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候,我国北方一些部落之间经常打斗,后来,苗族打输了,流落到贵州,散居在彝族同胞生活的地区。一个姓张的苗族老倌,老伴死了,只有一个独儿子和自己过生活。他给儿子讨了一个姓安的彝族姑娘做媳妇。这媳妇不仅良心好,人才也好。不久,一个姓陈的汉族小伙子因为爹妈死了,又无哥哥姐姐,就来张家帮工做活。小伙子聪明善良,脚勤手快,张老倌倒也喜欢这个无爹无娘的小伙子,待他也不错。  相似文献   

2.
每当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居住在兰坪县的普米族有个最大的忌讳,即不准把洗脸水往门外泼出去,只能洒在屋内比较干燥的角落。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年迈体弱的老夫妻,吃的,喝的,住的,穿的,样样都靠自己动手。虽然他们有一个姑娘和一个儿子,但姑娘早已嫁出去,儿子娶媳妇后单独过了。老俩口膝下无人照料,常常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年,眼看就要过年了,老俩口翻箱倒柜,也找不出什么好吃的东西,真不知怎么过年才好。实在没奈何,老倌想起了儿子  相似文献   

3.
巧结合     
南庄有个王财主,养有一个独生儿子,长得眉清目秀,文雅英俊。他每天总是坐在靠墙的春凳上,不管来了什么样的客人,他从来没有站起来迎送过,只是一动不动地坐着和人家打招呼。北庄有个李财主,养有一个独生女儿,长得一张粉鲁鲁的圆脸,一双丹凤眼、两道柳叶眉,好比一朵出水的荷花逗人看。可是她手里的大花帕从不离开嘴巴,来了客人她也好象很害羞似的用帕子捂着那张嘴。后来,南庄少爷和北庄千金都到成家的年龄了。两边的老人都想给自己的宝贝孩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后来,经巧嘴媒婆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个老倌到田里去干活,路过一个泥塘边,远远看见有个东西在泥塘里蠕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支鳄鱼陷在泥巴里出不来。鳄鱼拚命挣扎,却越陷越深,快要灭顶了。这鳄鱼在江河里可是游动自如,称王称霸的,它凶猛地伤害人,吃人。如今陷入泥巴里,就身不由主,昔日的英雄气概没有了。它先还大声呼救,后来力气用尽,呼声就越来越小了,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老倌见鳄鱼快要被淹死了,顿起怜悯之  相似文献   

5.
闻名滇西的乔后盐矿,在一百多年以前,只是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人们靠种田为生,生活十分贫困。村里有一个姓陈的老倌,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无儿无女,老两口过着孤独贫穷的晚年。陈老倌是地主家的长工,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到上井坡放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上井坡,是个放牧牛羊的好地方,绿草茵茵,溪水潺潺。陈老倌每天牵着牛来到这里,就把牛绳拴在树桩上,让老牛安静地吃着新鲜嫩绿的青草,自己拿起蓑衣,找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归侨故事多,定居在山西阳泉的越南归侨谭业就是一个颇有故事的人。在采访谭业之前,我同他的儿子、曾任阳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现任阳泉市政协副主席的徐本宁本来就很熟悉。我知道他父亲姓谭,感到好奇,有一次就问他:"你老爸和你怎么不是一个姓?"他回答说:"他原来就姓徐呀。"后来,得知谭业下放到山西之前,曾经在我党情报部门工作过,是昔日的"红色特工"。当特工的有若干个名字是很正常的了。  相似文献   

7.
雪蓝:您好,我的儿子比较聪明,也有点调皮,今年上初三了。以前喜欢和班上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成绩也不好。为了他考虑,就把他转到另一个地方上学,并为他租了房子,让奶奶照顾他。在新的学校里儿子的成绩也上来了,上次考试在班上也排到了第7名,但是儿子老毛病又犯了,还是喜欢和同学出去玩,常常到深夜才回家。我也和儿子谈过几次,儿子也表示要改过,但是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我现在很苦恼,想问下您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27):18-18
十年前,在广州上一个培训班,听一位专家讲课,这位专家说中国很多企业家总是把企业当儿子养,养一辈子,养到死,等自己死了儿子也死了。我当时觉得他说得有一点道理。后来又听到李嘉诚说他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提前就要考虑以后怎么卖出。所以我觉得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说  相似文献   

9.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我祖籍湖南长沙,但是直到1961年由干工作需要,才第一次到湖南。长辈们讲,我们原籍江西,后到湖南衡阳、长沙经商,是一个从商业发家的封建大族,后来又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而衰落。至于怎样从商业发家,又投身行武,变成了封建大族,他们没有讲。曾祖父刘培元是曾国藩湘军中的一个将领,在一本清史演义中,见过他的名字,好像是个团练。父亲说,因为没有给写书的人送钱,就把他的官写小了;这有可能,因为他死后还被清王朝说为“壮懿公”。曾祖父有六个儿子;有几个女儿,没有听说过,那是“女人不算人”的时代。他…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老倌,只生得一个咪朵和一个咪彩。有一年,到他生日的那天,老倌对咪彩说: “你去给我买一斗二的沙糕、十二斤的水上漂来。”小咪彩想去想来,不晓得她爹到底要买哪样。她一边走,一边哭。路旁有个讨猪菜的咪彩见了,就问她: “妹妹,你哭哪样?”小咪彩哭哭啼啼地说明了缘故。那个讨猪菜的咪彩听了,笑嘻嘻地对她说: “这个都认不得?一斗二的沙糕,就是  相似文献   

11.
在那遥远的过去,有过这样一个人,他有一个其懒无比的儿子。当爹的从早到晚拼命干活,当儿子的呢,却整天悠悠晃晃,什么也不平,别人怎样苦怎样累,这个宝贝儿子是根本不知道的,吃的,是别人为他准备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个人,想叫儿子成器,又不供儿子读书,也不教儿子手艺,总是叹惜他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个人有一手斗犁架子的手艺,方园百十里都有名气。有一天,儿子跟他说:“阿爹,我找着一个犁弯,硬是好。”他叫儿子领他去砍。父子俩到山上,儿子指着一棵直瞄瞄的树说:“阿爹,你瞧多好多直!”他气得眼  相似文献   

13.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刘女士来到我的咨询室,她大约50来岁,神情有些疲惫的样子。自我介绍后,她坐了下来,讲起了她儿子的故事:我的儿子萧宇是个学习十分刻苦的孩子,刚进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表现平平,但是在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一下子上升到全班的第二名,连班主任都打电话到家里祝贺他。但是他却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抱住我哭了,我问他怎么啦?他对我说:“妈妈,我好辛苦。”当时我以为他是期未考试时复习得太辛苦了,就和他说,放假了,我们出去玩几天。后来,我们出去旅游了一个星期,但回来后,他好像还是有点不快乐,不过后来学校开学,这…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有钱的人,膝下有三个儿子,他逢人就夸他的三个儿子如何聪明,如何有知识。为了使儿子受到高深的教育,他派三个儿子出国去留学。老大到了古老、文明的中国。中国人是  相似文献   

15.
任凭无理谴责似水泼就象用刀割石无损伤从前,有一个富翁,拥有很多田地和财产。他儿子五岁时,他的妻子就病死了。他很爱儿子,怕后母虐待,便决心不再娶,亲自抚养儿子,不久又把儿子送进寺庙去读书。几年过去了,孩子到了当和尚的年龄,富翁为儿子举行隆重的落发仪式,大宴宾客,又请来皮影戏团和其他班子,热闹非凡。儿子当和尚时,富翁不间断地送饭菜给他,时时刻刻问寒问暖,十分关心。过了守夏节,儿子想还俗。富翁正需要儿子回来帮他管理庄园,就高兴地同意了。儿子还俗那天,富翁骑着马来寺庙接儿子,儿子辞别众师傅,就要上路。这时,父子俩才发觉应该有两匹马才好,但现在已来不及补救了,没办法,富翁决定马让儿子骑,自已走路。儿子不同  相似文献   

16.
鸥鸟 《湖南文史》2013,(9):60-61
古代有母以子贵的说法,儿子出息了,老妈也跟着扬眉吐气。儿子最大的出息是干什么?当然是做皇帝了,只要儿子当了皇帝,别管他老娘原来地位多么卑贱,马上就能贵为皇太后。然而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儿子一旦被立为了太子,那么他的生母就得立即去死。这就是"立子杀母"的政治制度,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确实长期存在过。这个制度起源于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西汉初年,从刘邦的老婆吕后,到文帝的老娘薄太后、老婆窦太后,再到汉武帝的老娘王太后,多次出现太后干政、外戚专权的局面,汉武帝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17.
晚清巨擘李鸿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怀,在当时是何等炙手可热的一个人物!他一生共有8个儿子、8个女儿,除了两个因病夭折外,其余后来也都是上海十里洋场的风云人物。其中第七个女儿叫盛爱颐,和国民政府大员宋子文还有过一段缠绵悱恻的恋爱往事。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今年刚五岁,长相特像我,年纪虽不大,可乖巧懂事,机灵调皮,生活中的趣事儿举不胜举,是我们家的“小精灵”。猴哥儿子特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谁让我们姓侯呢!一见“猴”就觉得特亲切。儿子自个儿动手用废报纸糊了个金箍棒,上蹦下跳,挥来舞去,嘴中还念念有词,一刻也不闲着。后来儿子觉得一个人玩不过瘾,又硬拉着我扮八戒,妈妈成了观世音菩萨。连称呼都改了,非让我这个老侯称他这个小侯为“猴哥”,这不差辈儿了么,心里面那个别扭劲儿就甭提了。后来我以撤出他这个取经团来“要挟”他,再加上他妈妈从中协调,双管齐下才迫使他做出了重大让…  相似文献   

19.
一锭白银     
从前有一老头,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囡,儿子们都不愿意赡养老头,推来推去,老头只好“吃“转锅饭”,一个儿子供一个月饭食。可是,这几个没良心的儿子,凡是老头来吃饭便做出些猪不吃狗不嗅的东西,当老头走了后,他们又做好吃的。老头儿没奈何,只好常到囡家吃饭。囡家也不富裕,常此下去,囡一家虽没说什么,但老头心里总过意不去。一天,老头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跟女儿商量,要女儿家借他一锭白银,过几天就赔还。女儿听父亲说得有理,便答应了。她选了一锭白白亮亮的大元宝交给父亲。老头儿带回了这锭白银,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20.
用人要知底     
范蠡离开勾践,离开越国后到了齐国,后来又到了陶地,并且定居于此,人称陶朱公。他共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成人时,二儿子因为杀了人,被楚国抓了起来。为了救出二儿子,范蠡派小儿子前往楚国周旋,大儿子却坚决请求要去,范蠡不同意。大儿子青词恳切地说明了理由,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说完就想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