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73年以来,聊城地区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一批古代钢镜,1982年以后又征集到几十件铜镜,现将部分铜镜介绍如下。 1.汉代镜昭明镜1件。直径10.8、缘厚0.5厘米。圆形,半球形纽,圆纽座,座外饰内向连弧纹。其外有铭文一周23字,为:"内而清而以昭明光而象夫而日之月而心□而□而不泄。"宽素缘。莘县出土,县图书馆藏(图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7,(4)
<正>1999~2015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部门配合临淄城区的项目建设,对城区中东部的稷下、闻韶、辛店和齐都等地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两汉时期墓葬2万余座,出土了一批汉代铜镜。这批铜镜主要出土于范家墓地淄江花园C区(LFZC)、D区(LFZD)、J区(LFZJ)、K区(LFZK)、方正2009工地(LFZF09)、峰尚国际工地(LFZF),永流墓地金鼎绿城一~三期工地(LYJ一~三)、泰东城住宅区工地(LYT),国家村墓地齐兴花园工地(LGQ),山王墓地馨香园工地(LSX),商王墓地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五○年以来,扬州附近的各治淮工地都陆续发现了一些古墓群,其中经过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文管会清理的有江都附近邵(伯)仙(女庙)引河工地的汉墓群和邗江县湾头区凤凰河工地的古墓群两处。前一工地的墓群破坏得比较厉害,所得考古材料不多;后一工地由于文物工作做得比较及时,所获材料较多。下面就现存南京博物院的这两处工地出土的铜镜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以来,长治市博物馆在市区附近的建筑工地及砖瓦场取土工地上征集到了十几面铜镜,其中有汉代的昭明镜、四乳花瓣草叶纹镜、星云镜,唐代的葵形花枝镜、万字镜、八卦镜及金代带柄人物故事镜、双鱼镜和牡丹花枝镜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聊城地区出土陶瓷器选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山东省开展文物普查以来,聊城地区各县文物干部陆续征集到一批出土和传世的陶瓷器,现从地区博物馆藏品中选择5件简介如下。三彩三足罐 2件。1件圆唇侈口,短颈,鼓腹,圜底,三兽蹄足。肩部有数道弦纹。胎细腻,呈白色,施白、赭黄、绿三彩釉,颜色浸润,斑驳华美。高16、口径13.5厘米。高唐县涸河乡涸河村出土(图一)。1件圆唇侈口,短颈,鼓腹,腹下部有折痕,平底,三兽蹄足。肩、腹部有贴花装饰。胎细白,釉色以白色为主,间施赭黄、蓝、绿三彩釉,更加绚丽多彩。高18、口径  相似文献   

8.
9.
10.
考古出土的最早的铜镜出现在齐家文化中,自早期的齐家文化起,铜镜经过春秋战国的流行,在汉唐时达到了鼎盛,但作为中间期的魏晋南北朝铜镜却陷入衰落,铜镜的发展远不及汉唐。而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作为汉晋与隋唐的重要联系节点,其铜镜更是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期。本文通过对北周墓葬出土的铜镜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北周铜镜的发展特征。北周铜镜出土数量不多,形制以圆形圆钮为主,多为四分式布局或环绕式布局。北周铜镜主要沿袭于汉晋铜镜,按纹饰可分为连弧纹类、四乳禽兽纹类、规矩纹类、神兽纹类、草叶纹类与其他纹饰类。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的出土铜镜从战国至明代的均有发现,各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明显,与中原地区发展基本同步.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应已初步掌握了铸造铜镜的技术,东汉时期的广汉已是著名的冶铜之地,出现了铸镜业,铸造的铜镜甚至开始向外销售.唐宋时期,铜镜发展最为繁荣、鼎盛;明末清初,随着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青铜镜最终被玻璃镜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付艳华 《文物春秋》2014,(2):67-70,F0002,F0003
近年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入藏了一批汉代至明代的铜镜,分别出土于廊坊市各区及所辖县市,本文选择其中时代特征明显、纹饰精美者,分别从纹饰图案、完残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汉代昭明镜、禽兽博局纹镜,东汉锯齿纹镜、云雷连弧纹镜,唐代雀绕花枝镜,宋代五子戏莲纹镜、锦地纹镜,金代仙人对弈纹镜、大定通宝钱纹镜,元代花卉纹镜和明代"永保寿用"铭文镜等。  相似文献   

13.
郑曙斌 《收藏家》2011,(1):31-36
湖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以千计,可以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历史。其中长沙战国墓出土的楚式镜,是全国同时代铜镜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地区。汉代长沙是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都城,出土汉镜数以百计,造型、纹样和意境全面创新。魏晋南朝时期的古墓,在湖南境内发现不多,镜子也寥寥无几。隋唐铜镜的发现逐渐增多,到唐末五代时,  相似文献   

14.
雅安市对岩乡群众,于1984年11月27日在拓宽公路时,发现了三座宋代石券残墓。从墓中清出“宣和通宝”小钱和一面八角莲花边铜镜(直径18厘米),铜镜背面为“鱼龙戏舟”图(图)。该图纹饰精美,追形生动,有船一艘正破浪  相似文献   

15.
汪欣 《收藏家》2009,(2):43-50
安徽六安,古属六,夏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为东方偃姓部落的居地,商代为偃姓部落方国地,西周为六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六,后吴为楚灭,六属楚,秦代,于六地置六县,隶九江郡,楚汉之际,项羽,刘邦先后封英布为九江王,淮南王,均建都于六。  相似文献   

16.
韩鹏翔 《收藏家》2022,(9):13-18
铜镜作为古人主要的梳妆类生活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在距今4000年前的甘青地区。铜镜既是古人留下的重要生活用具,也是一件值得重点关注的艺术品,铜镜的造型和纹饰、铭文包含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三门峡古称陕州,位于西安、洛阳两大古都中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辖区内文化遗迹较多,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三门峡地区出土数以千计的铜镜,上至西周晚期下至明清时期,这些铜镜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纹饰华丽,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我国铜镜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沔阳在唐王朝统治时期,是复州治所。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因此,唐代遗物常有发现。近几年,县博物馆搜集汉以来铜镜60多件,其中唐代铜镜16件,从形制和纹饰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十种。现略按时代的先后报道如下。1、瑞兽葡萄镜,四件,可分2式。Ⅰ式:圆形,直径12厘米,缘厚0.8厘米,纹饰清晰,镜面完好,青光透明,仍可照影。中间一个兽形纽,内圈饰五兽,形象  相似文献   

18.
扬州出土的唐代铜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7)
扬州自隋代开凿大运河以后,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唐代有"扬(州)一益(州)二"之称,以经济繁华和文化发达著名于世。这从扬州出土了许多造型优美、纹饰精致的唐代铜镜这个侧面,就可得到很好的证实。扬州铸造铜镜颇有盛名。在文献中,记载与扬州铸作铜镜有关的事例很多。《河洛记》中载:"隋焬帝喜奢侈,幸江都,王世充献铜镜屏,帝甚喜,擢江都通守。"这  相似文献   

19.
安康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地处秦巴山麓、汉水中游的陕西安康地区,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城镇基建工程中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铜镜。这些铜镜主要出土于安康城关、五里、恒口、关庙、张滩一带的古墓中。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铜镜介绍如下。 1.星云纹镜 1件。连峰式纽,圆纽座。座外为栉齿纹带,外区饰四乳及星云、鸟纹。内向连弧纹缘。直径12、缘厚0.35厘米(图一)。其形制与洛阳烧沟汉墓第三期所出类同,应为西汉武、昭帝时期镜。 2.四乳草叶纹镜 2件。1件为圆纽,方纽座,座外方框。外区有对称的四乳,乳间有排列有序、疏密相间的草叶纹。内向连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0月28日,呼玛县兴华乡村民吴宝福在兴华村呼玛河渡口南2公里河套翻地时发现一面铜镜,出土时完好无损。镜面直径14、缘厚0.6、缘宽2.4厘米。镜背有半球式桥状钮,钮外有较细的凸起矩形线,四角有纹饰,第一层矩形线与第二、三层较粗矩形凸线之间较宽,内有12个乳钉,乳钉之间铸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