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松江府海塘图》和乾隆《太镇海塘纪略》中所附地图的比对,可知两图所载各县海塘长度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丈量尺度的不同造成。加之镇洋北岸海塘长度以及两图所示地域范围的差别,可以判定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松江府海塘图》绘制于乾隆十七年,该图更名为《乾隆松太海塘图》较为合适。《乾隆松太海塘图》是清代江南海塘的通塘体系形成之前最完整的一幅海塘图,图中所画内容反映了官方绘制江南海塘图"兵农并重"的特殊要求,是同类海塘图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2.
白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社会性昆虫,能够对以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故宫博物院自2006年发现白蚁危害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对国内外在白蚁探测、预防、治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基于故宫白蚁防治经验,探讨了古建筑白蚁防治在技术选择和实施方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古建筑白蚁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浙江方志》2001,(2):12-18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多港湾、河口,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海岸线长达6600多公里。全省海塘总长2132公里,其中:浙东海塘1732公里,钱塘江海塘400公里。浙东海塘保护着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四个大中城市和30个县市,其中保护万亩以上农田和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海塘有1027公里。钱塘江海塘直接保护杭嘉湖平原和萧绍平原1000万亩耕地和1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4.
<正>五代吴越捍海塘建于公元910年,位于今天杭州江城路以东沿线,呈南北走向。2014年6~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江城文化宫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揭露了遗址局部,出土唐五代至北宋瓷器残件300多件,以及芒鞋、竹编、芦苇编织物、漆器残件、加固塘体的麻绳、动物骨骼、植物种子等。捍海塘遗址横截面呈梯形,表面形制为土塘,其中迎水面宽约14米,顶面宽约18米,背水面因发掘面积所限仅发掘2米,已知塘体高约5米。捍海塘背水面和顶面用粉砂土分层堆筑而成。迎水面与顶面结合部覆土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粮食中细菌、白蚁和线虫是影响产量的三大因素。化学杀虫剂尽管有见效快的优点,但是它对植物、土壤和动物有一定危害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昆虫的抗药性。多年来,植物精油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广泛关注。植物精油具有灭虫、杀菌的特性。本研究选择了六种植物来源的精油:薄荷精油、ajwain精油、柠檬草精油、丁香精油、雪松精油和桉树精油,在白蚁(Odontotermes obesus)、植物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上进行了生物杀菌作用评  相似文献   

6.
<正>文物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柱、梁、枋等部件易受白蚁的侵蚀,因而遭到破坏直至倒塌。白蚁的防治和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它与建筑学、土壤学、昆虫学、药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篇从白蚁的生活习性、白蚁的药物治理及古代建筑的保护等几方面来简述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与保护这一论题。  相似文献   

7.
乾隆朝,钱塘江海塘工程不仅实现了"民修"到"官修"的转型,而且为了实现"一劳永逸"的目标,清朝政府不惜帑金,大规模修筑鱼鳞大石塘,至乾隆末年海塘工程体系终于建立起来。中国历史上,治水历来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工程经费投入往往体现出政府执行相关职能的强弱和积极性的高低。以经费问题为引,以国家的视角考察钱塘江海塘工程,并结合相关研究,将会展示出十八世纪政府职能全面加强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8.
白蚁是一种古老的害虫,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危害原址保护的木质文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原址保护木质文物遭受白蚁侵害的情况以及灭治方法。其中,以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为毒饵,采用监测-毒杀-再监测的方法杀灭白蚁低毒高效,对文物损害最小。另外,以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生物感染白蚁,或采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灭杀白蚁,是有待探索的灭蚁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因素对壁画的腐蚀破坏作用受到了众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壁画生物腐蚀的防护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从可以造成壁画损害的生物因素出发,综述近年来壁画生物腐蚀研究的成果,分别从小型动物、昆虫、植物、微生物以及游客五个方面阐述对壁画的影响,并讨论了进行生物腐蚀防护的措施和研究方向:对小型动物,使用一些物理性的防护措施,应成为有害动物防护研究的重点;对昆虫,防治重点是减少昆虫的植物性食物,昆虫中存在的捕食关系也是限制昆虫种群数量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对微生物,一些具有抑菌效果的无机材料或许可成为生物杀菌剂的替代品;对植物,有害植物的清除技术的提高和有益植物的筛选和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游客,建立人工复制的壁画或者设立数字影像代替原有文物壁画供人们参观,是目前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综述成果可为以后的壁画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范银花 《东南文化》2011,(5):123-126
元代画坛大家黄公望的山水画风及精神修为深受明清江南士人的推崇,明清两朝的虞山绘画也深受其影响。但自黄公望之后,明代虞山再无大家出现。而有清一朝,以王时敏、王翚为首的画坛因崇尚摹古画风而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加之在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情怀也由淡泊转向趋利,这些都导致虞山画派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2.
余同元 《史学月刊》2007,(11):53-61
明代中期以后,江南纺织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从业人数空前增加,清中期以后江南工业更为发达,从业人员也更加众多。根据传统工业从业人口增长这一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标准,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说明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嘉、万年间,此后到清末民初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谢作拳 《收藏家》2009,(6):11-17
李星沅(1797—1851年),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旋任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二十年任陕西按察使、年底调任四川按察使,二十一年五月调江苏按察使,十二月迁江西布政使,随即调任江苏布政使。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升任陕西巡抚。二十五年春调任江苏巡抚,二十六年八月任云贵总督,后兼署云南巡抚。因功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花翎。  相似文献   

14.
谢作拳 《收藏家》2009,(7):24-30
十一 涤子仁兄大人阁下:昨接手教,猥以杭儿幸捷,过辱齿芬,且感且愧!即承慈侍康福,政履胜常为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南为例,揭示了三版《大清一统志》中"原额人丁"的来源以及各地"原额人丁"的建构过程,证明"原额人丁"来源于乾隆《江南通志》中复杂多样的"人丁"记录。"原额人丁"的涵义复杂,定义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研究中不假思索地利用这些数字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在租佃关系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地主这一群体的组织——田业会。20世纪一二十年代,田业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统一收租事宜,共同对付农民的群体性抗租,但也有以集团的力量对抗官府过度索取之意图。它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土地关系、租佃制度和农村关系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明清鼎革之际,与明朝依附至深的桐城桂林方氏族人,对清朝多持不合作的态度.方拱乾一支较早认同清朝,但历经顺治十四年科场案和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的打击,两度沉沦.随着统治的巩固,雍乾时期统治者调整政策,方观承等族人自强不息,方氏家族得以重振家声.满族贵族与汉族望族从互相猜忌、斗争,逐步走向认同、合作,终至合作默契.方氏族人佐君辅国.惠政颇多.通过入仕,该家族得以保持家声不坠.入清后的方氏家族史,就是一部满汉磨合史.  相似文献   

18.
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渐变过程,清代的省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本文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分省过程结束后,"江南省"、"湖广省"等省名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河南省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河南省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和芝麻两种,花生明中期传入中国,清代在河南广泛种植。芝麻汉代从西域传入,明清时期在河南广为分布。这两者今日在河南省的经济作物种植中仍占重要地位。染料作物中蓝草和红花均为传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从明至清,种植之风方兴未艾。两者在清末均由于受到外来染料的冲击而中落,此后再也未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嗜食作物中的罂粟,清咸丰年间开始在河南省广泛栽种,后因国人的抗议,在民国年间禁种。烟草和茶叶的种植不惟明清时期就有一定的规模,且一直持续发展,为今日河南省以许昌为中心的烤烟基地和以信阳为中心的茶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和江宁将军都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但在筹建旗营兵房和筹补旗兵缺额时,地方督抚常以资金匮乏为由拖延执行清廷的谕令,敷衍江宁将军的重建要求,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究其原因,既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晚清的财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督抚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有了很大的财政自主权,不愿意以地方所筹之饷长期供养驻防八旗,也因为驻防八旗所要恢复的以骑射为主的旧制与两江总督希望建立的以新式枪炮为主的军队新制相比落后时代太远。研究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有利于加深对晚清中央与地方、满与汉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