:一是以左右对称为原则,二是以非左右对称为原则,三是以时代和地区的不同为原则。其研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研究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二是拔牙既有类型之分,也有样式之别;三是分类多、争议大。日本学术界的分类方法值得我国学术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虽然学者们注意到博物馆展示的类型随着历史变迁更加多样化,但并没有从类型学的意义上进行讨论。本文从“纵向分类”的角度出发,对博物馆展示的历史变化作出类型学的探讨,指出在历史过程中相继出现了“欣赏型”、“理解型”、“思考型”三种不同的类型,这不但体现了展示观念与方式的历史性变化,同样它还可被视为一种典型的分类系统,被有选择地应用于现代博物馆展示。  相似文献   

4.
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音乐也长时期停留于固有的传统形式。从分类上看,音乐理论界一般把西藏的传统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即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剧音乐。此外还有一种三分法,就是将戏剧音乐归类为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5.
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音乐也长暑期停留于固有的传统形式。从分类上看,音乐理论界一般把西藏的传统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即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剧音乐。此外还有一种三分法,就是将戏剧音乐归类为民间的音乐。[编按]  相似文献   

6.
歌行是古诗的一种,从汉魏乐府发展而来。因乐府诗中多以“歌”、“行”名其篇,如“燕歌行”、“短歌行”、“饮马长城窟行”等,因此后世将唐以前文人模仿乐府风格创作的大量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的作品,仍称作“乐府”,而将唐以后出现的、多为七言的作品,称之为“歌行”或“乐府歌行”。尽管对歌行的确切概念学术界至今仍无定论,但注重转韵,骈散兼行,节奏铿锵悠扬,音调和婉流利,则一直是歌行的最大特色[1]。本文将以歌行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为例,谈一谈歌行的演变及其特点。七言歌行进入唐代以后,以七言为主的歌行已形成一种独立的…  相似文献   

7.
郭慧  孔义龙 《神州》2014,(17):206-206
乐种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质音乐体裁,包括歌唱、舞蹈、器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文主要是以潮州音乐名称为例,采用“反证法”分析潮州音乐名称的命名方式、音乐俗称、命名依据三个要素的关系,来探讨乐种名称从何而来及其命名特点。  相似文献   

8.
明代戏曲选集<乐府玉树英>、<乐府万象新>和<大明天下春>是俄国汉学家李福清教授在欧洲访书时的重大发现,经过李平教授整理、合编为<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以下简称海外孤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年).  相似文献   

9.
在犹太艺术的发展史上,以摩西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的神学观念,对犹太艺术观念及艺术形态发生了十分重要的规范作用。一方面,犹太人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音乐犹太人深厚而复杂的宗教神圣寄托及世俗精神生活都找到了表达媒质;另一方面,犹太艺术的抽象精神作为一种重要传统,在犹太文学特别是希伯来《圣经》的文学特质上有突出的表现。在《圣经》中,运用了众多非具象化的修辞方式、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圣经》文学特质的修辞手法是象征和意象。这种规范作用往往是经由了从宗教观念到文化观念的转化而发生的,因而这种文化规范的效用是极其隐在、深刻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0.
邱爱兰 《丝绸之路》2011,(24):82-83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传达情感的一种审美方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以自己独有的音乐美来感动人、教化人,而且是创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参与的结果。从这种参与方式中可以看出音乐能够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感,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其言志、娱情、教化社会功用受到了传统儒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乐经》也成为六经之一。后世《乐经》虽亡,但在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主导的古代社会文化体系中,音乐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音乐类书籍在目录著作中常常具有超越一般文艺作品的特殊地位。通过考察目录著作中音乐类的分类沿革,我们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经学思想影响下音乐著作社会学术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吴相洲 《文献》2018,(6):151-160
文章阐述了类书乐部的乐府学文献价值:乐部收录大量乐府,保留很多相关信息,是整理和补编《乐府诗集》的重要资料;乐部有关某类乐府之"叙事"成为《乐府诗集》叙论写作模板和资料来源;乐部中关于乐府本事、名物等解释性文字是《乐府诗集》解题的资料来源;很多亡佚乐志、乐录因类书乐部征引得以部分保存,是乐府学研究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古诗”之数,不仅十九之限,余见《乐府诗集》所收“古辞”之中,相与援袭,而存在一个共同的模仿对象,即乐府民歌。《乐府诗集》中《西门行》、《艳歌行》、《长歌行》等,当与乐府民歌相去不远,其主题元素广泛影响文人“古诗”制作;《西门行》一首尤为十九首中多篇祖述,而十九首之《生年不满百》为其改写。即此改写的言辞整练、构篇变化与音乐脱离,显见乐府歌辞向文人“古诗”的过渡,体现了后者的共同特点。究之“古诗”之作,并非“作者”的个体“创作”,而是展转相袭的共鸣抒写。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8,(6)
文章阐述了类书乐部的乐府学文献价值:乐部收录大量乐府,保留很多相关信息,是整理和补编《乐府诗集》的重要资料;乐部有关某类乐府之"叙事"成为《乐府诗集》叙论写作模板和资料来源;乐部中关于乐府本事、名物等解释性文字是《乐府诗集》解题的资料来源;很多亡佚乐志、乐录因类书乐部征引得以部分保存,是乐府学研究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方璀 《神州》2012,(20):209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笔者则借鉴音乐美学的观点,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这三个角度,对"音乐"的本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旨在从较为立体的维度中去理解"音乐"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6.
刘超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1):117-127,215,216
晚清民国乌鲁木齐地区的村落,根据人口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宗族、地理相近与地理相错三种类型。由于三种类型村落的自治程度不同,造成了政府对其治理方式上存在区别,也突出了国家对其控制力上存在差别。文章主要以村落个案分析为中心,针对每种类型的村落,以个案的形式说明村落类型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及反映出的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表演歌舞戏曲节目的少年儿童,称为童伶。翻开我国剧坛上的童伶史,可追溯到2100年前的汉代。汉代设立"乐府",也就是当时音乐歌舞的总机构。乐府命令各地戏曲教坊培训童伶。汉高祖刘邦为了颂扬自己反秦起义的武功,亲自作了一首《大风歌》,在一次招待来宾的盛大宴会上,由童伶126人演唱。汉武帝时出现"百戏"。武帝一面把民间乐曲搜罗到乐府里来,一面在教坊中蓄童伶。武帝爱看《总会仙昌》,这是一出大型歌舞剧,排场盛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夯土遗址雨蚀病害分类方式关注的是多次降雨后遗址破坏的静态结果,以识别病害、辨明病因为主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水土作用方式在夯土雨蚀病害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明确雨蚀病害的动态发育过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榆阳区明代夯土长城的雨蚀病害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侵蚀模式、雨蚀动态响应过程和劣化程度三个方面提出雨蚀破坏模式,分别为干湿破坏、冲刷破坏和降雨导致的重力侵蚀三种,三种破坏模式的提出为研究夯土遗址雨蚀和降雨间的响应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天牧  罗畅 《神州》2013,(33):237-237
音乐是作曲者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的主要构成要素就是情感内涵。在音乐的张弛结构中我们可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层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个体功能性、人性共通性、族群共通性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文化产业分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文化产业分为资源型、能力型以及技术型等三种类型,并分别阐述了三种类型文化产业的内涵、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