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西第一次司法官考试背景 晚清司法官考试是适应近代司法改革之要求,推行司法独立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司法改革是在庚子变乱之后,清政府面临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而采取的应变措施,试图通过司法改革收回治外法权。为此,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日清政府发布改革官制上谕,将刑部改为法部,专职司法行政,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司司法审判,与大理院相配套的要在全国设置各级审判厅。从1906年到1909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1907年)、《法院编制法》(1907年)和《筹备各省省城及商埠等处各级审判厅》(1909年)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近代司法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监犯服役概念至近代被西方的"作业"概念所替代;相应地,中国传统监犯服役制度也被近代作业制度所代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力推行监犯作业制度,以期达到既能教育人犯,又能助其生计的双重目的.该行为虽不失为中国近代监犯作业制度改革之真正开端,但基于诸多不利因素之制约,其监犯作业制度的设计和施行均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4.
江平 《炎黄春秋》2012,(12):14-15
改革开放以来,司法改革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回过头一看,有所前进,但更多是曲折,甚至有许多的改革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令人感到是在倒退。司法改革争议极大,实质上是司法改革的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总体而言,中国司法改革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可称为趋同路线,就是与世界各国司法理论与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环境和近现代地方志编修实践的特殊情形,研究近代史特别是法制史必须重视新编地方志资料。事实上,新编地方志的政法志即公安志、检察志、法院志、司法志大多上起自鸦片战争之后,涵盖清末至民国时期。其中关于人事递嬗与机构沿革、司法统计与典型案例、地方法规与司法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当然,由于新编地方志大都面面俱到,无法特别针对某一特定学科和研究者量身定做,志书质量和篇幅也参差不齐,难以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自1952年7月开展的全国司法改革运动,是紧接着"三反"运动之后的一系列运动之一,是新中国的首次司法改革运动。这次运动在中央司法部设立中央司法改革办公室,从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抽调干部所组成,由最高法院委员会秘书长闵刚侯任主任、司法部办公厅主任王怀安任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具体举措;完善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了防止人为干扰司法的制度。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开,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和司法公开;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实施了立案登记制改革;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在逐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请推广学校折》中指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案,以培养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经世致用人才。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及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发展;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就,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全方位改造司法机关、探索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部署。司法改革运动的兴起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清理“中层”运动、“三反”运动密切相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推动司法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司法改革运动解决了法院系统因留用旧司法人员导致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残余等问题,坚持和加强了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了新中国人民司法体系的发展,为1953年开启的大规模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