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这也是课堂     
“哗哗……”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掌声翻开我人生的第n课……“看,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心灵之声,心灵之声……”我一遍遍地念叨着。“怎么啦,你?中邪啦?”“去!我只是感到有种异样的感觉。”“下面介绍的是一位被高压电截去双臂的叔叔,他曾经在第一届、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四枚金牌。”“畦!”同学们不禁瞪大了眼睛,由衷地惊叹。“看,他来了,胸前的四块金牌,光彩夺目,似乎比一般的金牌更耀眼啊。”看着残疾人叔叔用脚夹起毛笔,蘸了墨水在一大幅纸上写着什么。“腾飞!”当大幅纸被提起展示时,同学们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幼儿园小朋友体检的日子。班里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按顺序量身高,测体重……最后一项是验血。小朋友一个个伸出中指,等医院的阿姨取血样,尽管针扎很疼,但是谁也没哭,好多小朋友说:"我不怕。"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偷偷  相似文献   

3.
关爱     
“咣!”在一声沉重的关门声后,我愤愤不平地走出了家门。“可恶的老爸,不就是考试没考好嘛!这么大声地训斥我干吗?就知道看高分,势利眼……”我自言自语地走在常来的草坪上,“我再也不要跟他讲话了!”天色像我的心情一样灰蒙蒙的……  相似文献   

4.
万伯翱 《纵横》2014,(7):62-63
2011年11月,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碰见了被众多作家簇拥着的身体硬朗的97岁四川老作家马识途,他是这次参会作家中最年长的。我跑过去向他致礼,因怕他听不清楚,我还俯身上去大声介绍了一句,他即面露喜色,用浓重的川音答道:“是啊!认得认得!许久没得见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呀……”  相似文献   

5.
再见,希拉克     
“他就像一个正用手指抠果酱往嘴里塞、当场被捉住的孩子,果酱沾满手、塞满嘴,但还对你发誓:他不喜欢吃果酱!”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这样形容法国现任总统雅克·希拉克。但这一次,不管多么不愿承认,久居法兰西权力之巅的希拉克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儿子4周岁了。昨天上电梯时,他才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儿子略带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儿子不要着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告诉我:“妈妈,我都着急了,我戴着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没哭,我勇敢吧!”儿子独自面对危险能够冷静处理,我想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给他灌输安全观念有很大关系。小时候他喜欢边吃零食边玩,还会发笑,我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不许吃东西时嬉笑;大一些,吃冰糖…  相似文献   

7.
献血救人,输血救命! 日本东京都红十字血液中心所长来华访问,在某市血站草坪上看见一堆堆端着搪瓷大茶缸往嗓子里灌水的风尘仆仆的农民,当他听说这些农民是专程来卖血时,惊呆了!…… 血,人体的“生命之河”。 在中国这个最讲血缘关系的古老国度,“血是珍贵的也是私有的”观念,根深蒂固。 牢不可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深不可分的亲情“血浓于水”,吃大亏了叫“倒了血霉”,赤胆忠心莫过于“献上满腔热血”……《三国演义》中,魏将夏侯惇左目中箭,他一边大叫“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边拔出箭来,将眼珠“纳于口中啖之”淝槠渚埃救…  相似文献   

8.
朋友     
“哎哟,肥肥!”“哎哟,喵喵!”又是一唱一和的两句招呼,我与好友又热拥在一起了。虽自从上了中学后未能分在同一个班,但也没有因此失去联络。在同一个美丽的校园里,我们也会偶尔见上一面。我们自小学就是好朋友,好不容易见了面,当然很兴奋。她一点也没变,额头上双眉间那道二郎神似的印记依旧看得清楚。记得小学时,就因为这道记与《西游记》中的猫妖一样,同学们也给了她一个“雅称”——九命猫妖。九命猫妖……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快乐、自由、烦恼、忧愁和感动。六年级时,是我与她感情最好的时候。这一阶段,我们互帮互助,形影不离,把对方当作亲人一样,互相袒露心声,说出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9.
“文革”期间,范用在一次批斗中被打断了肋骨。他到医院求治.坐在诊室外等候,此时.传来护士的高声大喊:“饭桶!”没人应答,护士再叫:“饭桶!”范用猛然醒悟.想到可能是护上把“用”字看成了“同”字,连忙大声答应:“有!”屋里的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有人能起这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去到其他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艘航母已于2003年完工,排水量为4.8万吨,可搭载24架战斗机,每艘造价48亿元人民币”;“中国将使用自制航母对付美国航母”……多么耸人听闻的“新闻”!频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言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安全研究学院副教授伊安·斯托里。“哪个时髦就研究哪个”如果将伊安·斯托里称为“军事专家”,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这得从他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12.
多么迷人的夜晚! 清沏的瑞丽江,缓缓地流淌,温煦的和风轻轻拂过一座座傣家竹楼;竹林中,一阵阵地传出傣族“(竹必)朗倒”轻柔甜美的声音。看呀,连圆圆的月儿,也一动不动地依挂在凤尾竹羞涩低垂的梢枝上,听得入迷了……“(竹必)朗倒”,汉话叫做葫芦萧,又叫做葫芦丝,是一种能够吹奏和音的簧管乐器。在一个葫芦做成的音斗下面,插着装有舌头形铜簧片的二至三支竹管,中间的一根主管上开有音孔(一般前六后一),可以吹奏旋律;旁边的副管则发出持续的单音作和声。傣族男子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吹奏这种乐器。每当“串姑娘”的时候,“小卜冒”  相似文献   

13.
捉萤火虫     
正转眼,又到了夏天,在夜晚捉萤火虫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听到几声布谷鸟叫……哦,是要集合了!我赶紧把工具带上,冲下楼去。下了楼,借着昏黄的路灯,只见有条红丝巾系在一棵大树腰上,它们在那儿!我走了过去,在树下学了几声布谷鸟叫,一根绳子便落了下来,我借着劲爬了上去,一个白色精巧的小树屋映入我的眼帘。辰辰说:"捉萤火虫的东西准备好了吗?"我说:"好  相似文献   

14.
朱 家,一 位 在 当 世 被 称 为“ 国 宝 ”的 老 人 ,于 半 年 前 ,因 病 重 医 治 未 效 而 逝 。临 终 前 一 周 多 ,他 还 抱 病 和 几 位 老 专 家 一 起 鉴 定 故 宫 用 巨 资 收 购 来 的 隋 人 法 书《 出师 颂 》;临 终 前 一 刻 ,他 还 用 微 弱 的 声 音 ,向 那 些 漠 视 文 物 无 视 法 规 仍 在 姿 意 毁 坏 北京 胡 同 等 建 筑 的 人 呼 吁 :“ 别 拆 了 !”…… 朱 家 的 一 生 ,是 一 位 把 自 己 的 一 切 都 奉献 给 了 民 族 和 国 家 的 卓 越 的 文 物 学 家 的 一 生 , 让 所 有 知 道 他 的 人 由 衷 景 仰 和 怀 念……  相似文献   

15.
是他!在反“围剿”作战中,令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伤情;是他!在红军长征突破粤汉战线时,被毛泽东赞誉为“开路先锋的角色”;是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负众望地完成了毛泽东“急如星火!”的任务;他——李聚奎,一员年轻的战将,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出生入死、英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展阅此文,看一位战士心中如何评价战略决策中的毛泽东,看最高领袖与一名平凡战士的不平凡往事……  相似文献   

16.
在我身边有很多很多事都值得关心,人际关系、学习成绩、身体状况……但我最关心的还是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尤其是那些整日戴着口罩,躺在白色小床上,需要封闭式护理的白血病患者。白血病,多么骇人的名字,莫说是患者,任何人听了,都会一阵惊恐。记得,在我的旧居,曾经时常听到幼稚的唤声:“妈妈,救救我……”这个邻居小女孩,前几年得知自己患有白血病,从此,她被迫休学,住进了医院,整日窝在一间病房里,只能趴在窗户上,两只充满渴望自由的眼睛,傻傻地望着窗外。而她对自己的生命,对  相似文献   

17.
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静谧中只听见我的小床咯吱咯吱在抖。我躲在被窝里正津津有味地读着新买的《Q版语文》。“哈……”我拼命捂着肚子,就差笑岔了气,一头扎进枕头里,渐渐的,视线模糊了“咚咚!”谁在敲门?门“吱呀”一声打开,咦“哆啦 A梦”!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真是贵客哦!他走进来, 望着我手里的《Q版语文》,而我,此刻却盯上了他肚皮上的大口袋,那里面总会蹦出些新鲜的怪玩意儿。“有什么新产品?”我打破沉默。“跟我走,今天带你坐时光机去见几个奇异物种。”“好啊。”我放下手中的《Q  相似文献   

18.
“嘀铃铃……”1946年11月28日下午2点半,位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内的一幢高达8层、设有350个床位的监狱医院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喂,我们这里有一名要犯,突发急病,情况紧急,迅速抢救!”不一会儿,医院里抬进一副军用担架,担架上躺着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日本人.看守人员告诉医院,这是一个要犯,必须尽力抢救.随即监狱医院处于紧急的工作之中.提篮桥监狱医院收进了一个病犯,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原来此人是监狱在押的日本战犯陆军大将冈部直三郎.他1886年生于日本广岛,1905年11月和1915年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后来又以军事研究生的身份出国留学.1930年他就来到中国,在东北地区残害中国同胞.后来奉调回国,1934年  相似文献   

19.
魏宝山 《丝绸之路》2008,(11):64-65
“祥云,飞天,民族歌舞;远古,现代,丝绸之路。”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温哥华,当新疆著名国画家吐尔地·依明在他的作品《丝路乐舞》上题名落款时,他是多么的自豪和激动啊!  相似文献   

20.
肖正 《名人传记》2020,(5):12-16
他曾在辽沈、平津等战役中获六次大功,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三十余次。他从文盲成为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周扒皮”成了压榨他人劳作的通用符号。他是全国“扫盲运动”标杆、学雷锋楷模、德育导师……2019年12月7日,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就是“战士作家”高玉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