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大镜对于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优点,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不失时机地用“放大镜”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孩子本人的鼓励,又可对孩子进行正确导向,让懂得孩子“莫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如孩子在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就要及时上升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表扬。同时,对于孩子的微小错误特别是原则性的错误,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放任纵容,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等老人家中,当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  相似文献   

3.
薛艳辉 《神州》2013,(24):136-136
赞扬和鼓励可以让幼儿充满自信,战胜困难,不过,适时、适度地批语教育也同样可取,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让其他的孩子引以为戒,但是有一些经验缺乏的老师通常赞扬孩子的时候,大多只是采用“你真棒”、“你真好”等概括性的词语对幼儿进行表扬,不过,一味的、模糊的语言来夸奖幼儿园,其效果是不理想的。只有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对幼儿园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表扬和批评,爸爸妈妈常常使用得怎么样呢?请对照以下的要求评估一下吧。一、表扬奖励的艺术对孩子进行表扬、奖励是很有学问的。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  相似文献   

5.
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许多家长把孩子玩儿看成是一种“错误”。有的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刚刚玩了一小会儿的孩子,抛出的仍然是那句话:“就知道玩儿,不知道学。”接着就是:“回家赶紧做功课去!”如果孩子说“功课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时,家长马上会说:“你不会好好看看书啊!”或者“你不会复习复习啊!”“你再做点补充练习去!”总之,这些家长是把孩子玩儿当成“大敌”去对待的。有的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时间都占领,叫他根本没有玩儿的功夫!”于是,孩子的下午、晚上时间全部被“占领”  相似文献   

6.
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许多家长把孩子的玩看成是一种“错误”。有的家长下班回家看到刚刚玩了一小会儿的孩子,抛出去的仍然是那句话:“就知道玩,不知道学。”接着就是:“回家赶紧做功课去!”如果孩子说“功课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时,家长马上会说:“你不会好好看看书啊!”或者:“你不会复习复习啊!”“你再做点补充练习去!”总之,这些家长是把孩子玩耍当成“大敌”去对待的。有的甚至公开说:“必须把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孩子批评不得、批评后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顶嘴的表现。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在教育孩子上,处处留心皆学问。  相似文献   

8.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家长应当学会正确表扬孩子。表扬要适度、恰当、客观……恰到好处的表扬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爱玲  赵连闵 《神州》2011,(8S):144-144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奖励与赏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表扬也是学生们的正常心理,这说明学生有上进心。对学生恰当地、积极地使用奖励比消极的批评、惩罚,其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但对孩子的表扬和赏识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所以,教师对待学生和父母对待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表扬要讲究技巧,要有艺术,做到顺其自然,让听者觉得舒服,而说者也是发自内心,不虚伪。  相似文献   

10.
断章     
(一)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就让他单纯一辈子如果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就让他善良一辈子如果他是个美丽的孩子让他美丽一辈子不要说他太多的不是不要教他太多的事  相似文献   

11.
有得必有失     
话题:一次尴尬的表扬一天,某班有一位同学在校园里拾到15元钱主动交给了失主,老师利用班会课表扬了他拾金不昧的好思想, 并让他当众说说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可没想到该同学却首先问老师:"老师,我说真话呢, 还是说假话?"老师不禁一愕,"当然是说真话喽。"他犹豫了一下,说:"老师,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爸爸曾经教过我,如果拾到很多钱的话,就拿回家;如果捡到的钱不多, 就交给老师,让老师表扬。我想这15元钱不算多,于是就交给您了。"……作为家长,你对该父亲如此教育孩子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相似文献   

12.
邻居的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我不时听见其父母责骂他“: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的孩子多好!”,“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有时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有好几次,我看见孩子泪流满面地在做作业,父亲严肃地坐在孩子身边,发现孩子做错了题,又是扇耳光,又是拧耳朵。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都很为他们着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的迫切心愿,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或者表现不佳,动辄就对孩子责骂、惩罚。批评的确有促进作用,但一味批评,就是过犹不及了。如今的孩子,求知欲、自…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最痛心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出“不优秀”,而这“不优秀”通常会体现在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不优秀,只有调整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作为家长,你面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时时让你体验挫败的孩子,你应该做的也许只是下面几方面的内容。面对“事实”,调整心态。面对孩子的“不优秀”,我们总能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家长的挫败感就越强。主要原因可能来自几个方面:“不优秀”的学生家长群体中,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棍棒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等传统家教观念的影响,现今社会上父母体罚孩子直至酿成悲剧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体罚家教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体罚”的极限即为虐待。众所周知,因为体罚会伤筋动骨,直接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受到监督和指责。然而,另有一种对孩子  相似文献   

15.
想当初,得知我怀了双胞胎时,那份从天而降的幸福让我激动得不能自已。很快,孩子出生了,疲惫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好在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长成居然能跟你犟嘴的小家伙了。如果说以前只是累身体,现在是还要累脑子,还要和她们“斗智斗勇”,比带一个团的兵还累。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吃多零食对孩子生长  相似文献   

16.
爱的伤害     
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特别爱他,生怕他受到任何委屈,对他无比溺爱。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这位母亲都会为孩子办到。孩子要吃糖,就是半夜,她也会出去为孩子买回来;孩子随口说声要钱,她就会给孩子;孩子十天半月就要一套新衣服,她也会满足孩子;孩子说她做的菜不好吃,让她重做,她就会去重做。孩子的要求除了要太阳月亮星星她办不到以外,其余的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办到。孩子的父亲看不过去,就对孩子的母亲说,你别这样对待孩子,他要什么你都满足,他要你的命你也满足他?母亲说,孩子怎么可能会要我的命呢?你是不是看到我爱孩子,对孩子好,没关心到你,你就…  相似文献   

17.
种树的启示     
谈到当今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许多父母都很头疼。管紧了吧,似乎有点压抑个性,子女反感,甚至形成代沟;管松了吧,似乎对子女不负责任,又不放心,认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生怕孩子走到邪路上去。记得有一次朋友讲了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父亲在一位年长的邻居的花园里谈起孩子,他问这位邻居应该怎样管孩子。年长的邻居让他把系在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上的绳子解开。那棵小树便倒向了一边。然后又让他系上绳子,小树又直了起来。随后年长者说:“对孩子也一样,你必须对他严格,但有时你要松开绳子,看看他们长得如何,如果他们不能独立生长,你还得系紧绳子;但…  相似文献   

18.
批评是家长们最为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如果说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那么批评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良药。运用得当,批评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19.
小李要移民到美国,领导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你的住房不满意?” “满意。” “那是上网环境不满意?” “也满意。” “对医疗,孩子上学不满意?” “都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你知道某天孩子会问他从哪儿生出来一样,他也一定会问些让你难以回答的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家很富有吗?”或“我们家很穷吗?大多数家长作了否定的回答,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隐瞒了家庭的经济状况。这种作法是否正确?自己家庭经济状况该不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一些家长和有关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