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二人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十九卷,卷首一卷。李逢亨编纂《永定河志》三十二卷,卷首不分卷。朱其诏、蒋廷皋纂《永定河续志》十六卷,卷首不分卷。这三种永定河志开创了永定河专志的先例,是清代水利专志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乾隆五十四年,永定河道陈琮纂修了清代第一部《永定河志》。由于该志版本少、收藏深宫,极难索阅,又加之嘉庆时李逢亨纂修第二部《永定河志》有意回避陈琮纂修过《永定河志》,造成后人以讹传讹。通过对陈琮纂修《永定河志》的考察,纠正以往错误认识,正确认知陈琮《永定河志》的文献价值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乾隆皇帝、刘峨、李调元对此书评价甚高,乾隆皇帝赐名《永定河志》,这就是《钦定永定河志》,并收入紫禁城懋勤殿南间格子后二格二层。现有乾隆五十四年十九卷内府钞本、十二卷钞本、四卷钞本、四卷残缺本等版本,分别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基本沿袭了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只是在内容收录上详略不同,或增或删。  相似文献   

4.
清代编纂乾隆、嘉庆、光绪3部《永定河志》,开始对永定河碑刻进行系统地搜集与整理。在上述三志的基础上,加之搜览史籍,参考今人撰著,进行实地考察,辑得北京地区1949年以前的永定河碑刻65种。这65种碑刻按照内容可分为水利工程、法律规章、御制诗、河神信仰、水利纠纷5类,对其进行概要介绍,能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隆、嘉庆和光绪时期纂辑的三部《永定河志》反映了官修河渠志与一般地方志不同的编纂特色和定章立制的实用功能。三部志书中篇幅巨大的奏议事关治河规则程式;志书中前后贯通的碑文及立碑举措,是治河规章走出衙署、推行于社会的重要途径。它们也纪录了永定河管理制度由"随机"走向"永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1月,赞皇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小组主持整理的《赞皇旧志集成》,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赞皇旧志集成》收录了清康熙十一年(1672)、乾隆十六年(1751)、光绪二年(1876)、民国29年(1940) 4个纂修、续修刊本,以及光绪三十一年秦兆阶、张占鳌编纂的《赞皇县乡土志》共5部旧志。这5部旧志脉络相沿,承先启后,从疆域、沿革、山川、河流、特产、税  相似文献   

8.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香港在清朝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涉及香港的地方志,目前仅有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新安县志》和嘉庆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9.
信息专递     
武宣县重印清嘉庆《武宣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广西古籍整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武宣县县委书记彭进瑜、县长韦文晋多次指示,要把旧志整理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在人物财力上给予支持。武宣县史志办认真收  相似文献   

10.
乾隆三十一年的《重修凤翔府志》是宝鸡古代地情文化的总汇.文章认为旧志校注应首选资料全、存量少、利用大的旧志;校注旧志的保证是领导支持,队伍精干、敬业;校注旧志应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玉门因石油闻名,西晋张华编修《博物志》以来,文献多有记载或引录,《甘肃通志》等误为范晔《后汉书·博物记》。经对比研究发现,多种单行本、丛书本的《玉门县志》不是清抄本或道光六年抄本,就是其影印本。清抄本和道光六年抄本的区别仅是抄写的不同而已,两个抄本或都来源于同一底本,或道光六年本抄自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的清抄本。《玉门县志》的编成时间,最早当在嘉庆九年之后,最晚当在道光六年之前,是以《重修肃州新志》为主,并参考《甘肃通志》重新编修而成,有的内容系直接抄录,有的进行了修正删改。《玉门市志》是在新时期编纂的玉门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而又特色鲜明的志书,充分体现玉门的地域与物产特色,但在编纂时参考了旧志,未能核对原始文献,沿袭了旧志中的有些错误。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2000年第1期刊发笔者《江苏旧方志提要补遗》文,补《提要》遗志10余种。此后,笔者继续留意江苏旧志,又得《提要》不载旧志10余种,仍循《提要》体例,介绍如下,为江苏旧志研究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3.
萌发建议第二轮修志中《潮州市志》独立设置《公共安全志》(最初拟名“社会安全”)的思考,源于在翻印潮州府县旧志时,笔者发现旧志对《灾祥》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朱丹 《巴蜀史志》2013,(1):55-55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巴蜀方志文献丛书《四川历代旧志提要》,于2012年12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大型丛书《四川历代方志丛书》的配套工具书之一。计60.7万字,历时两年完成。该书以四川省地方志系统进行的旧志普查成果为基础,结合省内外各大公共、科研、大专院校图书馆、文史馆、档案馆等的图...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农八师垦区、石河子市志》(以下简称《合志》),堪称全国新志中的第一部合志。而且一个是企业性质的地州级师,一个是县级行政市,合著一部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合志》是我国志界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垦区及城市志的双重特性,又是两者的融合。阅读后,觉得《合志》在谋篇立目、志材选取、表述手法等不少方面有独到之外,值得借鉴与研究。~、谋篇设目,标新立异新志的谋篇立目不同于旧志,超越了旧志,有时代感,有专业特点,有地方色彩。同旧志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胡乔木同志提出的“三新”的观…  相似文献   

16.
自康熙六年(1667)陈开虞首次纂修以来,历经乾隆、嘉庆、同治、光绪间补修和续纂,共形成四种江宁府志:陈开虞纂修康熙《江宁府志》三十四卷,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吕燕昭修、姚鼐纂嘉庆《新修江宁府志》五十六卷,蒋启勋及赵佑宸修、汪士铎纂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十五卷卷首一卷。兹以康熙两志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阶州志集校笺注》是校注者倾力结撰而成的心血之作,具有征引广博、取材宏富、订讹存疑、填漏补缺、校注精审、注释详实、文表互补、图文并茂等特点。全书将明万历《阶州志》、清康熙《阶州志》、乾隆《直隶阶州志》、嘉庆《武阶备志》及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5部阶州志结集笺注,校点原文90余万言,共纠正900多处讹、脱、衍、倒错误,校注文字达6万多字,为读者阅读和研究阶州旧志提供了便利,也为陇南古旧方志的整理校注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镇村志古已有之,遍及全国。江苏泰州《西溪镇志》成书于明代,纪事至万历年问。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颜神镇志》创修于清顺治18年。安徽池州(今池州市)《杏花村志》也是清代编修。上海于清嘉庆18年编修的《法华镇志》当时未能刻印,到民国11年胡人凤  相似文献   

19.
整理旧志的一种新模式——读《南京莫愁湖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志书大国,旧志数量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已有8000余种,再加上第一轮编修新志过程中的发现,旧志总数当在万种以上。它涉及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是地方文献资料的大宗,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利用价值,如果弃而不顾,实属可惜。因此从编修新志一开始,整理旧志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新时代修志事业的第二任务。近几十年来也陆续看到一些旧志整理的成果,有点校者、有出校加注者、有译成白话者……其中如山东潘友林整理的《夏津县志》和甘肃曾礼整理的《阶州志》等,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艺文志》在史志目录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唐书》是宋朝官修史书,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一○四五年)开修,至嘉祐六年(公元一○六一年)修成。纪、志、表题为“宋翰林学士欧阳修撰”,列传题为“宋端明殿学士宋祁撰”。其中《艺文志》共四卷,采用三级分类法,按经、史、子、集分四部,四十四小类,小类之下又有细目,全篇有总序。收书共七九二二一卷。(据清沈炳震《新旧唐书会钞》统计,为七六二○四卷。) 在新旧唐书的比较中,《新唐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新志》)的评价要比《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志》)高,这是早有公论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志》的修撰条件要比《旧志》好得多。首先,《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