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星 《新疆地方志》2002,(4):29-30,33
编写地方志书是为了反映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这也是对志书最基本的要求,但仅此又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像吐鲁番这样一个声名远播的地方,特色性的内容在志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部优秀的志书。应该是在系统、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地方或一个专业基本情况的同时,注意把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提  相似文献   

2.
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精心编好常项类目“概况“,这对提高年鉴质量、打造年鉴品牌至关重要。地方综合年鉴中的“概况“类目标题各地提法不一,也有称之为概貌、概要、概览或综述的。尽管提法不同,但都是对一地情况的大概介绍,都是作为特定类目来设计的。如何在“概况“类目编撰中做到全面、准确介绍地情,反映时代特征,彰显地方特色,我认为应侧重把握几点。  相似文献   

3.
民间传说虽与某个地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只面向"一个"地方,尤其是像秃尾巴老李这种传播范围极广的传说,本身就是融合了地方和超地方的产物。一方面,秃尾巴老李传说的在地化,既是地方与地方之外"内外"促生的层累过程,也是动态建构地方历史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当地人变通"内""外"的身份与归属,在大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传说所统合的地域逐渐扩展,"地方"的范围也依据异乡的属性与规定而发生相应的扩展与变化。青岛即墨小龙山地区的秃尾巴老李传说,正是在时间、空间的延展中,逐渐形成了当地富有特色的人文叙事与空间景观,呈现出层累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1955年开始,发展地方科学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发展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形成与调整的过程。1957年,国家初步明确地方科学工作应主要利用现有力量,密切结合地方建设的需要来进行。"大跃进"运动期间,地方科研机构的大量增长为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一些地方的科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跃进"运动后,"两当"方针被确立为地方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1955年开始,发展地方科学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发展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形成与调整的过程。1957年,国家初步明确地方科学工作应主要利用现有力量,密切结合地方建设的需要来进行。"大跃进"运动期间,地方科研机构的大量增长为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一些地方的科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跃进"运动后,"两当"方针被确立为地方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工代赈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救荒方法,明代继承了这种赈济手段。明代的工赈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组织进行,地方富民(士绅)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国家缺乏相应统一的政策和制度。明代中后期,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多样化和人们认识的转变,工赈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运用。明代工赈虽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大批饥民得以生存,但并没有突破其"临时性"的特征,因此其局限性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论述近现代中国报刊业发展历史的时候,总是脱不出《申报》、《万国公报》、天津《大公报》及《文汇报》、《新青年》等等的范围,仿佛除了上海等少数大都会的这些家报纸杂志外,再没有别的好说了。上海、北京等地,作为近现代中国的报刊出版中心,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内地的许多地方也同样有其精彩之处。更加凸显地方特色,对还原地方历史原貌举足轻重。近现代安徽报刊业作为近现代中国报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出世较晚,但起步伊始的表现却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8.
地方志书应反映地方特色,是我们修志伊始就强调的问题,也是志书资料性的反映和体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志书的质量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地方特色或地方特色不够突出,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什么是志书的地方特色,编修地方志应该如何注意突出地方特色?我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充分占有资料准确核对事实选材精当实用要想突出地方特色,首先要认真地对一个地方的基本情况进行深人的研究,在研究中找准、找好能够反映出地方特色的内容。(一)资料必须全面、丰富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这是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9.
澳门的性格     
韦戈  穆林 《旅游》2008,(2):12
人有性格.地方也有性格。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对人是这样.对地方也是这样。 澳门人的性格是温顺、宽容、随遇而安、澳门的性格是闲适、宁静、温情脉脉。开埠450年.这世界充满了武力的扩张和野蛮的掠夺,不少地方经过炮火的洗礼.被动地旧貌换新颜。惟独澳门,平静地保留着数百年的风华。  相似文献   

10.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割黄冈、麻城、黄陂三县之地设黄安县。新县设置是朝廷"量地置邑"的结果,黄安建县缘起地方盗匪难靖,其实质不外乎朝廷加强统治的举措。但黄安县的设置又与他邑有所不同,是由以地方士绅为中心的地方势力自下而上呈请设置。新县设置处于朝廷党派斗争的政治背景下,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通过建县,呈现出的是地方士绅的利益诉求,士绅通过婚姻、师生等关系联结社交网络,在建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直接影响上层的决策,黄安建县,折射出地方势力对地方行政区划设置有着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志作为记述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科学著述,既是概括一地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过程的地方史书,也是汇集一方基本知识和系统资料的地方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霞 《黑龙江史志》2006,(1):10-11,13
<正>地方文献包含一地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特产等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是全面了解和研究一地的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毫无疑问,它将是图书馆的主要收集对象,同时也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此, 笔者就地方文献的收集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期推动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看《弗兰克》,想起身边许多人。朋友老柳,写诗、写歌、唱歌,也做陶,以前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组过乐队,后来离开了,那支乐队现在是大神级别的乐队,但这都和他没关系了。他安安静静地住在一个很老的小区里,和女友还有一群猫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我走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方,也领略过风光不尽、风光无穷的美丽地方,但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就是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  相似文献   

15.
王尚 《世界》2004,(4):70-73
今年,你的旅游计划安排好了吗?旅游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只要有好心情,去哪里都能找到快乐。这里向您推荐8个旅游的好去处。也许您只去过一个地方,但也足以让您快乐地回味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省志办的同志,言谈中了解到他们下到市县里,对当地的地、丁、钱、粮、山川风物、行政、民情以及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一无所知,他们也无心去调查研究地方情况,就动手“帮助”地方上修定篇目,他们还振振有辞地批评地方上的同志草拟的篇目,这不合“逻辑”,那不合“义例”。他们也在方志刊物上发表研究方志篇目和方志体例的文章。这种脱离内容(地方情况),空  相似文献   

17.
地方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地方和地方营造的缘起和内涵进行辨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可视化主题分析和文献阅读,对其应用于旅游发展的主要议题和脉络进行梳理发现:①地方和地方营造的本质是意义建构,地方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多重可建构性。旅游既是地方营造的驱动力,也对地方营造和地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地方营造过程涉及政府、资本、游客、当地居民等多重主体和视角,也因而牵涉多方协商和多主体认同。一方面,多方协商的地方意义有助于地方性的快速重构,推动旅游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各方利益主体权力不对等也使得地方营造成为强势权力主体的表达结果,这将加速旅游地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县政府是州政府的行政分支,长期以来仅执行有限的功能,被普遍视为"美国政治中的黑暗大陆",形成孱弱低能的晦暗形象。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郊区化的推动下,很多美国县政府开始调整结构,增加收入,拓宽服务,呈现新的面目。为了重新确立县政府的形象,众多美国学者在世纪之交不约而同地发动了为县政府正名的活动:大量学者开始从事县政府研究,发表大量论著,并推动研究的组织化,相关期刊也刊发县政府专刊。最终,县政府成为新城市化时期,最有潜力的常规地方政府。一、县政府的"恶名"美国的县政府是州政府为了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而在地方设置的一个"影子"政府,同时,它也是美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常规地方政府,与市、镇、专区、校区等并列。自1634年弗吉尼亚殖民地建立  相似文献   

20.
"新地吏"是指秦统一战争中新占领地区的官吏。从秦原有统辖地区选派新地吏是秦利用固有官吏进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制度,既有稳定地方的积极一面,也有造成官民矛盾的消极一面。随着新地政权的巩固,推测此类新地吏将逐渐减少,选用本地人为吏则相应增多。秦虽高度重视对新地的统治,但过多的编制和严格的任命规定,往往使新地出现"缺吏"现象。为统一官吏的思想观念,也为了弥补吏员数量的不足,"为吏之道"等训吏教材从道德修养方面对官吏提出要求。但实际上,律令的执行情况才是衡量官吏品德的根本标准。一旦律令贯彻不利,就有可能导致法治的反复强化,进而衍生出暴政。这在秦推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有其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