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信箱     
读者朋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西藏信箱"栏目。读者对我们刊物有何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将虚心接受;对有关西藏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进行咨询,我们将予以解答。"西藏信箱"的开通,希望能够成为作者、读者与我们更好的交流平台,愿这个栏目带给您更多有关西藏及藏区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1,(3):90-91
读者来信四川甘孜州档案局得荣·泽仁邓珠来信:《中国西藏》杂志社:《中国西藏》是我的良师益友,创刊20年来,期期不放过,我既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又是得到贵刊培养的作者。办好《中国西藏》是藏族人民自己的正事,也是我们每一位藏民族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站在读者角度对贵杂志今后发展提几点期望性建议,供参考。1、充实藏族历史文化知识信息量《中国西藏》顾名思义是宣传西藏、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回忆录.生动地反映了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为解放西藏、建设西藏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光辉业绩.突出地体现了“老西藏精神“.充实了当代西藏史.也充分体现了女兵们对西藏的深厚感情。这部书的面世.必将对西藏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也会从一个侧面对西部大开发起鼓舞作用.同时也引起我对共同经历过艰苦岁月的女战友们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08,(8):71-72
西藏铁路开通,西藏也随之成为大家争相去看的净土。在前往心中“纯洁天堂”之前,我们都想尽量多地了解有关西藏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这里的风俗民情、民族节日、丧葬婚嫁……这些资料对西藏之行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算起来,我画西藏的时间已经有37年了。在西藏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人生经历,西藏是我最重要的绘画题材。大学时代,充满对远方的幻想,喜欢看杰克伦敦、海明威的书,向往他们的传奇经历。1983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展览和发表对我触动很大,我被高原上的藏族人的形象、西藏文化、高原上的大自然所吸引,知道了还有那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和那样一个质朴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岩 《中国西藏》2013,(2):88-89
近日刊行的《十四世达赖言行评析》一书,是作者益多2006—2012年间所撰41篇文章的文集。文集的主旨,在于评析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的公开言论和所作所为。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些文章均直面问题,言必有据,穷追猛打,目标明确。所谓目标明确,就是揭露丹增嘉措其人若干年来说过的假话,指出其错误,从而让世人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西藏的历史和现实,了解所谓"西藏问题"的真相。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近代以来,发生了所谓的"西藏问题"。"西藏问题"的要害是所谓"西藏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0年12月15日,由中央电视台和西藏自治区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实性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最高奖“骏马奖”的特别奖,该剧导演翟俊杰被评为最佳导演。这一消息,使我们这些曾参与《西藏风云》创作工作的同志感到十分兴奋和欣慰。 有关《西藏风云》的拍摄情况,我已有多篇专文叙述。应《西藏民俗》主编平措扎西之约,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西藏风云》中有关民俗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并以此文献给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2004,(1):66-71
今年是《中国西藏》杂志创刊十五周年,本着一个宗旨:把一个真实的西藏告诉世界,我们十数年如一日勤奋地工作着,先后出版了《中国西藏》汉、藏、英文版刊物共计212种,数千万文字和数千张图片,见证了西藏近十多年的巨大变化,介绍了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真正成为读者认识西藏的窗口和勾通西藏的桥梁。在这里,我们记下的是刊物15年走过的一个个足迹。在《中国西藏》藏文版创刊活动上,阿沛副委员长到会签名。才吉摄藏历铁蛇新年,杂志社同志唱酒歌,共祝扎西德勒。 本刊资料室1989年2月15日《中国西藏》汉文版春季号(试刊)问…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正《雪域山水藏地人》该书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回忆。作者金志国,童年进藏,在藏生活工作30余年,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的西藏作家。在书中,他饶有趣味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10岁随父母进藏的经历,以及此后在拉萨读书,长大后在西藏工作的种种经历。由于作者经历独特,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西藏的别样视角。如作者所言,西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有一份抹不去、撇不掉的"西藏情结"。透过作者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植物     
很久以来,人们对西藏的植物知之甚少.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西藏地势高亢,气候酷寒,可能是不毛之地。19世纪和本世纪初,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探险家曾在西藏进行过考察,发表过一些报告,使人们对西藏尤其是藏南、藏东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然而,他们中的一部分却断言西藏北部——羌塘高原腹地只有53种植物,这就更加深了西藏植物种类非常贫乏的印象。直到1950年之后,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类型的植物考察队,对西藏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其足迹遍及西藏各地,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揭示了西藏植物多样化的全貌,引…  相似文献   

12.
西藏信箱     
读者来信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镇那曲中学的王宏生来信:《中国西藏》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现在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执教。我在2003年进藏工作后才得知贵刊,认为贵刊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我十分爱读它,而且还收藏它,现在我已将贵  相似文献   

13.
在1959年西藏叛乱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时报》有200余篇文章对中国西藏进行了报道,这些文章包括对西藏叛乱事件本身的报道、相关国家与地区反应的报道以及联合国如何插手"西藏问题"的报道等。这些报道内容与历史事实严重背离,充分反映了冷战背景下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此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的历史、教法基础、仪轨和象征外道供养、修道与解脱。书中每一小节,均可作为一部辞书的条目。本书对"密宗"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资料翔实,是一本难得的海外藏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西藏行     
西藏行王金一、雪域之路去西藏,是我多年的梦想,是为了完成心灵对自然的朝圣。那神秘的雪域高原,超拔的奇峰巨岭,近乎原始的生存方式,撼人心魄的人文景观,无时不在敲击着我的心扉……关于西藏,本世纪初著名的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旅行记...  相似文献   

16.
此文利用美国新近出版的格兰菲尔德所摆《发展中的现代西藏》一书中的部分材料,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美国在西藏的活动:从一般贸易到拟空运军事物资,从与西藏的民间往来到卷入西藏的政治事务和事件。其中有些情节鲜为人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编辑委员会负责人马丽华和季垣垣女士,长期热心于西藏文献整理工作。她们约我参加了《西藏纪游》一书的标点、注释工作,在反复释读和标点过程中,一幅幅200多年前西藏社会的“风俗画”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形成。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地名     
每次拿起地图,我都迫不及待地找到“西藏自治区”那一页。经常抚触、经常凝视,如今随意一翻,都是西藏的世界。一个个独特的地名连接着我一个个梦想,真不知道人生还有没有比读这些地名更让我沉醉了!  相似文献   

19.
西藏信箱     
《中国西藏》2010,(2):88-89
新近收到著名藏学家黄明信先生的来信,对我刊2010年第一期西藏信箱中刊登的“藏族历算”一文中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在此我们来函照登,以谢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上百位进藏大臣及其幕僚、随从踏上了漫漫进藏之路。这里的山河、人情、风土对于这些来自帝国各个角落的大员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其中不乏有人留下了对当时西藏民俗、风土、气候、交通的诗歌和笔记记录,到今天,这些记录有些本身就成为了研究当日西藏的珍贵史料。经过千山万水,抵达肥沃的卫藏地区,到达圣城拉萨,最先震撼这些驻藏官员的,乃是拉萨寺庙和宫殿的宏伟富丽,这和他们对西藏蛮荒的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