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保证体系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年鉴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化工程,运用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年鉴的编纂工作将会事半功倍。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浅谈如何建立年鉴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2.
年鉴精品工程需要构建一个所有年鉴适用的通用性年鉴内容质量标准体系,这对于推进年鉴精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本着科学眼光,坚持创新引领,注重内容价值,遵守编纂规范,丰富表达形式,从宏观层面即内容记述的时代性、中观层面即条目表达的系统性、微观层面即文字编纂的规范性三个维度,构建精品年鉴内容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年鉴内容质量提升,夯实年鉴事业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年鉴事业已经过几十年发展,在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编纂体例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但仍存在许多分歧意见,实际编纂过程中也常有无所适从之感。笔者通过品读《长沙年鉴(2020)》等4部中国精品年鉴,从年鉴的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资料组成部分比例、框架结构和篇目设计、辅助资料栏目设置和内容、索引和助检标识、个别细节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分析梳理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共性与个性,比较年鉴界对年鉴编纂的一些不同认识,并进而提出如何对标精品做好年鉴编纂规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众所公认,许家康先生是近年来我国年鉴编纂理论研究及推动年鉴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从事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和年鉴编纂理论研究,致力于领导开展全国性的年鉴理论研讨会、评奖会,建立中国年鉴网和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极大地推动了学会工作和各地年鉴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他刻苦钻研年鉴理论,著书立说,创新年鉴内容和形式及年鉴编纂出版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年鉴编纂和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研究并拓展许家康年鉴学术思想,对于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加强年鉴理论创新与学科体系建设,我国年鉴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年鉴规范是年鉴编纂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规范化是提高年鉴质量的基本保证。年鉴界围绕规范和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激烈讨论,推动了年鉴编纂出版事业的不断进步。规范是基础,创新是提高,规范在先,创新在后,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因此,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规范是手段,创新也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年鉴的编纂出版质量。千鉴一面不应该归罪于年鉴规范,年鉴规范应与年鉴评奖有机结合。应加快构建年鉴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年鉴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框架包含“大框架”和“小结构”两层含义。“大框架”是指构成一部年鉴必备的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体现年鉴体例和编纂规范应当遵循一定之规,保持各地基本一致、年度基本稳定。“小结构”是指“大框架”内容体系中每一项内容的资料组织方式,应按照事物内在逻辑,遵循全面、系统、连续原则,保持必备要素的相对稳定,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本文结合《达州年鉴》编纂实际,就如何实现年鉴框架稳定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尝试提出规范化、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年鉴被称为"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的知识密集、信息密集的案头资料库,具有资政、鉴戒、窗口、教化、存史等作用。但是,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是年鉴有读者,能够和读者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其价值。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供给为导向的年鉴模式,转向以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年鉴模式,实现年鉴的价值创造。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关键性要素:数字化是年鉴的发展趋势,这里不仅仅包括年鉴的数字出版还有年鉴的数据平台建立。首先,年鉴的数字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年鉴是大型的信息密集型工具书,集权威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如何为读者提供“点击率”较高的信息,不断完善年鉴的信息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地方综合年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框架体系。作为“官办”年鉴,其篇目框架属公共信息体系架构,并已形成信息全、重点突出、连续性强的信息流,有较强的资政、存史、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作用。地方综合年鉴从政府办年鉴的角度,突出了共性,使其在年鉴主体部类设置上形成趋同性。这就逐步形成了“千鉴一面”的倾向。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主管部门所管辖的范围越来越窄:  相似文献   

9.
地方综合年鉴采用条目体,其框架结构一般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条目是最小的层级,为年鉴的基本表现形式。年鉴的条目具有立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点、线、面"的立体结构体系;二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立体材料体系;三是"宏观、中观、微观"的立体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宋铭月  刘新 《中国年鉴研究》2022,(2):50-56+79-80
年鉴开发利用,服务社会大众,是进一步发挥年鉴文献资料功能的举措。当今时代,大数据应用到社会各个角落,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鉴开发利用受到一定挑战,读鉴用鉴始终没有“热”起来,存在信息平台利用率不高、年鉴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等现象。打破年鉴开发利用误区,提升年鉴资源利用率,是年鉴工作者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拓宽年鉴开发利用范围:一是拓宽年鉴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六进”;二是利用信息化优势,丰富读鉴用鉴渠道,出版纸质书同时,与门户网站、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资源网站合作,出版电子书,在微信公众号中建立链接,嵌入电子信息或刻录光盘;三是挖掘年鉴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四是提升年鉴质量,落实编纂年鉴规章制度,提高内容权威性和准确性,精准了解读者需求,与读者加强联系,开发年鉴简本等相关产品,突显年鉴在信息化时代的全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云 《宁夏史志》2009,(3):20-22
地方综合年鉴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是检验其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青铜峡年鉴》自1998年创刊以来,成为宁夏按年度连续出版期数最多的县(市)级年鉴。十余年来,我们在坚持年鉴基本结构的稳定。把握年鉴存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践行科学发展。突出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力求全面记录青铜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并充分发挥年鉴这一特殊的宣传平台作用,在为青铜峡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舆论支撑方面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现代银行体系逐渐成熟、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图书市场对专业银行年鉴需求不断扩大,民国时期中国银行利用自身在资料积累、查找和调研等方面的便利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面向银行家、学者等读者群体推出了4卷《全国银行年鉴》。这些年鉴在内容上别具一格,在营销方面走市场化道路,无论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以史为鉴,借鉴民国《全国银行年鉴》的编辑出版经验,对于提高当前我国行业年鉴和部门年鉴的质量,增强行业年鉴和部门年鉴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要求,推动年鉴理论研究,推进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年鉴研究》期刊,将于2017年4月创刊。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二届华东地区年鉴协作交流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6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华东地区20多个年鉴社或编辑部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年鉴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交流研讨。代表们认为,华东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辐射作用,也给年鉴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与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年鉴事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要求,推动年鉴理论研究,推进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年鉴研究》期刊,将于2017年4月创刊。该刊为公开发行的双月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6.
<正>二、内容体系化内容体系化是指中国精品年鉴的记述主体内容体系化。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这一规定,对年鉴的记述主体内容作了界定。笔者认为,年鉴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年鉴内容就是全书从封面到封底的所有信息符号。狭义的年鉴内容主要是年鉴记述的主体内容。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上的年鉴内容,即年鉴记述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分析企业年鉴编纂和管理现状、问题入手,总结了《四川油气田年鉴》编纂借鉴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取得初步效果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笔者有幸负责《文山州年鉴》索引的编制工作,从开始学习借鉴。到逐步上路.到基本熟练掌握,摸索出一套编制索引的办法,使州年鉴的索引基本具备了规范、完整的检索体系,无形中提升了年鉴的利用价值和品质。本文就索引编制工作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年鉴文化作品虽为国外引进的舶来品,而在中国的传播编纂出版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地方志文化与年鉴文化同属于历史学范畴,二者的概念、社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有相似相同。因此,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合为一体,同属于地方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与应用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鉴界发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呼声甚高,并正在积极推进且取得基础性成果。遵循史、志、鉴学科相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第一、本文构建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的学术思路与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年鉴文化的具体内容,提出并阐述设置"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即中国特色年鉴学政治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应用理论。第二、按照"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系统并设置三个二级学,即中国特色年鉴政治学、中国特色年鉴基础学、中国特色年鉴应用学,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阐述编纂大型年鉴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特色年鉴学》及其编撰框架设计。本文力求"博采众人之长,树一家之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新学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学新学术流派。抛砖引玉",一花引来万花开",希望有更多的年鉴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年鉴学的讨论研究与构建,希望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将此项工程领导好组织好,中国特色年鉴学的构建成功将指日可待。年鉴文化研究是世界性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外国优秀年鉴的编纂与应用做法,从世界眼光将中国特色年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作品,积极推进中国从世界年鉴大国向世界年鉴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0.
五华县志办1994年起坚持每年编辑出版《五华年鉴》,至目前共编辑出版15卷。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年鉴修编和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华年鉴》逐渐成为展示五华经济社会风貌的重要平台和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发挥了推介五华、服务社会、存史资政的积极作用。2006年,10多位县政协委员联合署名提出要求“把《五华年鉴》每年发给县政协委员”的议案并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