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东北以达县地区为中心地域,北枕大巴山与汉水上游的安康、汉中接界,南依华蓥山与重庆相连,东抵摩天岭和万县、涪陵接壤,西至嘉陵江与南充、广元毗邻。境内北部为长山大谷,南部为条状山地和宽缓丘陵谷地,众多河流由东北自西南汇入渠江,出境后与嘉陵江合流,注入长江,上古是巴人聚居之地。对川东北巴蜀文化的研究,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做了一定工作,结合文物普查的考古调查发掘,又有许多新的发现,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实物资料,从而使我们对川东北考古文化的分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四川仪陇,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是朱德总司令的家乡,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域之一。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涌现了以张思德为代表的成千上万名英模人物,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林向 《成都文物》2000,(1):27-29
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邓少琴先生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的钜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者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4.
邓少琴先生(1897~1990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曾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等,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巨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相似文献   

5.
古代巴蜀的虎崇拜杨甫旺虎在汉代是阴阳五行说中的“五灵”,“五神”之一。虎崇拜在古代民族图腾中亦很常见。古代巴、蜀是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在川东和川西出现的两个奴隶制国家。据史书记载。巴蜀同以虎为图腾和部落族徽。根据近年来四川等地的考古资料,巴蜀文化中有虎形...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以四川省成都平原片区、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攀西片区、川西北片区五大片区为例,分别通过探讨资源类型结构、优良级资源结构特征、特色资源评价三部分内容,研究四川省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五大片区中成都平原片区资源量最为富集,其次为川西北片区和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和攀西片区的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成都平原片区的优良级资源最为富集,其次为川西北片区和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和攀西片区的优良级资源相对较少;五大片区各自拥有独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冰是我国秦代杰出的水利家,同时也是过去川黔农村中长期奉祀的“川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治水的事迹驰名中外,研究者颇多;但作为巴蜀农神的化身来说,这位“川主”的来历在史学界还没有引起注意。从神化传说资料来看,李冰和蜀王杜宇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杜宇是巴蜀古史上教民务农的第一个蜀王,他在巴蜀农村中的影响很大,但是死得不明不白,长期为巴蜀人民  相似文献   

8.
试析巴蜀青铜器上的虎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十分引人注目的巴蜀青铜器,特别突出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兵器等器物上,往往铸造或雕刻有一些内容丰富的纹饰符号,这些纹饰符号与单纯的图画或文字有一定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纹饰简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人形三大类。较为常见的动物图形纹饰有虎纹、鸟纹、手心纹、兽面纹和蠕虫纹等,这之中又以虎纹最为常见,无论在川东巴国或川西蜀国都出土有虎纹饰的青铜器。据刘瑛同志的《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中统计,巴蜀兵器上的虎纹饰约三十种。从近年来大量新出土的巴蜀  相似文献   

9.
重庆直辖市正式始置于1939年,而与今管辖地域相当的最早一级行政区划却是南朝齐建元二年设置的巴州。由于直辖市面积约占川东平行岭谷的80%左右,从地形上看将其单独设市应是可行的。随着明清近代川东经济的崛起,打破了历来川东盆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而“巴有将,蜀有相”,巴蜀文化风格不同。巴人“少文学”,勇猛善战,喜巴渝舞和竹枝歌,形成独特的“巴渝文化”。以上四点原因,正是今日设置直辖市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10.
一、川、黔两地崖葬的分布与时代四川的崖葬的分布和时代,在《四川悬棺葬》、①《川东峡江地区的崖葬》、②《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之间的关系》③等文章内皆有详细的论述。根据上述文章,大体可以知道四川的崖葬主要是分布在长江、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溪流沟谷畔。目前还存崖葬遗迹的主要是川东的奉节、巫山、巫溪三县④,川南的宜宾、高县、珙县、兴文、筠连等县⑤。文献记载有崖葬遗迹的是川东的巫溪、奉节、云阳、黔江,川南的南川、泸县、合江、綦江、彭水、秀山、高县、珙县、兴文、筠连等县以及中江、简阳⑥。年代则从川东的约当于战国时期渐次到川南的明代万历年间⑦。目前发现的贵州崖葬遗迹主要在黔东北的松桃、岑巩,黔北的桐梓,贵阳的花溪,安顺地区的  相似文献   

11.
11月25-26日,2008年度川东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议在遂宁召开。南充、广安、巴中、达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等8个川东北片区市和所属县(市、区)志办以及泸州市、成都青白江区志办70余人参加会议。省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12.
川东、湘鄂西及黔东北冉氏族源考证陈剑文献记录和社会调查材料证明,今川东、湘鄂西及黔东北一带冉氏,乃是一个居住地域广大而又相对聚居联片,民族祖源古老而又人数众多的土著氏姓大族。冉氏远古族属为谁?祖源藉地哪里?现今民族成份该如何划属?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学界...  相似文献   

13.
唐人诗文常言及"蜀",诸家多解其地域为今之"巴蜀"。其实在唐人观念中,"蜀"除为历史名词外,尚作为界域有别于"巴蜀"的感觉文化区存在。考唐人所称之"蜀",其境仅在剑南一道,东界于山南,北、西、南三面分别以大巴山、西山与大渡河为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史志》2007,(11):F0002
同江市位于我国东北两大名川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东北亚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啥巴边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港口、第二大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重要大通道。  相似文献   

15.
刘婷  蒲荔塬 《旅游纵览》2022,(2):179-183
川东北经济区旅游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协同发展模式,各大主体协同发力,成效显著,但协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合作效果不够明显、缺乏科学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各主体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应从完善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建立科学衡量评价标准,激发活力、克服"短板效应"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促进川东北经济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76,(4)
宝鸡市益门公社茹家庄位于秦岭山麓川陕公路入山口,西濒清姜河,北临渭河,附近是一片肥沃的台地(图六○)。1974年12月下旬,茹家庄生产队贫下中农在庄东北冯家塬坡地上平整土地时发现了文物,1974年12  相似文献   

17.
咸丰南剧     
南剧,旧称南戏,又叫“人大戏”,是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鄂西及川湘边境城乡,深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全国现存专业剧团仅有咸丰一家。南剧声腔包括南、北、上路及部分昆曲、高腔曲调,以南北路声腔为主。南北路声腔,源于荆河戏汉调,上路系弹戏、川梆子。昆曲、高腔即辰河系高腔。均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自湘西、川东传入咸丰。三大声腔同台演出,相互容纳,与地方文艺、语言、民乐、土俗相融合,逐渐衍交形成具有咸丰地方特色的剧种。因声腔艺术与宋元南戏有一些“血缘”关系,故沿其名,今称南剧。清嘉庆以后,戏班活动频繁,职业、“玩友”班社兴起。清…  相似文献   

18.
巴蜀式青铜剑虎斑纹的铸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在四川的广大地区:东起巫山、万县;西至芦山、石棉;北抵广元、青川;南达犍为、宜宾。先后出土了众多战国晚期的铜器,其中又以巴蜀式铜兵器为多。在这些铜兵器中,特别是青铜剑,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使用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巴蜀式铜器是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罗家坝遗址M33出土大量青铜器,其中青铜鼎、敦、盒、壶、簠、缶、豆等器物,属于中原诸夏和楚器的形制,但壶、豆等的纹饰和图案则是典型的巴蜀文化风格,无胡三角形援青铜戈、柳叶形青铜剑、弓形耳青铜矛等也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墓中未见秦器.据此,初步考虑,M33的时代应在战国晚期以前,约为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世纪前半叶. 据历史记载,春秋末巴国与楚大战于鄾,败绩后从西汉水南下,沿嘉陵江、渠江进入川东北地区,与楚征战不息.M33死者遗骸身上带有多个箭头,显然是战斗而死.这很有可能是在与楚战中战死的.据<史记·秦本纪>,公元前361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楚自汉中南下扫荡巴人,巴楚数战争,这与M33所显示出来的战争迹象相合,又与M33所显示的年代相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青铜短剑是青铜兵器中独具特色的类别之一.出土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区域、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大体有东北系统、北方系统、西南夷系统、吴越系统、巴蜀系统.综观各系青铜短剑间之最大区别在其柄部,北方系统青铜短剑从一开始就栖身连铸,自成体系(图一);西南夷短剑虽也柄身连铸,但柄的形式及纹样变化极多,别具地方特色(图二);而东北系统短剑却柄身合装、附加装置使用;宝鸡(弓鱼)国墓地及西南地区巴蜀文化中则发现了大量极有特色的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剑身后有短扁茎并有穿用以装置剑柄,我们称其为扁茎柳叶形短剑(图三).而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