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近代天皇制,昨天是明治天皇,是统治权的总揽者,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现人神。今天的天皇是象征天皇,象征日本国和国民和谐。他只能行使国事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因此,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其国事行为又不能独立行使,必须内阁的建议与认可。明天的天皇是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总意为依据的。在日本3种社会势力中,以社会右翼为代表的天皇像,肯定是不得人心,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主张断然废除天皇,也背离国民众望。只有广大的社会中坚,在60多年象征天皇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的天皇像才有望在国会中通过。  相似文献   

2.
武寅 《历史研究》2012,(3):96-110,191
日本天皇制起源于日本古代社会,在经历了种种变迁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大基本要素。一是皇统谱所代表的皇位继承制度,它保证了皇位传承的家族唯一性;二是等级身份秩序,它保证了天皇的至高无上性;三是神化,它保证了天皇的绝对性。由这三大要素造就的天皇,成为日本政治文化的类图腾,天皇制也因之而成为日本政治制度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3.
贾思京  刘岳兵 《历史研究》2023,(5):124-142+222
《明治宪法》的颁布将明治时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奠定了近代日本宪政体制基本框架。天皇宗教权威是通过重申“天照大神—天皇”结构,使天皇“神圣”化以及“神圣天皇统治”共识化而形成的,是官方宗教政策与社会尊皇倾向相互“匹配”的结果。明治政府主导的祭政一致、祭教分离体制,明确“天照大神—天皇”传承是天皇统治神话的核心内容。“神圣天皇统治”的政治神话以“国体”形式落实在国民世界观、价值观之中,推动了“神圣”天皇共识化。近代日本存在以“神圣”天皇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世俗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日本天皇权力及其经济地位的关系演变。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和现代天皇制三个阶段。在古代天皇制初期,土地国有制的确立和班田制的实施奠定了天皇专制的物质基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进入近代天皇制阶段阶段。天皇成为最大的资本家和地主,成为日本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是日本最高统治者。二战后,皇室财产大大缩减,天皇至高无上的经济地位被剥夺,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日本进入现代天皇制时期。  相似文献   

5.
1989年1月7日,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裕仁天皇去世。围绕着战前天皇的功过是非,在日本爆发了一场关于天皇战争责任的论争,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战犯时没有起诉、审判裕仁天皇,所以,天皇的战争责任与东京审判的关系问题,便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拟通过事实论证裕仁天  相似文献   

6.
辽与日本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辽一代(907~1125年)恰值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和后期。即藤原氏专政和院政时期。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实行摄关政治,由外戚藤原氏掌政,当时天皇年幼,太政大臣主持政事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但天皇并无实权。11世纪,道长及其子赖通时势盛,至后三条天皇时(1018~1072年),藤原势力下降。日本平安时代后期是起于1086年开始(?)院政时代,这是退位天皇掌握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天皇退位后称上皇(皈依佛教后改称法皇),其居处称院。一般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大致在辽亡后四年。从1129年进入院政后期。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日本的幕府时代。  相似文献   

7.
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想论略孙立祥天皇崇拜思想是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对日本人的行动起着导引和支配作用的观念意识,对战前的日本历史进程产生过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这一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略作分析,就教于学界同道。1.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当时的政治结构中,内阁是至强,天皇则是至尊,天皇不以权力统治民众,而是以道德服众。 不说话的天皇 明治时代的伟绩让后代日本人将天皇称为明治大帝。在通俗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即便如大陆的《走向共和》和台湾的《1895》,都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定、智慧决断的明君形象。在早稻田大学历史学者岛善高教授看来,  相似文献   

9.
土木之缘——日本早期佛教建筑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何时传入日本,目前基本有两说。一说认为以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522)中国人司马达氏到日本,在坂田原建草堂、置佛像开始;另一说认为佛教先及百济,日本钦明天皇十三年(552)时百济圣明王曾派人送佛像、佛经到日本。佛教一经传入日本并经钦明天皇、圣德太子极力推崇,即受期野重视、一时间寺刹遍布于野、梵音不绝于耳,一应与我国南北期佛教之盛相类。  相似文献   

10.
杨秀云 《沧桑》2010,(5):114-115
二战结束之际,日本保留天皇和天皇制的有条件投降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是蒋介石出于与中国共产党争夺统治权的需要,主张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二是美国为了减少美军伤亡和独占日本而有意为之;三是日本负隅顽抗,顽固坚持天皇和天皇制。  相似文献   

11.
即使以最严格的“言论自由”的尺度来衡量 ,日本仍被认为是“完全的言论自由”的国家。1然而 ,因为对战争罪行从未进行过全民性反省 ,因为明治以后深植于日本民众的天皇崇拜 (Mikado-Worship)随着战败后天皇制的保留而得免于遭受清算 ,致使谈论天皇战争罪责至今在日本仍有“违碍”(タブ )。津田道夫的《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2 对天皇持议极严 ,他在后记中说 :天皇确实没有对大虐杀直接下手 ,也没有直接下令杀害俘虏 ,但他是大日本帝国的唯一元首 ,他是帝国陆海军的“大元帅”。满洲事变以后 ,日本军队的通称由“国军”变成了“…  相似文献   

12.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昭和裕仁天皇的去世(1989年1月7日)迎来了日本战后第一次的天皇易位。关于此次天皇即位的仪式,日本政府本着“在旧规定废止新规定未出的情况下,参照旧礼进行”的原则,业已部分举行,对其余仪式,政府亦组成“即位礼准备委员会”(官房长官任委员长)按旧习于年内举行。天皇的即位仪式与天皇制的存在一  相似文献   

14.
曲梦晨 《史学集刊》2017,(5):118-128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许晓光 《历史研究》2022,(1):163-184+223-224
近世日本朱子学和国学在继承了古代“记纪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神化皇权的理论,强调天皇为神的后裔,本应拥有“神圣至尊”的地位和权力。德川幕府末期,面临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日本思想界祭起“皇权主义”大旗,深入论证并广泛传播天皇及皇权“神圣至尊”的思想,使天皇成为凝聚民心、发动“尊王攘夷”运动的精神领袖。与此同时,日本思想界还出现了“尊皇扩张”的政治主张。明治维新后,皇权主义思想继续演进并被推向极致,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日本近代化的障碍,但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五德终始说于公元6-8世纪间传入日本。其时正当日本古代国家建立和完善之期。天皇朝廷利用五德终始说的天命皇权、正统承继思想,集权皇室,统御万民,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完善了以天皇为核心的典章制度。本文在考证五德终始说传入日本的过程的基础上,推论大化改新后各代天皇德运所在,提出孝德-水德、齐明-闰统水德、天智-木德、天武-火德、持统-闰统火德、草壁皇太子-土德、文武-金德的推断。  相似文献   

17.
日本神道思想的由来和基本内容日本的神道思想是由日本古代天皇部族的神话传说转化而来的。它的主要经典根据是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本书虽成书较晚(前者为公元712年用汉字的音和义写成的,后者为720年,用正规汉文写成的)但它们的神代卷却都记载了日本古代天皇部族的神话传说。其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8.
当代日本是以天皇作为国家象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众所周知,这一政体形式,并非日本社会所自生,而是在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摧毁其旧的社会总体结构的同时,强制推行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然而,日本的这一政体形式,又不是原生形态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复制品,它既反映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嫁接成活,又隐现着日本所特有的政治遗产。笔者认为日本政治体制可用“三、二、一”进行概括,即总体框架的三  相似文献   

19.
邢宁 《黑龙江史志》2013,(15):139-139
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天武天皇也在这场变革中登上政治舞台。以"壬申之乱"中夺取天皇之位为开端,治世15年的天武天皇着重强化皇权,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终使日本律令制国家开始形成,对其后世直至日本现代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初叶成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代中最为彻底地确立了武家对全国的统治体制的武士政权,但在对天皇、朝廷这个古代律令国家体制残余的政策上,它一方面彻底地剥夺了后者的一切实权,另一方面却又将之作为一种国家机构的形式而保存下来,表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因而,就形成了这一时期日本国家形态的显著特征:在政治上毫无实权的天皇却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君主”的形态。这一现象,与武士阶级中的传统天皇观念有着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