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书院产生于唐朝,消失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千余年,经历了萌芽(唐)、巩固(宋元)、繁荣(明清)、衰微(清末)四个阶段。本文着眼于史料,以朝代为段,分论书院在历史时空中的兴衰,总结其时代特色,探索书院生存状态的缘由,叙论其发展趋势,力图构建中国古代书院完整的历史框架。  相似文献   

2.
据初步统计,留存至今的中国古代书院不过千余所。按照保护状况,大致可以分成各级学校、地名单位、旅游景点、文物遗存、文保单位等几种情况。其中以学校与文物遗存形式存在的居多。由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古代书院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着建筑损毁严重,建设性破坏依旧存在,缺乏对书院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与传播,偏重于单项功能的发展,难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隶属于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传统书院保护利用可资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是谁出于什么动因而建儒溪书院呢?史料中有三个说法。一是"祀",即祭奠柳宗元;二是"仰",即敬仰柳宗元;三是教化后人。  相似文献   

4.
2010年书院研究成果颇丰。出版普及性著作6部:朱汉民著《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中华书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书院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2011年将迎来东林书院创建900周年,文银花编著的《东林书院》(吉林文史出版社)介绍了东林书院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1年初,位于北京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准备搬迁新址了。在收拾整理馆藏图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老照片,尽管可能已沉睡了半个世纪以上,但影像依旧十分清晰。在众多的景物和人物照片中,有一个外国人的影像最为突出。他是谁?人们通过与照片相关的文字,很快发现,他的中文名字叫福开森。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徽州的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的徽州书院十分发达,并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实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学风;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教学一般采用自学钻研,相互问答及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达的徽州书院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万里与白鹭洲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芳 《南方文物》2006,(4):123-124
江西书院跨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坐落在吉安由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历经600年的历史兴衰,也曾影响一时,在江西书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江万里其人: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今江西都昌县林塘江村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父江烨,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万里家学渊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书馆内读书,神隽锋颖,连举于乡,后从父教,学《易经》。18岁离家,赴白鹿洞书院深造,旋游学隆兴(南昌)东湖书院,朱熹弟子林夔孙为师问学。宝庆六年(1226年),江万里以舍选出身,任池州教授。后召馆试,历住著作…  相似文献   

8.
徐守成 《古今谈》2002,(1):57-58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化名城。历来重视“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庠序之教遍城乡,教育事业十分发达。书院,或称精舍、书堂、学庐,既是教育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曾对古代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政治、思想、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郭友亮 《沧桑》2008,(3):1-2
范仲淹的成才与他青年时期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前五年的刻苦学习使他拥有了智慧和学识;后两年的成功执教不仅兴盛了应天书院,也为他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的勤、俭、坚、忧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继承。  相似文献   

10.
群忠 《文史春秋》2002,(2):50-54
《中华文化名人录》和《广西百科全书》载:梁漱溟(1893~1988年),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哲学家、教育家、乡村建设派领袖。曾任全国政协第一至第六届委员、第五第六届常委、民盟常委、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著述颇丰。这位在哲学上杂揉中西、融通华 梵、自成体系的中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被外国思想界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 的人生经历中颇有传奇色彩,可概括为:一生吃素、二次婚姻、三会毛泽东。一生吃素梁漱溟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读了许多佛家的著作。他有很强的自学本领,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佛教经典,他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汇聚之地。士人学子在此研习经典,探求修身治国之道、应举准备之策;大师也多在此讲学论道,阐发自己的学术主张,而且地方书院一般还起着教化一方礼仪道德的作用。对联则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副含义隽永、文字精工的对联,往往是一座书院的画龙点睛之作。徜徉古代的书院,此类佳联可谓是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2.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是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书院正是这样一所"庭院"。它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宋代是书院的鼎盛期,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写道:"国初海内向平,文风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白鹿,天下所谓四大书院者。"800年过去,这四大书院依然存在,就是今天所说的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13.
贵山书院是清代贵州省级重点书院,唯一的高等学府。“贵山三先生”留下了宝贵而非常有价值的办学育才经验。时至清末,随着社会教育的变革,书院遂改为贵州第一所高等学府一一贵州大学堂,为近代贵州新教育改革发展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清代苏州书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州地区自宋代开始出现书院,至清代,苏州书院经历了前期复兴、中期鼎盛、后期衰落三个阶段。清代苏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特点,不仅促进了苏州教育的发达,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繁荣了学术。  相似文献   

15.
山林书院讲习不受约束,讲学形式(有讲演、讨论、质疑、辩难等)自由,思想活跃,主讲者可聘四方名士。书院文化声气相求,寄托了中国士人追求独立思考与人格理想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潮与别树一帜流派风格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6.
周中 《羊城今古》2002,(3):60-61
宋代为祀理学开山始祖周敦颐,由官府始建濂溪书院于广州府城春风桥北转运司署旧址。元季毁于火。明英宗正统二年(1436)重建于广州药洲之西奉真观旧址,有演极堂及两外斋舍,额以濂溪书院,屋凡数十楹,内有周元公祠。明天顺八年(1464)时任监察御史涂伯辅修葺书院,建爱莲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时任按察史宇元善疏池中淤泥,  相似文献   

17.
吴海升 《安徽史学》2015,(4):149-153
宋代安徽地区曾设立书院30所,其中官办的只有4所;创办于北宋时期5所、南宋时期25所。安徽地区书院呈现创办时段不一、分布不均、规模不齐、创办者身份多样、选址多在山林僻静处、教育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书院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制度。自唐代出现书院,至清朝末年废书院,书院制度存在达一千年以上。有学者统计,全国历代书院在6600所以上。书院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管弦 《神州民俗》2009,(10):75-76
宋代书院作为古代私学发展的巅峰,是当时重要的教育机构。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精神财富;扩大教育面向;兼容并包、博采众长;自由与批判的学风;强调完善人格的塑造;注重良好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些无不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特质,也是先秦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鹅湖书院     
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书院是我国古代名的书院之一,自南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了,它曾被称为天下名书院,明景泰五年(1454)大理寺正卿李奎写的《重建鹅湖书院记》,高度评价了鹅湖书院在中国化教育史上的地位。“大江以西古称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