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媛 《神州》2011,(14):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媛 《神州》2011,(7):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甘肃瓜州榆林窟第3窟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建于西夏中晚期、显密图像并存的窟室。本文主要对该窟顶髻尊胜佛母十四尊曼荼罗展开研究,在分析比对几种汉、藏仪轨文书的基础上,作者倾向于认为该铺曼荼罗与11世纪末法军和巴哩译师所译藏文本《一切如来顶髻尊胜陀罗尼仪轨》最为契合。另外,作者通过对比11至13世纪几种顶髻尊胜佛母形象进而探讨了榆林窟第3窟壁画的绘制年代,佛母持宝瓶手的位置特征或能证明该窟建于西夏乾顺时期(1086-1139)。  相似文献   

4.
榆林石窟有个经历了一千四五百年而保存完好的稀世珍宝:一尊举世无双的“象牙佛”。1944年,经由中央研究院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小组夏  、向达、阎文儒先生考证,认定为印度恒河上游键陀罗佛教雕刻珍品,因其以象牙雕琢而成,故命名为“象牙造像”。据此推断,“象牙佛” 可能是唐代僧人从印度犍陀罗携带而至,后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嘉峪关外战祸不止,榆林窟日渐荒废,“象牙佛” 亦被埋藏在洞窟之内,长久不为世人所知。到了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榆林窟重新修复之时(榆林41窟中清代9窟…  相似文献   

5.
炳灵寺石窟中保存着自西秦以来的佛教壁画有一千多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藏传佛教兴起后重绘的,占80%以上。佛教壁画是将佛教经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宣传佛教思想。常见的壁画有:说法图、经变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千佛、供  相似文献   

6.
牛潇靓 《丝绸之路》2014,(22):59-60
敦煌石窟艺术是指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等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宝库。壁画是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划分包括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七种题材。从历史年代角度可以分为六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本文以榆林窟25窟《观无量寿经变》为例,梳理并研究唐代经变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人类学史料。例如,敦煌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都保存着大量壁画,展现着多姿多彩的古代乐舞艺术,留存着丰富的乐舞形象资料。这些壁画中的乐舞演出场面,不但映照出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更是生动呈现各朝代音乐、舞蹈和生活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从史前音乐及乐器——特别是胡琴的演变,来探析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西藏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对西藏山南地区卓卡寺残存的壁画和历史进行了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卓卡寺壁画所绘制的内容为佛传故事,绘制年代应该是在吐蕃末期.此壁画的发现,改变了人们认为西藏腹地不存在有表现世俗人物的吐蕃壁画的观点.同时对佛传故事图粉本的源流研究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成倩  宋燕  孙延忠 《文博》2009,(6):216-221
馆藏壁画是博物馆藏品中一类特殊的文物。在馆藏大召寺壁画、陕西唐墓壁画等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馆藏壁画区别于原址壁画的特殊性,并提出针对馆藏壁画特点进行历史信息与现状调查的内容框架。强调壁画揭取历史、修复史、搬运史和保存环境等历史信息的调查对于认知壁画的重要性:壁画的现状调查包括本体调查和病害调查两部分,能够帮助保护工作者以科学的视角综合评价壁画保存现状。本文分别论述调查各个方面的意义、具体内容和方法。调查结果无疑对于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实施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和档案记录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
瓜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除以锁阳城、破城子、六工城等为代表的汉、唐、明、清古城遗址55处外,还有以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和西夏壁画艺术宝库东千佛洞为代表的石窟寺5处,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古墓葬8600余座;保存较为完好、东西横贯县境、绵延190公里的汉长城遗存。  相似文献   

12.
<正>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流传经历千年敦煌,百丈清壁,不惧历史的风沙留下45000平方的壁画。公元1941年敦煌莫高窟以其美不胜收的历代壁画留下了"西迈嘉峪,税驾瓜沙"来此寻梦的张大千。在1941年3月至1943年10月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千率家人弟子孜孜不倦地在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共临摹了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壁画276件。本文将要介绍的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图一)。该画成于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第二阶段,即于1942年后,在藏族画师、门人萧建初、知交谢稚  相似文献   

13.
麦积山石窟壁画中的《子变》麦积山石窟中保留下来的壁画大都残破不全。只有少数壁画可以考证辨认其内容。第127窟前披的《子变》虽也残破,但却是麦积山壁画中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幅本生故事画。它是依据西晋圣坚译《佛说子经》绘制的。故事的大意是:古...  相似文献   

14.
史书动态     
正《佛在敦煌》内容简介《佛在敦煌》为段文杰先生关于敦煌佛教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典雅文存第七号作品。内容关于敦煌壁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在梳理艺术发展历史的同时,对佛教发展的历史也一并梳理。书中选配的32幅段文杰先生敦煌壁画的临本,向我们展示,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闫雪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2):48-58+110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彭措林寺大经堂内保存完好的17世纪初壁画,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然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壁画图像进行完整准确的辨识研究。作者基于前期对彭措林寺壁画题记的研究,确定壁画是依据佛传故事、两部本续以及觉囊派祖师笃布巴定义的"了义十经"和"如来藏十经"而绘的变相图,同时依据相关藏文文献并结合图像志特征,对其中的"如来藏十经"变相图进行了解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吴丽红 《新疆地方志》2005,(3):47-47,63
阿艾石窟正壁绘“西方净土变”,壁画保存完好,人物线条严谨柔美,表现形式及手法类似于盛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左右两侧条幅“十六观”形成一幅中堂式画卷。石窟两侧壁绘“文珠师利菩”、“卢舍那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玄佛、菩萨右上方均有汉文榜题。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4,(5)
紫阳北五省会馆始建于清中后期,会馆壁画是陕西境内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殿堂壁画。文物病害的产生与文物保存环境关系密切,为了使会馆壁画能够原址原位保存,有必要对其保存环境进行评估和改善。因此,我们将环境监测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会馆壁画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评估壁画现有保存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图像一直被看作是"六道轮回图"或"生死轮回图"。但笔者在核查该壁的榜书题记时发现,这铺壁画应是依据玄奘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而绘制,表现的主要内容有三十七菩提分、有为空、五眼、六神通、六波罗蜜多等。壁画中部的"三界轮回图"应是根据《大般若经》之《初分转生品》的内容而绘制,重点表现四惑、六道、十二缘和生死轮转等内容。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的图像是敦煌石窟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铺《大般若经变》,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剑阁觉苑寺作为剑门关内、川陕道上的一颗文物明珠,已为人们所共识。寺内珍藏的各类文物,特别是大雄宝殿四壁的佛传壁画也多有阐释。92年秋,笔者为编辑《剑阁觉苑寺佛传壁画》一书,专程前往该寺。通过三天的实地考察,笔者深切地感到:剑阁觉苑寺仍还蒙在历史岁月的面纱之中,有许多学术之谜还未解开。尤其是寺内大雄宝殿的建筑、雕塑和壁画尚需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现将其疑问、思考和看法行诸于文,以期能与学者、同仁就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