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汉代的廻廊葬制田立振1992年元月,山东济宁市博物馆在市区普育小学院内,清理东汉晚期墓葬一座。该墓为石室墓,由前室、后室、廊、耳室四部分组成,其形制为前堂后室,顾三面围绕后室,耳室在前室两端(图一,9)。根据廊形制及出土的铜缕玉衣散片分析,该墓可...  相似文献   

2.
刘尊志 《中原文物》2023,(1):115-121
徐州市睢宁县刘楼东汉M1为东汉早期的一座砖砌墓葬,根据墓葬的整体结构,判断该墓是由封土、墓道、较长甬道附二对称耳室、前室、后室等组成的横穴式墓葬,前室西侧面积较大是其特征之一。综合墓葬形制、墓内葬人迹象及出土玉衣片等,推测墓内原葬有一对成年列侯或列侯级别人员夫妇和一个早殇儿童,三者属同一家庭成员。对于刘楼东汉M1相关内容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该墓葬及所属墓地的性质,对开展东汉列侯墓葬及家庭葬等的综合研究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2)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中下村。2005年12月~2006年8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砖室墓,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孙吴墓。出土有青瓷器、青瓷俑、陶瓦、铜器、铜钱、铁器、漆木器、金器、银器等,为研究孙吴时期的同类器物提供了新资料。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该墓的年代应为孙吴晚期。从石棺座和木棺的数量看,墓内所葬应有3人,后室大棺内所葬可能是孙皓时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小棺内所葬应是其两位王妃。  相似文献   

4.
四川宜宾市武庙,实为叙州府武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前殿、大殿及左、右厢房围合成的四合院布局。联系相关材料,推断叙州府武庙布局应为: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前殿、正殿、后殿,照壁与前殿间没有围墙相连,前殿兼做仪门,正殿前两侧为东西厢房,前殿、厢房、正殿围合成四合院,正殿后为后殿,后殿为独立院落,与嘉庆时期的四川金堂县武庙布局接近。  相似文献   

5.
2000多年来,由于记载阿房宫的史料太少,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没有定论。《史记》所载阿房宫是分期兴建的,一期工程是先建造前殿阿房"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然而,工程施工并不顺利,秦始皇的突然病死,继之因二世的残暴统治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使一期工程没有完成,二期工程自然成了泡影。近年来阿房宫考古发掘已证实了这一结局,即秦阿房宫没建成,甚至连前殿都没建成,所谓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其实就是没有建成的阿房宫遗址。历史上的阿房宫虽然不像文献、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那样规模宏大,但从其前殿遗址范围看,其规模比司马迁描述的前殿阿房的规模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徐州博物馆和睢宁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西北约10公里的龙头山明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前室、石门、后室组成。该墓有仿木构的门楼和庭院式的前后室,门楼和墓室有丰富多彩的砖雕和彩绘壁画,石门上有阴刻描金题记"看破四大满腔念头归衣钵"和"万历二十三年四月望日立",为研究明代葬制、葬俗、建筑、绘画、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葬事择吉对中国的丧葬文化有深远影响,尽管相关理论纷繁复杂,但不外趋吉避凶两大原则。就其中所需避忌的凶日而言,约在南北朝时期,除"除服"之外的葬事择吉已经避建日,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宋,即使远在边陲的敦煌也不例外。魁、罡日百事宜避的说法影响及于朝廷,应在唐代宗大历至德宗建中年间;进入王朝历日并成为常识可能是在唐德宗建中四年之后不久。而在敦煌,直到大中十二年至乾符三年间,"百事宜避"魁、罡日的观念才逐渐贯彻到历日中去。尽管关于复日的一些理论在汉代已经非常流行,但是葬事择吉避复日进入王朝历日,却是唐初至开元十七年间才完成。在敦煌,直到北宋初,历日中葬事才避复日,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葬事择吉避破日应不早于宋真宗时期。葬事避忌常识的形成与传播很可能与国家对意识形态和方术的整顿及当时的政局紧密相关,又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两周,尤其西周时期是两汉时期成熟葬玉制度的肇始,也是中国葬玉制度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多元化的葬玉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走向统一,为两汉葬玉制度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从两周出土的葬玉种类及玉器出土位置等情况入手,分析总结这一时期葬玉与葬玉制度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煎药庙西晋墓地位于邳州新河镇陈滩村煎药庙,于村庄还耕工程取土时发现。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三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地共发现发掘墓葬9座,皆南北向,墓道居北,为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墓。依据墓葬前室形制不同,可分为前室盝顶和前室券顶墓。据后室数量的不同,两类墓葬又可分为单券顶后室、双券顶后室及三后室券顶墓。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组成。砖室外用石灰包裹,内壁粉有石灰层,前室皆东西向,平面长方形。  相似文献   

10.
“异穴并葬”墓是殷墟墓地中常见的一种埋葬现象。所谓“异穴并葬”墓,即两个墓穴较紧地并葬在一起,墓穴的方向一致,但两个墓主的头向相反或相同。这种形式的葬法应是后人有意将两个死者并葬在一起的。关于“异穴并葬”墓,笔者在以前的有关文章中曾涉及过。本文拟根据殷墟现有材料中的“异穴并葬”墓的概况、典型墓葬特征及性质,作一概述和分析,并对殷商社会的婚姻形态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方家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1.
烂泥冲在长沙南郊,距市区约十里,一九五六年这里进行扩建工程,发现两座砖室墓葬,经我会派人前往清理,从五月十五日起至六月十日止,全部清理完毕。两座墓室并排地葬在山腰部的北面,地表上合筑一座土塚。葬在西边的墓编号为"56长烂M001",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11月,作为"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在四川炉霍县宴尔龙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清理石棺葬13座、建筑基址1处,出土铜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本次发掘发现了川西高原上目前为止最早的石棺葬,为研究川西高原石棺葬与北方谱系青铜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戴建兵 《丝绸之路》2014,(23):47-54
夏源村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正南3公里,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和前殿已残破不堪,庙内有石碑二通,最有价值的是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发现了绘制完整的《百工图》壁画,壁画为四行四列分布,每面墙绘制16幅,共有64幅图,共计四组,其中两组保存完整,一组保存12幅,一组保存8幅。  相似文献   

14.
从墓葬结构谈狮子山西汉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强 《东南文化》2002,(3):51-54
本通过对狮子山汉墓墓葬结构的分析,认为该墓尚处于竖穴墓向横穴式崖洞墓的过渡阶段,早期特点明显;墓葬仍采用了西汉时期的前堂后室葬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同时由于楚国较早地采用了凿山为藏的横穴式崖洞墓的形式,并以其在西汉早期的政治影响力,加速了这种墓葬形式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肓话说李敖     
陈章 《文史天地》2005,(11):52-55
蒋介石的母亲死后,没有葬在丈夫墓旁。蒋介石曾撰文赞扬他母亲,说她自己要葬在另处是为了“勿扰先父之灵”。李敖在2004年7月15日凤凰卫视资讯台嘲讽说,这是老蒋为美化母亲而“误解”其意:因为蒋介石的生母王氏是蒋父二度续弦的妻子,蒋父墓侧左右早已葬着两位前妻,王氏是不愿再去凑热闹而另葬他处。  相似文献   

16.
正狮子山楚王陵墓主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陵园规模庞大,由王(后)墓、陪葬墓群、兵马俑坑、从葬器物坑群及建筑遗址组成。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及东区从葬器物坑均有大量钱币出土,楚王墓发现的钱币均为半两铜钱,约19万枚,从葬坑发现有半两铜钱十数万枚、象征金饼的陶饼、铅饼及象征玉璧的石璧各数百枚~([1])。  相似文献   

17.
满城县四道口东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86年9月10日,在满城县城关镇四道口街,满城县银行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砖室墓,我处于11日至16日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此墓为多室砖墓,早年被盗,甬道及各室内都充满淤土,随葬器物大多已失去原来位置。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室概况 该墓位于满城县城外四道口街十字路口东南角,座北向南(见图一)。自南向北由墓道(未清理)、墓门、甬道、前室、东、西两耳室、中室、后室等构成。墓砖为长方形、扇形两种。砖是青灰色,澄浆泥烘成,火候很好。墓室各门和室顶均为半圆式券,券已全部拆除或塌坏。前、中、后室壁直立,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7,(1)
长时间来,一些学人往往把阿房宫前殿遗址当作"阿房宫"来说事。实际上,这是对《史记》记载的解读有偏差,也是概念混淆的结果。说明白:"秦上林苑""阿房宫""阿房前殿"和"前殿阿房",这是一个由大到小、依次重叠又独立的四个不同概念。也不能把战国时期秦上林苑文物遗存人为地架空,使之超越秦统一后的15年,从而得出不属"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居址葬按埋葬位置可分为洞穴葬、典型居室葬、居室地面葬、居址葬等不同类型。前三类葬俗可能和狩猎文化关系密切,其中北方地区的居室葬、居室地面葬及灰坑葬也受到中原地区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中原地区居址葬俗,同集中成片的公共墓地葬俗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长期共存,反映出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和内部权力的不完全整合。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阿房宫考古队,进行遗址发掘考古。至2003年,考古队专家依据考古发现提出:阿房宫没有被烧,阿房宫只建成前殿。证据是:前殿遗址只发现耕土层、扰土层、汉代堆积层和夯土台基,未发现秦代堆积层,没有发现秦代瓦当和柱子、廊道、散水排水系统等等必不可少的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