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卢现艺和张晓松合作的专题《枪手的部落》在《华夏人文地理》第3期发表,吸引了不少读者进入岜沙。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封闭在大山深处的岜沙开始了必然的、史无前列的变化。2004年,当两位作者旧地重访时,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心中那个岜沙了,枪手滚元亮的生活也不再平静。在黔西北的另一个苗寨梭戛,几年之间,长角苗姑娘熊华艳就经历了出国考察,当选人大代表,两度进城打工,两度回到山里的纷繁世事,哪里才是她的位置呢?变幻的世界让人迷惑。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2.
2001年,卢现艺和张晓松合作的专题《枪手的部落》在《华夏人文地理》第3期(左图)发表,吸引了不少读者进入岜沙。在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封闭在大山深处的岂沙开始了必然的、史无前例的变化。2004年,当两位作者旧地重访时,看到的已经不再是心中那个岜沙了,枪手滚元亮的生活也不再平静。 在黔西北的另一个苗寨梭夏,几年之间,长角苗姑娘熊华艳就经历了出国考察、当选人大代表、两度进城打工、两度回到山里的纷繁世事,哪里才是她的位置呢? 变幻的世界让人迷惑。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3.
<正>岜沙苗族又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他们聚居在丛山峻岭、绿林清泉之中,由于交通不便,受外界的干扰很少,世世代代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狩猎、手工编织的生活。我们的岜沙之旅,却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乐事"。  相似文献   

4.
岜沙人,一个无法逃脱关注的民族,一个从远古轻轻走来的部落,随着时代的流逝,从容地退却包裹数千年的神秘面纱,将娇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5.
说画     
曹琼德  唐亚平 《贵阳文史》2010,(6):F0002-F0002
<正>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住着371户人家,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岜沙的男人很有名气,岜沙男人的发髻是这个族群的独特标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  相似文献   

6.
正岜沙苗寨坐落在从江县岜沙山顶,距县城7. 5公里,有400余户2500余人。岜沙风俗古朴,至今还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岂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岂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观看民族风情表演。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街落"。岂沙男人保留了最古老的发式——"户棍",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有最先进的生存理念——来于自然,归天自然。他们拜天拜地拜树木,岜沙山寨有最好的原始森林,他们把树木当神祭拜,人死不过夜,不留坟头,只在坟上栽一棵树——生命树,人死是另一种重生。岜沙最神秘的成人礼——镰刀剃头。每个年满15周岁的男孩,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下的严格仪式,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到独立的阶段。岂沙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吃新节、情人节、成人庆典等等,是最具神秘色彩和远古遗风的苗寨。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一个苗族村寨。这里的民风民俗奇特,为世间少见。因此,2004年,它,并跻身于上海《旅游时报》评选的“中国单身者十大旅游圣地”之列。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又见岜沙 第一次见岜沙这个偏远的苗族寨子,是在2001年的第三期《华夏人文地理》杂志中,卢现艺的镜头里和张晓松的笔下。后来又在一个热爱旅游的朋友那里听到它,一知半解时,岜沙在我印象中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9.
岜沙苗寨     
刘红娅图  姚胜祥 《文史天地》2014,(3):F0004-F0004
岜沙苗寨坐落在贵州省从江县境内的深山密林中。寨里人至今保留苗族的古老遗风,穿自纺的布衣,男子挽髻,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女性着自制布裙,佩戴银饰。有客来临,吹奏芦笙、芒筒,敬牛角米酒之后,火枪对天齐鸣,迎宾入内。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相似文献   

10.
岜沙神韵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对银发的法国男女踏足岜沙后,岜沙这块神秘的土地就象磁铁般地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不同肤色的海外客人。据当地苗胞介绍,至今到岜沙探秘的外国专家、学者和游者已逾万人次,最远的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最近的是毗  相似文献   

11.
岜沙苗寨     
《文史天地》2008,(1):I0001-I0002
岜沙,地处贵州的大山之中,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长期与世隔绝,因而保留下最原始、古朴的民族习俗。如今,古老的岜沙已向世人敞开了她的怀抱。  相似文献   

12.
贵州的江水总像是心思很重,它极 富感情地喂养着沿岸的牲灵,汽 车一进入榕从公路,你就会在江水大U型拐弯处看到被环抱的村寨人家。江水绕着村寨、几叶扁舟依在榕树下,人和家犬跳下篷船沿坡路拾阶而上的情景,叫人总也看不够。 我们即将到达的村落是距从江县城几公里公路旁一个古老的村落──岜沙村。传说,古时苗族的祖先 尤被黄帝打败、就率苗人一路南下,散居在现今的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岜沙村的苗民就是其中的一支。 汽车还没到达目的地,就看到林边有十来个装束奇异的人,车上的老乡告诉我,这就是岜沙的苗人。 — —这就是岂…  相似文献   

13.
晓临 《文史天地》2009,(1):I0001-I0004
2008年11月28日,从江第五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在贵州省从江县举行。从江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瑶、壮和汉等民族。在从江,您可以倾听小黄侗族大歌,领略“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岜沙的民风,感受“中国生育文化第一村”占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江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是来了想再来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某个角落,生活在林荫中的一群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习俗演绎着对神的虔诚,对祖先的眷念及对生命的特殊理解。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大树的民族。他们过着大部分中国人所向往的桃源生活,享受着现代人已久违的那份清淡与宁静。这就是至今仍信仰着人树同体的贵州从江县岜沙苗人。  相似文献   

15.
岜沙苗族社区的环境与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对我省从江县境内的岜沙苗族社区的人口与环境,以及民风民俗、化教育等进行了一定探讨。对研究贵州的苗族支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位于新竹县尖石乡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可能是台湾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属于泰雅族。司马库斯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共165人,居住地多数是木造或竹造的房子,恬静、闲适。村落中保留有传统  相似文献   

17.
新发现的药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药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药氏,应出自沙陀三部落,根据墓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陀化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陀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祖哈·赛毕提,哈萨克族,生于1867年。1883年从哈里巴(现在苏联境内)迁至今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沙吾尔山一带,在当时吉恩斯汗的部落里开办宗教学堂,从事宗教教学。几年后又从沙吾尔山迁到乌伦古河流域的布铁吾。1904年,37岁的祖哈用自己平时打猎所积蓄的钱去麦加朝圣。 祖哈阿吉同情贫穷的民众,他曾收容了许多受政府官员和部落头目欺压而逃难  相似文献   

19.
苏静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18,33(6):118-124
从旅游影响相关研究中存在"整体性"缺失和研究假设缺陷等问题出发,以共同体为研究视角和对象,以岜沙苗寨为案例展开历时性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首先,共同体的多元化是旅游发展后社区空间生产内在机制所发生的主要改变;其次,旅游发展后传统的社区共同体规则对社区空间生产路径起着保护作用,减弱了旅游对其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后:旅游作为导致民族社区变迁的外部原因之一,在逐渐加快其变迁路径的改变,对于在旅游发展的同时如何引导多元共同体规则的统一,从而保障其传统变迁路径的稳定,将是后续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二)黑龙江蒙古部落简史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蒙古人从这里走向了辽阔的大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有的蒙古部落又回流到黑龙江的土地上来。第一次迁徙,大约在12世纪初叶。古杜尔伯特部从贝尔湖东迁徙到嫩江左畔,这是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内地之始;第二次迁徙在元初。成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