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申 《中原文物》2005,(2):85-90
山东博兴出土的带有北魏太和年款和制作地点的金铜观音立像甚为重要,这为这类小铜像树立了可靠的断代标尺.本文依据此像和国内外现藏的同样式观音像探讨了这类形式立像的起源、地域分布及样式异同并论及了此后这类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浅谈山东博兴出土的北朝铜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博兴博物馆馆藏100余件北朝--隋代铜佛像,其中有确切纪年的35件,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这批铜佛像以释迦多宝、观音、弥勒像为最多.同窖藏出土的一件道教老子造像,反映了当时佛、道两教融合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对岭南地区出土的西汉早期青铜器统计显示,青铜器出土地域集中、数量多、种类齐全,但功能发生变化,同时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器物来自中原地区,究其原因,可能与交通的改善、南越国的建立、郡县设置和铁器化进程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4.
论肥致碑的立碑者及碑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称谓避讳的角度论证了“肥致碑”并非许幼之子许建所立 ,并对立碑者的身份作了推测。通过对碑文中“便坐”一语的进一步解释 ,并结合文献及其他石刻材料 ,认为此碑可能是属于为合祭肥致及诸弟子而立的神主一类刻石  相似文献   

5.
汉代翠鸟铜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的汉墓中出土了若干小鸟造型的青铜器,鸟背上或有罐、钱币、羽人等形象,鸟嘴中有的还衔有鱼。在相关考古报告中,对这些鸟的类型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器物的用途也缺乏合理解释。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比较,根据这类铜器中小鸟具有头大、颈短、尾短、喙长的特点,笔者  相似文献   

6.
景云之先祖出自芈姓,系以谥为氏,为楚景平王之后.西汉初年,作为汉高祖"强干弱支"措施之一,景氏被迁至关中.汉高祖平定异姓诸侯王之后,其中一支景氏族人被再次迁徙到蜀地,并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出土汉晋时期铜马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汉晋时期出土铜马的地区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一般是一匹铜马或一匹铜马拉车,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大。以铜车马随葬的习俗源于战国王室和秦朝廷;在墓葬中随葬车马明器是汉代的普遍习俗。至于铜车马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出现,可能与当地出产铜和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岭南地区的汉代考古屡有新发现,其中不乏画像题材的资料.文章试图论述岭南地区汉代壁画、砖饰、器物纹饰等汉画艺术的特点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随着河西屯田事业的发展,不仅由官府组织修建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而且还有民间开挖的灌溉渠道。河西的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并已形成分布有序的灌溉网络和严密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内地一样,河西各地也设有“都水官”和“河渠卒”,但他们在受中央大司农和地方郡县管理的同时,还与当地的军事防御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受到郡都尉的节制。  相似文献   

10.
黄展岳 《考古》2012,(5):59-64
肥致碑,1991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今改市)南蔡庄一座东汉墓内。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发掘简报见《文物》1992年第9期。简报发表后,备受海峡两岸学者的关注。20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章不下20多篇。文章内容相对集中在碑文的释读、肥致碑的性质、碑文记述与墓内被葬者的问题、碑文反映的东汉社会风气和碑文的书法艺术等五个方面。后面两个问题,研究者的看法基本一致,兹不赘述。前三个问题,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