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延萍 《江淮文史》2012,(3):128-130
詹天佑因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闻名全国,而举荐詹天佑的伯乐梁敦彦先生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詹天佑自力更生主持建成了京张铁路,在中国堪称老幼皆知。而詹天佑于辛丑条约签订后,京张铁路修建前,还主持修建了西陵铁路(又称新易铁路),人们却知之甚少。西陵路在河北境内,由直隶总督袁世凯督修。以前中国修筑的各条铁路,总工程师均为洋人。此次,袁世凯拟聘用英国人金达(C.W.Kinder)为总工程师(金达乃在华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铁路洋工程师,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局总工程师)。袁世凯这一打算,引起法国的强烈不满。拟建中的西陵路乃芦汉路一支线,清政府修芦汉路,主要靠借用比利时之款,而比利时以法国为奥援,方取…  相似文献   

3.
微名人     
一朵 《名人传记》2022,(7):64-65
汉斯·罗斯林,理性思考永远是困难的,尤其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当我们的思想被恐惧填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没有空间来思索事实了。——汉斯·罗斯林詹天佑提起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很多人都会想到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但实际上,在这之前.  相似文献   

4.
提到詹天佑,人们想起的往往是留美幼童,是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之父.很难想象,这位学习土木工程铁路专习的书生曾经纵横海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但事实的确如此,詹天佑曾经参加了著名的中法马江海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海军勇士. 1872年,年龄还不足12岁的詹天佑成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中的一员.詹天佑天资聪颖,又勤奋用功,因而他的成绩十分优异,成为第一个考入美国耶鲁大学的留学生,并曾经两次获得耶鲁大学数学第一名奖金.1881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这时恰逢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对中国移民和留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加上其他原因,清政府很快下令,所有官费赴美留学生全部回国,以示抗议.詹天佑也因此奉命回国,不能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5.
李青 《文史天地》2012,(8):68-71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而且在世界铁路史上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提起詹天佑,人们必然想到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一般认为这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这之前六年,即1903年,詹天佑还曾独立设计修建过另一条铁路——高易铁路。高易铁路才真正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关系的变化和清政府内部发展的客观要求,遣使出洋已成为必须。于是1868年清政府向海外派遣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由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欧美,故称作蒲安臣使团。此事既表现了清政府外交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也标志着清政府外交终于跨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功成八达岭 詹天佑(1861—1919年)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以大无畏的气概主持建成了我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工程艰巨的京张铁路,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成立,詹天佑率领工程人员一同勘察设计,并在现场指导施工,结果,只用了  相似文献   

8.
曹英 《近代史研究》2007,(4):109-119
晚清时期,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与中国内地贸易的性质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英两国协议,按照条约规定,在中国沿海贸易中将香港视为外国口岸。但是由于税收利益冲突,中英双方对于香港在国内转运贸易中的地位问题存在着难以抉择的两难局面,双方都希望香港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享有外国口岸和中国口岸的双重待遇,但双方的要求又是完全对立的,由此而引发了复杂的冲突与交涉。最后,1886年中英《香港鸦片贸易协定》正式确认了香港在沿海贸易中的外国口岸地位。这一问题充分体现了英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强权性质,反映了清政府主权观念的淡薄和经济发展意识的缺乏,但清政府反对从香港的走私和绕运,也有利于保护国家税收,维持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9.
<正>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 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1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即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香港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同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英方顽固地不愿将香港交还中国。  相似文献   

12.
江琳 《文史博览》2006,(5):22-25
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的毕业证书。证书的主人是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第一代留美幼童梁普照之子梁启英,捐赠者是77岁的老人、梁普照之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的离休研究员梁赞勋。在这张晚清学堂的毕业证书一边,以朱笔题写的是光绪33年清政府严令学生谨遵朝廷政令的谕旨。在这张证书上,还写有主考官——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的名字,毅然送子赴美留学的梁启英祖父梁焕南的名字,第二批留美幼童梁普照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后辈——一个充满抱负、决心承继先辈救国宏愿的青年梁启英的名字。在这张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毕业文凭背后,记录了一个留美幼童和他的后代感人至深的“平凡”经历。  相似文献   

13.
一、萌芽于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的足球运动肇始于19世纪末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了,带来了包括足球运动在内的西方文化。 根据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香港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根据地,足球运动首先在这里开展。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香港举行“特别银牌”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1876年7月,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正式”通车。这条由上海通往吴淞镇的铁路长仅14.5公里,是762毫米的窄轨火车。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私自修建,清政府本被蒙在鼓里。为了禁止英国人擅自运营铁路及扩大在华活动,清廷最后花费了28.5万两白银才“赎回”这条铁路,并在次年拆除。中国的火车与铁路营运就是在这样的屈辱中启动。整整130年后的今天,中国铁路  相似文献   

15.
正到过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览过青龙桥京张铁路、瞻仰过詹天佑雕像的人,都会永远记住中国近代名震中外的铁路工程师、杰出的科技界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詹天佑先生。周恩来同志曾称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江泽民同志则赞扬他是"为振兴中华而拳拳奋斗的民族志士"。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还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美幼童学生。他11岁就离乡背井,与他的  相似文献   

16.
香港开埠以来英人经济与华人经济的对比研究李一平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841年1月26日英国人义律率军武力侵占香港岛,翌年8月29日英方强迫满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香港被英国侵占至今已150多年。回顾这段时间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介入了朝、俄关于朝鲜人越境及遣返的交涉,两次派人赴俄同南乌苏里当局交涉,但不久后清政府退出了交涉.清政府介入遣返朝鲜人事务的原因,有维护边境安全的考虑,担心俄国借朝鲜人来蚕食中国领土,同时和朝贡制度的“惯性”也有一定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试图维持以它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这在作为“外藩之首”的朝鲜身上表现明显.清政府退出遣返朝鲜人交涉,反映了在条约体系的冲击下清政府正在逐渐适应西方国际交往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詹咏 《世纪》2022,(1):41-46
<正>朋友给我发了段名为"晚清孟晚舟事件"的短视频,点开一看,竟是我曾祖父詹天佑的照片,旁白念道:"一百多年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为了修中国人自己的铁路,遭到洋人的百般刁难和阻挠,洋人还通过绑架詹天佑的左膀右臂——同为铁路工程师的长女和长女婿——来要挟他停止修路,并在要挟无果后残忍地烧死了他的长女……詹天佑并没有被洋人的嚣张暴行击垮,冲破重重阻挠,运用独创的之字形线路等方法,修成了京张铁路,打破了列强的如意算盘,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但就算是他这样的中国崛起先驱,为国拼命挺直脊梁,  相似文献   

19.
英国占领香港岛仅是它占领中国 领土香港地区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侵略胃口也愈来愈大,终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武力逼使清政府扩大香港割让地,将九龙并吞而去。 我们这里所说的九龙,是指今九龙半岛南端今界限街以南的陆地,包括其西部邻近岛屿昂船洲在内。九龙半岛南端的岬角尖沙咀位于中国大陆边沿尽头,与香港岛隔海相望,其  相似文献   

20.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