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分析阐述了海外归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职业指导事业的作用。认为在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兴起发展过程中,归国留学生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他们不仅把欧美职业指导思想引入国内加以提倡,而且还促进各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并主持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业务活动。归国留学生抱着振兴国家的目的推广职业指导,却因为国内不良的人事环境而成效有限。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留学生理想抱负与现实遭遇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兰军 《沧桑》2009,(1):135-136,14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批中国留学生归国,架起了中国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的桥梁,成为在国际教育论坛上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西方引介移植过来的,在此过程中,留学生充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总体来说,他们对近代先进教学理论的引介历经了对习西学教学论的启蒙阶段、引进日德的教授法阶段、学习欧美的教学法阶段、反思并进行民族化实验的中国化探索四个阶段。具体来说,留学生着力教育改革,变革并完善我国的学制,倡导白话文,努力著书并自编相关的教材,并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研究方法与我国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并进行民族化实验探索。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推动了我国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摄影术诞生后不久即传入中国,但其后很长时间内,在中国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初,以近代留学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和介入,才使得摄影术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出现了一次飞跃。这些先进知识分子不同于以往开照相馆的生意人,他们是摄影术的真正研究者。他们利用国外有利条件和自身语言优势,翻译了大量西方摄影科技文献,用近代知识体系去探究摄影,并把研究成果付诸书籍或媒体。归国后,他们不仅带回了摄影技术,还力图把在西方促使摄影蓬勃发展的学术环境如观念、制度、教育体系等引入中国。清末民初,出版传媒业呈现繁荣景象,摄影术也迎来发展契机。留学生首创摄影画报、摄影杂志,载有大量照片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也有很多是留学生创办的。此外,在组织摄影团体、举办影展、引进西方摄影理念、普及摄影教育等各方面,留学生都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观海字赐昌,又名泗昌,号贡川(1851~1920),广东归善县荷坳村(今属深圳市龙岗区)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到德国的留学生(表1),也是基督教信义宗最早的华人牧师。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近代留学史、留学教育史、个案研究、留学生与中国现(近)代化研究等方面对近代留学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以近代化学工业为例,分析和阐述了近代化学工业中的留学生群体特别是其中的科技企业家,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特点以及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凭借其技术特长,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农科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近代化进程.近代农科留学生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在农业科技体制化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组织、创办中华农学会等全国性农业学术团体,创办<中华农学会报>、<林学>、<畜牧兽医>等农业科学刊物;组建中央农业实验所等全国性农业科研机构,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创建新系科,编写新教材,积极投身到近代中国农业新学科的开拓之中,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静 《文史天地》2007,(10):18-19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传奇的一生,值得一读.她生逢乱世,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社会中不幸成为孤儿,但她又是幸运的,被好心人收养,留学美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一位原本普通的中国女子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她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她在美国成长,有人说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酷似美国人",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久春  蒋龙  姚芳 《百年潮》2008,(11):56-59
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向美国、欧洲公派留学生,清末又有很多青年人到日本求学,其中有不少学生攻读工学学位。到1949年,共派出公费留学生约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费留学生。这些人中大部分后都回国了,为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香港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学海无涯——近代中国留学生展》于2003年11月5日开幕,预计于2004年2月9日闭幕。这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合办展览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展览。它通过180余件  相似文献   

11.
翻开近代中国留学史 ,晚清时期岭南出国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特别引人注目。首先 ,他们是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次 ,他们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再次 ,他们也是肇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启蒙者和先导者 ,而且在一定的客观程度上 ,积极推进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最后 ,他们对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 ,就是起着开风气之先 ,最早吸取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并把它辐射到全国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晚清以迄民国,一批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前往欧美留学,待他们归国时,随身带回两种形式的西方文化:一是在西国学校里学到的西学书本知识,二是在异域生活中体验的西方生活方式。前者是建设近代科技文化事业的专业知识,是显性的文本文化;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与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棉 《史学月刊》2005,(11):25-32
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始于辛亥革命时期,一批从日本和欧美回国的留学生为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过渡到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蔡元培、徐悲鸿、林凤眠等就是其代表人物。他们不仅是西方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主要提倡者,而且是中国现代美术院校的主要创办人和主要师资,还是中国现代美术社团的主要发起者和主要成员。在他们的身体力行下,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于20世纪30年代初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4.
郭莹 《文史博览》2005,(1):46-46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正值1976 年10月初。我是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后,首位被允许进入中国留学的英国人。那年我刚到北京时正赶上庆祝粉碎“四人帮”,我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也被组织起来与百万北京市民一道,沿街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去“举国欢庆揪出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至今我仍认为那是我所见识过的世界上最隆重、最壮观的游行场面,第一次也是生平惟一一次,使用了长安街上帐篷围起来的、数十个下水道铁盖  相似文献   

15.
孙增德 《沧桑》2013,(5):86-88
中国共产党人中的留学生,是一个有特点的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群体。它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中国梦需要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们也为留学生展示各自的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的留学生,以其固有的特点,融汇中西方文明的成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鞠躬尽瘁,贡献心力,成为共产党有机体内生动活泼的互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南皓天 《神州》2012,(9):17
本文概括了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西点在美国本土培育出了不少将星,然而,毕业于西点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归于寂寞。个中原由.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派遣留学生是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向先进国家或地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比较缓慢。近代广西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广西发展的需要选派了出洋留学生,以马君武、雷沛鸿为代表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对近代广西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梦,含屈忍辱的中国无可奈何地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定,其中规定:美、法“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国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纷纷援引。两年后,清政府更正式废除雍正元年(1723)的禁教令。所有这些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开了绿灯,仅1843-1853十年间,来华的教会组织就由20多个增至165个。 对于传教士,受传统观点影响的人们往往免不了激于民族义愤而一概将其斥为手捧圣经的侵略者,其实这是失之偏颇的。近代来华传教士的构成是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20.
顾迈男 《百年潮》2008,(11):60-65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简称CUSPEA)是李政道教授主持,为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才断档,发展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一个中美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从1981年始,由中美双方联合通过专门的招生途径,每年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中选送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