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戢晓峰  姜莉  陈方 《人文地理》2018,33(1):124-129
底线公平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发展的基础指标。基于底线公平理论,本文从公交服务公平性、资源配置公平性、保障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公交底线公平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PCA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进行测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获取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公交的底线公平性总体较差,空间分布呈现“圈层”特征,全省城市公交底线公平的整体空间分异与主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吻合;平均候车时间、公交站点覆盖率、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公交运营车辆人车比等指标是影响公交底线公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迪 《神州》2013,(12):33-33
公交移动电视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灵活多变的服务方式,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就当前时期我国的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今后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付璐  马方 《神州》2014,(15):252-252
本文通过对公交系统现状以及人们公交出行的需求分析,尝试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公交系统的概念设计,最终实现让人们爱上公交出行的愿景。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9,(3):54-55
三、推进文明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创建星级文明线路,打造人文公交以车组(线路)为基础、车厢为载体,创建具有贵州特色的城市公交文化理念,推进文化建设工程,让群众满意、政府放心。贵阳公交文明建设工程,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朝阳  华智 《人文地理》2011,26(1):105-108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破解我国城市交通困境的唯一方法,是建立"两型"社会的科学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香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历程、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等视角,归纳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即从中心区走向市域、从道路走向轨道、从线网拓展走向服务提升、从行政干预走向法制保障、从环境污染走向环境友好。并针对我国城市公交发展现状,从社会人文、城市规划、科技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以人为本、公交城市、持续发展、系统协调、科技引领、体制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交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模式面临转型的现阶段,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推进将逐步加速,公共交通设施体系架构作为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战略落地的实际技术支撑,必须得到强化研究。文章围绕公交设施体系架构完善目标展开,从客流支撑、功能协调、用地支撑三方面确定公交设施体系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流程,并以南宁市公交都市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卢静  路桂娟 《神州》2012,(30):41-4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采用数学最优化的分析方法,把公交线路、站点、时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廊坊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考虑公交与小汽车方式间的可达性差异,提出了依据公交服务水平调控小汽车可达性的停车分区思路,以期实现对小汽车方式的合理限制,支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首先根据居民出行对不同类型公交站点具有不同可达性需求,将以需求点为圆心、站点时空可接近距离为半径的覆盖范围作为基本分析单元,构建基于微观个体时空约束下的公交站点可达性测度模型。其次借助ArcGIS,以昆明市公交网络数据为基础,对站点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所得结果与城市用地开发整体特征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以公交可达性水平为主要依据划分停车供给分区,从而对不同分区停车泊位供给的科学配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卢静  路桂娟 《神州》2012,(29):48-4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采用数学最优化的分析方法,把公交线路、站点、时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市民出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廊坊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廊坊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交便达”模式应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主流。“公交便达”模式的应用优化了城市的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的空间效率及土地利用价值,减少了交通通勤时间,增加了城市生态效益,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益,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幸福度指数。“公交便达”模式在使用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城市地块的可达性,多方位因素的协调以及建设目标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