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调研,考察了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仔细察看村民活动室、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走进藏民家中,与农牧民唠家常、促膝交谈;看望师生员工,详细了解民族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医务人员亲切交谈,询问藏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情况;看望宗教界人士,了解藏区寺庙规范化管理情况,鼓励他们发扬藏传佛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培养更多爱国爱教又  相似文献   

2.
香玉 《神州》2014,(7):106-109
<正>对于以西藏人物为题材的画家,能把握好造型、线条和笔墨韵味的,王英华算是其中一位。王英华是一位年轻有为、极赋予创作理想的青年艺术家。那年,在清华美院进修时,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画家去藏区写生。说起去藏区写生的经历,王英华异常兴奋。他说,那是开拓眼界最直接的办法,尤其和当地人接触,当他看到那些藏民的质朴和虔诚以及他们那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时,藏民的眼神  相似文献   

3.
正莎士比亚曾经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简练、精确的历史记录者"。的确,戏曲(戏剧)是一个民族文化成熟度的标识。生活在祖国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藏戏从最初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是藏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9年,藏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正红军长征在藏区筹粮问题研究喜饶尼玛和李双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红军长征在藏区重要紧迫的任务就是筹集粮食,在充分考量藏区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及藏民特殊储粮习惯后,红军通过理性地调整民族宗教政策,激发藏区民众,特别是上层自发支援粮食的热情,在藏区各级革命政权的帮助下,发挥长征精神寻找粮食代用品等方式来筹集粮食,为保存实力与继续北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了党与藏区群众的联系,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府驻地色塘,距州府康定444公里,离省会成都810公里。色达,藏语译意为“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塘坝发现一奔马形天然黄金而得名。色达长期为部落制,历代中央集权均未设治,由部落世袭头人统治,古称“化外之域”。藏语称境内部落集团为“瓦修·色达”,是我国藏区历史上最著名的部落集团之一。“瓦修”是色达草原诸部落的核心和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部落联盟的最高统治者。色达的传说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瓦修·色达’部落族谱记载:“瓦修’部族的先祖系古藏族六大姓氏之一的‘东”氏,居住在青海…  相似文献   

6.
德格印经院,名列藏区四大印经院之首,被称为“最伟大的图书馆”;汇聚康巴藏区文化精粹,被藏民奉为圣地朝拜;印出的唐卡被称作“藏文雕刻印术的绝唱”。  相似文献   

7.
周炜钦 《东方收藏》2024,(2):152-154
藏戏是藏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藏戏团艺人杜呷作为全县唯一的藏戏面具非遗传承人,不仅是巴塘藏戏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弘扬藏戏艺术的积极实践者。文章通过对杜呷进行访问和研究,力求展示其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经验知识、工艺传承和发展创新,并以此表明,对人类学来说,充分发挥艺术实践者的主体能动性是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嘉绒藏区的弓剑舞彭洪文,拉尔吾加弓剑舞流行于四川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嘉绒藏区,是藏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关于弓剑舞的起源说法颇多:一说兔月十三(即腊月十三日)是嘉绒年神阿尼郭董征服妖魔取得胜利的纪念日,故每年的这一天嘉绒藏胞过年并跳弓剑舞以庆祝;二...  相似文献   

9.
谢善琼 《神州》2011,(7S):150-150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藏区民生工作,为进一步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藏区人口素质,改善藏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藏区长治久安,从2009年开始,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该项计划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全面提高藏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藏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探讨更符合藏区学生特点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以培养更多适应藏区旅游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郑洲 《巴蜀史志》2005,(4):36-38
茶叶,是藏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在解放前,川康藏族地区基本上是不种植茶树的,该地区藏民所食之茶全从四川、西康等省贩运而来。因而凸现了藏民生活被动的一面。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藏民生活中的吃茶问题,除了在四川、西康等省产茶区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茶叶以供给藏民需要外,还提供藏民独立试验从事茶叶生产和种植,这大大促进了川康藏族地区藏民生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德格印经院,名列藏区四大印经院之首,被称为"最伟大的图书馆";汇聚康巴藏区文化精粹,被藏民奉为圣地朝拜;印出的唐卡被称作"藏文雕刻印术的绝唱"。格萨尔王,诞生在德格,一生金戈铁马斩妖伏魔,是康巴藏民心中的雄狮。2000多万字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有字有诗,有彩有画,有说有唱,被称作"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最长史诗。"  相似文献   

12.
法会开始四瓦天了,宗萨仁波切的采访时间还未确定。2012年11月例左右在菩提伽耶法会期间采访宗萨仁波切,是我们在出发前得到的回复。只是,哪天采访、多长时间,没人能确定,到了后才知道,连仁波切本人都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3.
多次出差藏区,我虽未碰到过沿路磕长头的跪拜,但在大小寺院经堂的地板上,看到了因磕头而磨得发光的板面,以及向前伸展手臂划出的浑深印痕,可见藏民对宗教的虔诚。  相似文献   

14.
正旦增益西是在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他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藏戏艺人。在去年拉萨雪顿节的欢庆典礼上,他作为雪巴拉姆藏戏团的一员首次登上藏戏舞台。这个艺术团有60年的历史,而他的藏戏梦也在20年后成真了。艺术世家的出身旦增益西出生于拉萨的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15.
石宝琇 《中华遗产》2007,(6):118-133
在藏区,热贡艺术是活着的艺术,它和藏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热贡,几乎人人都能绘画雕塑,家家都以艺术为业。村中的任何一座寺院子,都有艺术品陈列;任何一座寺院,都荟萃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在殿堂和民居的内外,精美的砖木雕刻装饰,色彩鲜丽的壁画和唐卡,形象逼真的佛、神、塑像,都足以吸引人驻足细赏。然而,我们对这群钻研佛教艺术的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民主改革前的藏区差税制度沉重的差役赋税是民主改革前藏区社会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也对藏区社会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星全成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二期上撰文对其作了研究。文章认为藏区的差税制度在藏族古代社会就已存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就多...  相似文献   

17.
回望玉树     
红杏  罗克 《旅游》2010,(6):20-41
那里是真正纯粹的藏区,那里是千古不变的高原,那里生活的是真正质朴的藏民,那里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亘古不变的佛音。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念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  相似文献   

18.
甘肃藏区地处甘青川交界的“卫藏通道”的腹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这一方土地的藏族人民,在语言、服饰、婚姻等方面,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它在人们的观念形态的这个文化层面上反映了各地的历史传统、心理素质、审美意识等各不相同。但甘肃藏区由于地理、气候、生产条件的不同,历史传统习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她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史,并依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存和完善了这部文明史。藏文雕版印刷的出现,是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雕版印刷的产生印刷术从公元13世纪就由内地开始传入藏区,不过在明永乐(141年)以前,虽说雕刻技术早已被藏族所掌握,但还没有专门从事印刷工艺的机构。在藏区的一些寺庙里,现存着许多石刻,如青海甘德县的东吉多卡寺的大量石刻藏文《大藏经》,以及一般所熟知的恩兰·达扎路恭纪功碑(公元763年立于…  相似文献   

20.
大次老师全名次丹多吉,是觉木隆藏戏团仅存的传人。 大次出生在转经道上。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觉木隆的成员,所以他8岁开始学唱藏戏.至今已有60多年了。作为一个在藏区巡回演出的藏戏班子,剧团每年雪顿节期间回拉萨演出.这属于政府的命令.是没有报酬的。来到拉萨.“我一个住的家都没有”。剧团上下都要租房子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