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文化作为“长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探讨其起源和形成,首先需要解决的应当是楚文化的概念问题,即什么是楚文化?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多元因素的复合体,楚文化也是 这样,它首先表现为是个历史范畴,有时间(时代),空间(地域)、人类(民族)的限定.就是说楚人,或者说楚民族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中的活动总和,构成了楚文化的实际内容,它包含了楚的社会形态、宗教哲学、语言艺术、民族精神以及物质生产等等.文化内涵是通过各种具有明显自身特色的文化要素所表现出来.研究楚文化除了要注重其历史的范畴外,还必需把握住楚文化的内涵,以及表现文化内涵的各种文化特色的要素.对以上三者进行综合考察,则是探讨和研究楚文化起源发展的最科学的方法.对楚国历史的考察是研究楚文化形成的基础,有关楚早期历史的状况,因历史文献资料极为有限,很难得出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围绕早期楚文化问题进行论述,先从楚国的历史发展明确了早期楚文化的概念,再从楚国早期活动中心"丹阳"地望的考证与考古学的探索相结合提出了探索早期楚文化的思路,另外从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论述了探索楚族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考古学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如柴尔德,还影响到过程考古学(如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更影响到后过程考古学(如批判理论、能动性、性别考古等),它是不同考古学的范式的思想源泉。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它又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指导思想,长期影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但是它与专注于考古材料获取与科学分析而非解释的中国考古学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空缺,因此我们面对再熟悉不过的思想时其实又是陌生的。本文的贡献在于它全面地回顾了世界不同地区考古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种全球的视野正是我们缺少的。结合世界各地的发展,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的发展。从世界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发展历史来看,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一直是一种非常具有批判力的思想,它为被压迫的阶级、民族、或是其他类型群体、乃至个体呐喊,发现那些历史与现实掩盖的真相与知识。阅读此文之后,也许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期我们译介了"区域聚落形态考古"一文,里面对欧洲的聚落考古也有涉及。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欧洲聚落考古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详尽的国际视野。需要重申的是,"聚落"(settlement)并非仅指我们所习用的"村落"或"聚居村落"概念,而是指过去不同时空中人类所有活动点位组成的网络系统。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相似,欧洲有较为悠久的依赖文献和艺术的古典考古学和以编年为目的的文化历史考古学研究史。到目前为止,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将考古学看作是重建历史的手段。欧洲的聚落考古与北美的聚落考古略有不同,北美侧重用环境考古的文化生态学方法(过程论)来研究人地关系,而欧洲则偏好文化观念和象征考古的后过程方法来研究人地关系,这便有了"景观考古学"的独特路径。由于欧洲比北美有更长的古人类演化史和更显赫的文明史,所以聚落考古成为研究考古学三大战略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国家起源的极佳手段,而且成果显赫。从本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当今的聚落考古是如何来观察和了解这些重大历史转折,追溯社会复杂化具体轨迹的。读了这两篇介绍国际聚落考古现状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聚落考古已成为当代考古学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探索领域,它可以将考古学各流派、不同领域、不同课题及学科交叉手段纳入其中,以便从微观和宏观的多维视角,重建过去人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具体轨迹,并对促使人类社会转变的原因提出可信的解释。就此而言,欧美聚落考古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也与中国考古学重构国史的期待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从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真正从考古学来探索楚文化,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长沙楚墓的正式发掘开始的.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回首三十年前,从考古学角度来看,我们对楚文化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现在总算已经有了些比较具体的概念,虽然还说不上有了比较科学的概念.经过同行们的多年努力,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料,取得了不少重要线索,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对它们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这是我国考古学科、考古事业走向崭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比较突出的一个分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探索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奥秘,把楚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楚文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遗存。从商周之际楚人建国时算起,到公元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为止,先后经历了800余年。"楚文化"一次很早就出现在历史研究中,但在考古学中真正对"楚文化"进行的研讨始于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上。驻马店地处中原,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部,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盛,驻马店大国蔡国逐渐沦为楚的附庸,成为楚国淮河流域北部的重要城邑,该地大部分地区一度纳入楚国版图。近几年来的考古工作,楚文化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成绩显著,楚文化繁荣一时。本文拟的发现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文化是东周时期江汉淮地区的地方文化,浓厚的文化特色、高度的发展水平、深远的历史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楚文化渊源是楚文化讨论的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热烈讨论中,存在“土著说”和“中原说”两种主要意见。若从江汉淮地区(楚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总体观察,楚文化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并非当地某种土著文化发展的直接继续,也非中原某种文化在楚地的直接延伸。本文从楚文化体系与中原文化体系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几个关系,借以说明楚文化的来源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城防遗存的考古学研究属于军事考古学的范畴,它的研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中层理论、场域理论和历史想象,其研究方法是以考古类型学与聚落考古为基础,采取多学科交叉,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及重视"长时段"的分析研究;它的研究问题涵盖历史分期、遗存的选择、防御模式与时空差异及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这对于促进军事考古学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军事文化遗产的开发以及对当今国防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汉考古》1995年第1期问鼎等同志首次提出了从考古学物质文化的嬗变折射出的历史现象──考古学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实际上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命题,在人类历史过程中,这种命题包含着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这种总体而又抽象的概念,牵涉到许多精神领域和物质文化。无论是以人类文明为代表的横向的具体内涵,还是以时间为标尺的纵向发展,其潜在的能量难以估料。人类的政治、宗教信仰、民族的心理、习惯与传统、民风与世俗、审美爱好以及战争事件等等都影响与制约着文化传统的发展与演变。考古学文化的传统的命题,只适合于横向的现…  相似文献   

10.
河南楚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的楚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楚人所创造的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别的一些族属或国别的遗存,只要与其文化面貌特征基本一致,也应该纳入楚文化的范畴。楚文化是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的一种先秦区域文化,它同东方的吴越文化和西部的巴蜀文化一起,被誉为盛开在长江流域的三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楚国以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几年的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不断赋于楚国历史以新的韵味,激发人们对它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使之很快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不仅在中国历史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吸引着海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楚文化的研究已从原来单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西方考古学,已经处在比较成熟的阶段,成熟表现为对考古学理论的关注,对其他不同学科理论的接受①。而当代西方考古学存在着众多的理论流派,如文化历史考古学  相似文献   

13.
楚国都城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晚期的陈郢和寿郢,这是文献确凿无误的记载。从考古学的角度看,除陈郢、寿郢有迹可寻外,丹阳和郢都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址。楚都是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楚都的研究没有突破,直接制约着楚文化综合研究的深入。本文在前人研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夷人文化、周文化以及二者融合形成的地方文化面貌,齐文化、莒文化、楚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区域文化,邿国、小邾国国君及贵族墓葬为代表的古国史研究,盐业考古的新领域,陶文和兵器的专题研究等,揭示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地方文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东周楚式鼎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特定的考古学文化,代表了某一地域内的一种独特的文化面貌。楚文化这一概念,当然体现了它的区域性和特异性。从现在所积累的楚文化的实物中,可以看到青铜礼器中的楚器,有很强烈的自身的风格。为了研究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本文试图对其中的铜鼎作初步的形态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考古材料来分别不同族群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文化历史考古学的考古学文化概念也基本上被等同于史前的"人群"。这种对应关系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因为除了少量物质文化,大多数考古遗存并不能提供族群身份的可靠信息。希安·琼斯的《族属的考古》全面梳理了文化与族群的关系,以及族群认同的复杂性,认为考古学文化并非铁板一块的实体,而族群身份认同是个人归属的一种主观认定。本文是英国学者对中国川西宝兴秦汉墓地的族群观察,这一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生态区构成也非常复杂。各地区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本文对于如何从考古遗存来分别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许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助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口部形态特征,东周时期的铜簠可分为A型折沿和B型无沿两型,根据足部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八个次亚型以及不同的式。A型铜簠属于周文化系统,B型铜簠属于楚文化系统,它们时空分布格局的演化历程反映了东周时期周文化和楚文化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些学者认为清江流域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清江流域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两两间存在时间缺环的三类遗存;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还无法支持将清江流域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推定为早期巴文化这一说法。本文同时还探讨了一些与早期巴文化研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秦汉时期楚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航空 《南方文物》2000,(1):51-57,74
考古学范畴内“楚文化”的概念,是随着学科进步、资料丰富和研究深人而逐渐充实完善的。现阶段通常认为,楚文化是指基本在楚国时期主要由楚人创造的在精神观念和物质表象诸方面均有一定特征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0.
宋先世 《南方文物》2009,(4):144-148
本文主要讨论关于对“夜郎文化”的不同认识及概念,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夜郎文化.区分地方历史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异同,强调从不同的学科和方向全面立体地来研究分析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