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的故事     
冰心的故事,是爱与美的故事。她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的确,人类需要爱。冰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她所从事的文学事业。同时,她也十分珍爱她的家人。冰心的家是一个书香世家,一个教师之家,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温馨之家。冰心已故丈夫吴文藻先生,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解放后一直担任中央民族学院的教授。1985年病逝。冰心有一男二女。儿子吴平是一位从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装横设计的高级建筑师,现为北京市建筑装饰设计所所长、北京市人大代表。在五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他和父亲吴文藻都被错划…  相似文献   

2.
寂寞经年终被人识1996年11月19日,我应邀参加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尽管离开会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中央民族大学的礼堂却挤满了人。若不是第一排留着记者席,恐怕我也得跟那些学生和远道赶来的教师们站着旁听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宁可站在过道上,也要参加一位在12年前就去世的老人纪念会呢?为了方便读者的记忆,让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介绍吴文藻吧。他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丈夫。我这样介绍吴文藻,并不是想借冰心耀眼的光环为吴文藻的形象涂上一抹亮色,而是想说明冰心在作家群中受人爱戴而吴文藻在社会学界也同样受人景…  相似文献   

3.
戴可来(1935年~),我国著名的中越边界史和中越关系史专家。河南省镇平县人,1935年6月7日生于焦作市。i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期间,对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陈永龄、宋蜀华三位教授讲授的《原始社会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志》一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8年参加陈永龄教授所领导的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赴青海对撤拉、回、土等民族进行过实地考察。195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和研究部从事民族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吴文藻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民族院校中第  相似文献   

4.
母女情深 1936年暑假,吴文藻代表燕京大学出席了美国哈佛大学成立300周年纪念的庆典,遂利用这一年外出的机会,在欧美转了一圈,到处寻师访友。到法国以后,他又回到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学习“导师制”。冰心独自在巴黎度过了悠闲的100天。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在此之前,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了儿子吴平和大女儿吴冰。  相似文献   

5.
正1909年,比利时圣母圣心会传教士许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甘肃甘北传教区履职。许让出版过一本《甘肃土人的婚姻》。1934年,这部著作引起中国学者王同惠的关注。她当时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师从吴文藻,专攻文化人类学。吴文藻称许  相似文献   

6.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从日本回到新中国的冰心一家,便开始不太平了。先是儿子吴平被打成右派,之后是冰心的三弟谢为楫又被划了右派,一家人下放到甘肃。到了1958年4月,丈夫吴文藻也被打成右派,要他写检讨,挖思想根源。吴文藻是个极为认真之人,每天晚上都是面  相似文献   

7.
苏雪林是与冰心同期的著名女作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她就以小说《棘心》、散文集《绿天》在文坛崭露头角,时人将她的文字与冰心相提并论,称作“冰雪聪明”。赴台湾后,自1956年起就一直在成功大学中文系任教,在古诗、楚辞、神话方面都有丰硕的建树,是台湾最著名的作家学者。在台湾,其地位犹如冰心在大陆,被视作五四新文学精神的象征。苏雪林非常爱国,1998年曾有以103岁的高龄回故乡、登黄山的豪举。1999年4月21日因败血性休克并发心力衰竭在成功大学附设医院逝世。遗嘱将骨灰送回大陆,葬于苏母墓旁。特撷取苏雪林…  相似文献   

8.
1999年冰心老人以99岁高龄去世时 ,我曾感伤地哭叹 ,又一位如灿烂繁星照耀过文坛的文学大师离开我们了!天意何酷?她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表第一篇小说以来 ,这80多年 ,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们 ,哪个没有受到她那感情真挚美而朴实的文学哺育?60多年前 ,我第一次读到《寄小读者》 ,背诵那如诗如画如母亲如长姐在殷切叮嘱我们的美文的感奋之情 ,依然记忆犹新 ;遗憾的是我读冰心老人的书虽然很早 ,和她来往却很晚 ,这是我曾经在1957年至1979年之间离开文坛22年 ,长久无缘接近这位文学巨匠。1985年由于她…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认为,“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主张将文化作为社区研究的核心;周海乐的《应用社会学概论》也把文化要素做为社区发展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冰心先生为我们河南的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1 960年 1月 9日的《北京晚报》 ,有冰心先生的这样一篇文章 :《河南的曲剧》 ,后来收入她的散文集《拾穗小札》 ,现收入《冰心文集》第六卷。“在全国百花齐放的地方剧种之中 ,有一种菊花似的幽雅宜人的 ,是河南的曲剧。”冰心先生在开篇即称赞我们的曲剧。她说 ,1 95 9年 3月 ,她在郑州的一夜 ,听从了一位当地朋友竭力说 ,看了一个“曲剧”的晚会。“果然很好 ,以后凡有曲剧的晚会 ,我都去听。”那夜冰心看的戏中有一出《赶脚》 ,是小型歌舞喜剧 ,演的是现代农村故事。冰心在文中说“对话和…  相似文献   

11.
冰心与吴文藻的第一次相识,用“阴差阳错”这句话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1923年夏,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8月17日下午,冰心和师长许地山、同学陶玲以及众多的清华学子一起搭上了开往美国的杰克逊号邮轮。冰心此行的目的,是要去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月底,《湖南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现侨居美国、早年因《女兵日记》而蜚声文坛的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寄来打听她早年的挚友严怪愚下落的。 《湖南日报》编辑部同仁是知道并比较熟悉严怪愚的。他们立即派一位过去是严怪愚的同事的老编辑,去  相似文献   

13.
人生这杯酒     
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在河南信阳为干校盖房搓麻绳,年过七旬的文坛祖母冰心在向阳湖寒风中护菜,年过七旬的巴金在奉贤运粪,吴祖光、张庚、丁聪等“反动学术权威”在团泊洼当过粪夫,钱仲书、吴晓铃等著名学者在河南信阳烧过锅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认为:应将文化作为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周海乐的《应用社会学概论》也把文化要素作为社区发展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对社会生活全貌多角度、全方位综合性反映的地方志,更应该重视文化的记载,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冬,笔者多次采访著名编审(《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常务副馆长周明。他与文坛世纪老人冰心交往40多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采访中,周明深情回忆了冰心一生不改初心"爱的哲学",以及近半个世纪交往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6.
<正>熟悉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读者,大多知晓擅长为青少年读者写作的著名女作家冰心。她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崭露头角于国内文坛,可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至1949年前后,理应正值创作高峰期的中年冰心,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却不多,令人感到这一时期的冰心个人文学创作与社会活动不够活跃。  相似文献   

17.
郭岭松 《百年潮》2001,(3):62-65
1999年2月是中国文坛最为悲哀的日子。短短两个星期之内,萧乾和冰心两位作家先后在北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两位老人持续了近七十年的友情,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留下了一长串令人惋惜不已的休止符。1999年1月27日,萧乾喜庆九十华诞,适逢十卷本《萧乾文集》问世。久病中的冰心特意发来贺信,祝贺之余,冰心表示希望能和萧乾“拉着手一起进入新世纪”。上苍似乎过于残酷,不肯再多给两位老人一点时间。2月11日萧乾、2月28日冰心,两人相交七十年,情同姐弟,竟相继撒手人寰!或许这也是上苍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9日,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于久病后去世。他十几岁便有才子之名,几十年间个人艺术创作成就颇丰,还在文坛编辑推荐和介绍了许多作品。40年代中期,吴祖光在陪都重庆担任一家民营报刊编辑时,首次向社会上公开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大战。  相似文献   

19.
1946年,我在芝加哥大学教了6年书,按例当休假一年。这时,北大校长胡适先生聘请我去北大讲学,我于是将书籍带回国,想一去不复返。过去数年,为美国培育人才,总是有“奶奶抱孩子,是人家的”的感想。回国途中,船经日本,有一天停留,于是由横滨登陆,到东京联合国代表团,拜访吴文藻、谢冰心、王信忠、刘子健、徐中约等师友。我因为在芝大曾替某教授教远东史,包括日本。又每日订阅《纽约时报》及其他杂志一二种,  相似文献   

20.
吴祖光与曹禺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具神奇色彩的两位天才剧作家。曹禺1933年暑假完成传世巨著《雷雨》时,只有23岁。吴祖光1937年写出大红大紫的成名作《凤凰城》时,只有20岁。1942年写出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时,也只有25岁,夏衍看完后觉得不像是年轻人的手笔,于是便给出了“神童”的称号。“神童”吴祖光能够以并不成熟的《凤凰城》登上文坛并一炮打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曹禺的发现和扶持。吴祖光的《凤凰城》据吴祖光介绍,《凤凰城》是根据抗日英雄苗可秀的真实事迹写成的。苗可秀是东北人,东三省沦陷后,他离家奔赴战场组织东北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