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吉 《中国西藏》2005,(2):59-61
自1954年12月康藏、青藏公路通车以后,西藏又开始了新的公路建设,先后修筑了新疆叶城到阿里的新藏公路,拉萨到亚东的拉亚公路,拉萨到泽当的拉泽公路,日喀则到定日的日定公路和黑河到昌都的黑昌公路。当然,这些公路和现在的路不能同日而语,大都只是能粗通汽车的沙石路,但是,它们是西藏现代交通的雏形,为西藏现代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了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青藏、川藏公路通车5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西藏交通厅公路局局长宋万贵,向他了解这两条干线公路以及西藏区内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3.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下面我想就公路环保、如何关心养路工人的生活、在空中航运量目益加大、地面实现铁路运输后西藏公路的作用问题以及全国人民都一直关注的西藏墨脱公路建设谈一点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5.
数字记录历史,数字创造历史。2007年的西藏,又创造了一组神奇的数字。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13.8%,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并且,生产总值年增量首次突破50亿元,甚至超过1994年西藏的经济总量,增速创下历史新高。2007年,农牧业生产连续获得了第20个丰收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8元。全年5.6万户农牧民住进了新房,新增和改善农牧区用电人口18.29万,建设农村公路9600多公里,又有94个乡848个村通了公路。2008年,西藏将继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车刚 《中国西藏》2004,(6):31-33
1954年川、青藏公路建成通车至今,已有50年。50年来,人们已无法准确地统计,公路给西藏运输过多少物资材料,为西藏人民运输过多少生活用品。今天,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4万公里,连接着城乡牧场、内地省市和友好邻邦。为了保障公路的畅通,数以万计的养护工人常年生活在海拔高、气候差、条件艰苦的公路沿线,他们甘当路石,以道班为家,洒血流汗,精心养护着每一寸公路,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默默贡献着青春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王贵春  刘俊玲 《神州》2014,(17):65-65
近年来,中国的公路事业不断发展,传统的公路建设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今大吨位和高速度的公路运输,因而在公路施工上更注重高质量并且具有更高要求。但是由于在施工上压力较大,时间较短等导致了实际施工中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在公路路基和路面工程上。本文首先讲述了路基和路面的基本性能,进而分析了影响公路路基和路面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子文与战时西藏问题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耘 《民国档案》2008,(1):88-95
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的需要,意欲染指西藏,作为缓冲地带.因而中英在西藏问题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既能维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又能协调战时中英关系,防止中英关系恶化,成为摆在宋子文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在康印公路交涉中,宋子文为保障我国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殚精竭虑.在一九四三年西藏危机交涉中,宋子文凭借其出色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才智,纵横捭阖,成功地维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相似文献   

9.
正启动于2006年的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让西藏230万农牧民住上了新房。定居后的牧民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他们的牛羊怎么办?广袤的草场如何利用?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从拉萨驱车近400公里,走进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  相似文献   

10.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地盘旋着,公路两旁的树木披上了一层层白雪,在夕阳的映照下,像一幅幅线条简练、而又色彩厚重的油画。林中的村庄,炊烟袅袅,红灯映雪,充满了生气和暖意,上山的路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北风吹来,公路和树林如银波雪浪此起彼伏地翻滚,万树银花在眼前纷至飘落,好一派北国冰封、万里雪飘的别致景色。  相似文献   

11.
西藏美术馆     
2013年,画家韩书力举办“进藏四十年绘画展”。他在备展时发现,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许多得意之作,价格已经涨到了无力回购的地步。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韩书力身上,也发生在很多西藏当代画家身上。他们的艺术作品或是被入藏游客低价买走,流散到海内外,或是自生自灭,踪迹难寻。这让韩书力意识到,必须要为西藏当代绘画作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西藏,人们经常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藏族的农业产生于何时呢?作为长期从事西藏农业发展史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难给予人们一个极其满意的回答。我深知,在西藏,研究农业发展史难度非常困难,因为本区除发现曲贡、卡诺两地文化遗存之后,今天还缺少能够反映古代(4500年以后各个时代的农  相似文献   

13.
边吉 《中国西藏》2005,(3):71-74
中尼公路是西藏的第一条国际公路,到目前为止,也是西藏唯一一条国际公路。这条公路从西藏拉萨到尼泊尔王国的加德满都,全长1036公里。其国内段拉萨到中尼边界约827公里。说起这条公路的建设,前后经过了10多年。1951年3月动工修筑了拉日公路,1955年10月20日竣工通车,结束了日喀则地区无“公路”的历史,开辟了日喀则地区公路建设的新纪元。1955年以工代赈修筑了日喀则至江孜的公路,1955年10月通车,全线长90公里。1956年修筑了拉亚公路,全长547公里。1958年修筑了日定公路,1960年修筑了拉孜至普兰的拉普公路。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之于西藏,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纪念活动,激发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珍惜和热爱,西藏拂去了一年前3.14的阴霾,重新焕发了生机。2009年西藏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人民币,预计达437亿元,增长12.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13%,连续四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47倍,比历史最好年份多出150万人次;提前一年实现让80%住房条件较差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在这岁末年初之际,盘点西藏一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让我们对西藏充满期待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从拉萨出发,沿拉林公路一路驱车东下,雅鲁藏布江在窗边浮现,路边的植被从高寒草甸逐渐过渡为针叶森林,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因气候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盛,风景秀美如画,被赋予"西藏江南"的美誉。与美丽风景不同的是,曾经的"西藏江南",基础设施薄弱,几年前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一一墨脱公路才贯通;这里贫困程度较深,几年前察隅县、墨脱县贫困发生率分别达到24.74%、24.47%。  相似文献   

16.
夏让拉我之所以把楚鲁松杰称为"部落",是因为据说它是西藏至今未经民主改革的乡村。西藏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那么今天未经民主改革的楚鲁松杰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否依然存在着头人?去往楚鲁松杰的公路是一条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公路。据说公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修到夏让拉山下,却没能修到楚鲁松杰。  相似文献   

17.
霍巍 《中国西藏》2010,(2):74-75
洛扎镇这座西藏边境线上的小县城坐落在洛扎河畔,美丽而宁静。县城呈长条形东西一线排开,两面临山,一面临河,洛扎雄曲河日夜奔流咆哮着从县城边上流过,朝着远方的国境线奔去。在县城的尽头,看似“走投无路”之际却在山崖上开凿有一条简易的公路,弯曲延伸着继续通向密林中的村寨。早上,当薄雾还未散尽时,我们已经启程沿着这条公路前往洛扎门当石刻地点考察。  相似文献   

18.
当围绕西藏的各种诗化语汇成为惯用语,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20多年中被延续下来,从正面来说,这些惯用语对于大众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凝聚力。但另一方面,也成为人们对西藏的理解过于神秘化、片面或是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表达西藏?”,对于这一意味深长的问题,位在西藏生活与创作过的艺术家、作家,各自的思考与尝试,都呈现了表达的一种可能性,对于人们认识西藏、表达西藏也许会起到参考与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下面我想就公路环保、如何关心养路工人的生活、在空中航运量日益加大、地面实现铁路运输后西藏公路的作用问题以及全国人民都一直关注的西藏墨脱公路建设谈一点个人想法。一.公路环保问题:以前在修路、养路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留下了很多的隐患。比如说选线不当,不够科学;修路时炸下的弃料胡乱丢放;公路排水只考虑公路本身,不考虑环境因素,导致冲毁山林;修路时大挖大填,使得山体裸露;养路时随便取料,引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而改变西藏百万农奴命运的民主改革距今也已4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历新旧两个社会的人们以他们的真情实感,详述过去和现在,使人们对于西藏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从2000开始,对100名西藏人进行了跟踪采访。他们中间,既有旧西藏的贵族、官员,也有奴隶和差民,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勾勒了一幅新旧西藏的真实社会图景。本刊从本期起推出“西藏人谈西藏变迁”专题,陆续刊发西藏各界人士的口述实录,以飨读。本刊登的是“雪”居委会书记洛桑的口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