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原不分章。当它成为官方哲学时,更是诸多不便。于是西汉时有了分章的本子。据说,汉文帝时河上公首先分《老子》为八十一章(有人认为西汉时根本无河上公其人)。严导的《道德真经指归》是将老子分为七十二章的。但西汉时分章本又与不分章本同时传世。直到唐初还有不分章本的《老子》传世。如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就没有章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通过《吕氏春秋》可证实老子的性学思想已成为先秦精英阶层的共识,《老子》对性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子想尔注》是道教创使人对《老子》性文化的整理、继承与发展,《老子》和《老子想尔注》构成了华夏性文化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关于道教的产生,有的学认为系渊源于先秦道家,奉先秦道家代表老聃为道主。因老子本人并不宣传宗教,故奉老子为道主当是后人所加上的。它实系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士之术。其名称一般认为始见于东汉末年成书的《老子想尔注》。道教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糅入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教规和仪式等,因此,其宗教思想体系十分庞杂,同时又形成了众多的教派。  相似文献   

4.
周良平 《安徽史学》2003,(6):111-111
老子所注<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人们在研究<道德经>时更多地偏重于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经>中所包孕的宇宙观、政治观、审美观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陈洪涛 《神州》2020,(1):54-55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应该说是全经书最难理解、最具争议的内容,历史上对老子学说的不同解释,即始于对此章字义的不同理解,特别是对其句读及“常道”“常名”等概念更有多种解读。以经解经是解读《道德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只有把《道德经》前后呼应的概念、观点联系在一起,方能真切还原老子的思想。本文试通过以经解经,对《道德经》第一章句读及“常道”“常名”等概念和相关语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5)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过缜密的文献考证认为:王弼注和河上公注成书于魏晋年间,后世的注本皆依这两个注本为范本;王弼注早于河上公注,魏晋以后老子注本虽多少有些不同,但基本上可追溯至同一经本;而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就不同了,从《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九、《史记·货殖传》等引用的老子章句看,今本王弼注也好,河上公注也好,都完全不同于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由此可以推想,今本王弼注和河上公注都可能是依据西汉末刘向校书后的老子经校定范本~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认同将《老子变化经》断代为南北朝成书的意见,而认为此经成书于汉魏时期。在东汉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将老子与"道"等同的观念,不能据此断定此经晚出。《老子变化经》中的"老子曰"部分在汉末就已经以谶书"王方平记"的形式存在。《老子变化经》的撰作目的并不是为了神化老子,而是为了神化汉末东海郡方士王方平。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道德经》首先要搞清楚《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全书81章,直接论及"道"的就有37章,"道"字先后出现了74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相似文献   

9.
雷朝晖 《文博》2009,(4):88-92
本文从图像学、版本学的角度考证,陕西楼观台藏《老子八十一化图说》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藏《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应为同一版本所印,这两个版本与东京大学藏《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民国十九年版均为民国时期刻印,是明代版本的翻制,但对部分图像做了改绘。  相似文献   

10.
《老子》大约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各代均有翻刻,其版本不下几十种,文字差异较大.历代学者作了大量校勘工作,部分舛讹之处得到了纠正.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两种写本的《老子》帛书,今称之为甲本、乙本.甲本抄写年代可能至晚在汉高祖时期,即公元前二○六至一九五年间;乙本的抄写年代可能在汉文帝时期,即公元前一七九至一六九年间.帛书甲、乙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老子》最古本,以帛书本为据,观诸校勘家语,不难发现,他们的论断相当多数不符《老子》原文.即便是各家公认校勘精当,推之为校勘典范的论断,今与帛书相校,亦证其非.例如王念孙校勘《老子》三十一章“夫佳兵者”句,通行本皆作“夫佳兵者”,“佳兵者”于义不通,各家强为之解、王念孙谓“佳”乃“隹”字之讹,通“唯”,作  相似文献   

11.
本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出发,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元代名理学家吴澄的解《老》作《道德真经注》的主要思想,认为其中的以“理”解《老》,不仅反映了元代老学发展的独特风貌,而且可以看出作为理学家的吴澄在思想领域的许多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被奉为道教的经典,其学术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法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相继成立了老子学会和《道德经》研究会。可是,关于老子故里至今却说法不一。其争论目前主要有两说:其一,认为老子故里在春秋时楚国的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其二,说老子故里在今安徽省境内的涡阳县。最近,笔者三次赴河南省鹿邑县,对位于该县境内的太清宫镇等地有关老子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见到…  相似文献   

13.
自唐初始,《老子》经王弼(226—249)、河上公两人的注本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部分唐代的文献目录内容,象魏徵(580—643)的《群书治要》中包括的,镌刻在石碑上的,用手抄录的,确切地说都是基于河上公的注本,而不是其它对河上公注本的校本。但在唐初以前,一些学者就试图支持王弼的注本及释本。陆德明(556—627)和其他人努力去保护它使其免受河上公注本的竞争而使其扭曲。陆德明认为后者的注本是伪作,他写道:“河上公所著的读本并非是为《老子》所注的。”但纵使有这么多的努力,河上公的老子校注在宋代除了代替王弼的《老子注》以外仍占重要地位。在宋代,陆德明的努力被范应元这样的学者所接受,他发表文章详尽比较了各种注本后表示支持王弼的《老子注》。  相似文献   

14.
朱大星 《文献》2007,4(3):117-128
《老子》的成书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利用各种材料对《老子》的成书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被奉为道教的经典。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儒家一起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同时老子学说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近年来,法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相继成立了老子学会和《道德经》研究会。可是,关于老子的家乡和出生地,至今却说法不一。其争论目前主要有两说:其一,认为老子的家乡和出生地在春秋时楚国的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其二,说老子李耳的家乡和出生地在今安徽省的涡阳县…  相似文献   

16.
王皓 《神州》2014,(3):99-99
<正>孔子理论中统摄一切的仁,开创了中和的诗教审美文化。而以老庄为代表道家思想是古代诗教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注重心灵自由境界的开掘,呈现出更为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老庄思想的基本观点。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纵览《道德经》一书,全在于统摄一切的至高无上的道统一贯之。《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生成和决定了宇宙和世间万物。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产生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而道又通过无和有的境界透显。老子对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有"与"常无"规律的揭示,对于"世之皆  相似文献   

17.
谈《尔雅图》及其原作者郭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宾 《文物世界》2006,(1):47-50,70
《尔雅图》是我闻最早解释词义的训诂专著《尔雅》的捕图。它和《山海经网》一样,是最早、也是最有价值的我国古籍插图之一。《尔雅》十九篇是南秦汉间学者缀集春秋以来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凝结了几代学者的心血。其内容不仅包括一般词汇,而且对先秦以来的人事、天文、地理和博物等多方面的词汇都作了简要解释,是考查研究先秦词义极其重要的工具书。到晋代,郭璞费时十八载,为《尔雅》精心作注,并作《尔雅图》、《尔雅图赞》和《尔雅音》,使这部成书很早、后人难懂的重要著作得以传世和发展,以至后来将郭璞注、宋邢昺疏的《尔雅》列为《十三经》之一,更为学者所珍视。  相似文献   

18.
两个理论比较必须具备的前提是二者具有可比性。“理念论”①与“道论”③的可比性至少有三个方面:1.二者出现的历史时段和学术氛围基本相同。“理念论”的提出者柏拉图的创作旺盛时期大致在公元前400年前后,正值雅典民主制,在意识形态上有宽松的学术环境;“道论”作者老子的生卒年虽至今仍有分歧,但经多方考证,现在学界一般公认《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初期,即公元前400年前后,其时“百家争鸣”已拉开序幕,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敦煌本《老子道德经》诸方面的研究,多从道教入手,本文从《老子》自675年起,直至796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里是作为进士、明经两科必修必考的内容,它是作为一种“官方指定必考书”而被唐代的人们应用,因而提供了从政治制度、社会时风的角度去考虑敦煌本《老子道德经》及其注疏本存留较多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赵焰 《江淮文史》2010,(4):56-67
<正>大象无形,老子消失在戈壁中,留下一本《道德经》,让人猜不透也想不尽。庄子读它,将它变成一对承载梦境的翅膀,游离飘浮,看空前生后世,"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汉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