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翻阅史料,偶然发现1926年8月8日由湖南人民讨吴委员会编辑部编印的《讨吴战报》第十三期上,刊有一篇诗文结合的《国民政府北伐歌》。偶看标题,以为此歌是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所编,当读完全文后,方才大悟,这“北伐歌”原来是湖南人编写的。 “北伐歌”由四段白话文和五段快板体诗歌相间组成。这是一种宣传性的文章,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宣传的内容,讲了北伐的意义、北伐的对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17,(4)
正1926年,随着东征的胜利、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工农运动猛烈发展,人民群众要求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用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确定党从各方面推动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颁布了出师北伐的动员令,发表了《北伐宣言》。  相似文献   

3.
北伐出师后的广东工人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伐出师后的广东工人运动倩红卢权本文拟对北伐出师后至大革命失败前广东工人运动的主要历程作一探讨。一、支援北伐战争,维持北伐后方的革命秩序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下令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的进行,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援与配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当时在...  相似文献   

4.
欧金林 《民国档案》2003,(1):136-137
近日翻阅史料 ,偶然发现 1 92 6年 8月 8日由湖南人民讨英委员会编辑部编印的《讨吴战报》第十三期上 ,刊有一篇诗文结合的《国民政府北伐歌》。偶看标题 ,以为此歌是当时的广州国民政府所编 ,读完全文后 ,方才大悟 ,这“北伐歌”原来是湖南人编写的。“北伐歌”由四段白话文和五段快板体诗歌相间组成。这是一种宣传性的文章 ,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宣传的内容 ,讲了北伐的意义 ,北伐的对象 ,北伐的政策 ,尤其讲了北伐与农民的关系 ,动员湖南农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北伐。觉得这史料较重要 ,于是又查了一些资料 ,才知道这“北伐歌”的产生还…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12,(6):93-94
近读贵刊今年第3期《蒋介石批钱给陈独秀》一文,其中披露了1942年初那次经朱家骅之手的赠予,特别是三封来往信函。惟陈独秀给朱的复信中有一句"奉读手教",朱的这封去信似为作者裴高才先生所未见,因此也未在文中披露。其实现代史学者左双文曾根据台北所藏朱家骅档案,披露过晚年陈独秀对国民政府方面赠款的  相似文献   

6.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以下简称《两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的确,陈独秀在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二次革命论”的观点,但陈独秀写作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并不是为了阐述他的“二革命论”,而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 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广东革命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由此得到 巩固的同时,控制着北京政权的吴佩孚、张作霖,在北方发动了 对南方革命势力的进攻。为了推翻直系、奉系军阀的统治,1926 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率先进入湖南。7月1日, 广州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9日,举行了北伐誓师大会,北 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军分三路向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进军, 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中国共产党发动 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之命运》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之命运》论析刘会军《中国之命运》(以下简称《命运》)是抗日战争中后期,由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署名出版的一本书。它的出版,曾对当时及其后一个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政局发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将此书只作为国民党发动第...  相似文献   

9.
拙作《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一文(见《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考析》),对陈独秀在1908年至1910年间的思想与活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近读《安徽史学》1985年第五期,上有《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一文(以下简称《亦谈》),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为此,我写了这篇《再论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与《亦谈》作者商确。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五四运动林林总总的文章中,多有提到陈独秀者,但有一点似乎还说得不很充分,即陈独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偶像破坏者之一。这不仅因为五四时期他写了一篇《偶像破坏论》,这一思想还贯串在他许多论著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决心北伐。1926年6月5日通过出师北伐案,颁布了动员令,7月1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典礼,蒋介石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7月9日,正式出师。在人们的认识里,一直认为北伐军的基本队伍只有八个军。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胡华同志主编的《中国革命史》、广东高等院校编写组编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讲义》、黄元起等主编的《中国现代史》、梁寒冰等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大事记》以及国民党政府官方出版的民国史书籍中,皆执此说。成  相似文献   

12.
(1926年6月5日—1927年7月15日) 1926年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出师北伐动员令,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北伐军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在绿田击败谢文炳部,攻克攸县城。6月10日叶挺独立团攻克泗汾与醴陵城。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并发布军队集中计划。北伐军分三路进军;第一路为第四、第七、第八军,进攻湖南,直趋湖北,以消灭吴佩孚为目标。第二路为  相似文献   

13.
任建树同志《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民国档案》1986年第4期)一文说:“根据以上统计,陈独秀一生共使过三十七个名字。”查作者在该文所列的三十七个名字中没有“致中”这个名字。陈独秀在1922年底至1923年曾多次使用它发表文章。如《离间中俄感情之宣传》、(《向导》第13期),《丧尽权利之鲁案协定》(《向导》第14期)、《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一、细流辗转:1919年“五四”以前1915年9月,当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喊出了戊戌维新及辛亥革命志士们未敢喊的“打倒孔家店”口号后,一个叫陈育安的书商,通过他开设的华阳书报流通处很快便将《新青年》一类进步刊物在成都传播开来,使民主与科学的呼声震荡于巴山蜀水间。吴虞——这个曾被誉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读到《新青年》第一卷上署名易白沙的《孔了平议》后,欣喜异常。1916年12月3日,他经章士钊、谢无量介绍,致信陈独秀称:“读贵报大论,为之欣然”,并倾吐衷肠:“……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  相似文献   

15.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期间爆发了针对外国人的骚乱,祸及外侨生命和财产,史称"宁案"。事后国民政府与列强展开谈判。法国要求国民政府惩凶、道歉和赔偿,而国民政府则借机提出修订中法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修约议题遂成双方争论的焦点。1927年4月至1928年10月,随着国民政府推翻北洋政府逐渐统一全国,法方的态度经历了拒绝修约、有条件修约和无条件修约三个阶段。中法宁案协议的起草和历次修改,反映了法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从北伐之初的中立观望到逐步承认国民政府合法性的过程。国民党派系斗争、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北伐军事成功、中美中英宁案谈判都直接影响了中法协议的内容和谈判进程,展现了北伐期间中外关系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16.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在其存在的短暂时间里,为了巩固根据地,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同时改革了司法制度,形成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一)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政府组织法。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和《省政府组织法》。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并颁行了《修正国民政府组织法》。依据一系列组织法的规定,国民政府按照下列三项原则开展活动:首先,政府接受党的指导和监督。《国民政府组织法》第1条规定:“国民政府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和监督,掌握全国政务。”这一原则规定具体表现在:(1)国民政府要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按照《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第3条第2款的规定:“未经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之重要政务,国民政府委员无权执行。”(2)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具争议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主义"是陈独秀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关于中国革命性质任务、主要动力以及与国民党关系等方面的错误观点和见解的总称。因此,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其中以蔡和森的批判最为独特、精到。而蔡和森对陈独秀错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论陈独秀主义》[1]一文。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作诗甚多,佚者不少。如有发现,自当珍视。欣读《安徽史学》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以下简称《“佚”诗》)觉名不副实,有补正之必要。一在“五四”以前,陈独秀(时名仲甫)的诗,在我国诗坛上负有盛名,在革命青年中颇有影响,如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六○年左右尚能一字不讹地背诵陈独秀在清末所写的《存殁六绝句》。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独秀已躬亲倡导白话诗,罗章龙说:“自一  相似文献   

19.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兼与黄德林、吴东华同志商榷梁汝森肖健玲《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了黄德林、吴东华同志的《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是第一支北伐先遣队》一文(以下简称黄吴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又有...  相似文献   

20.
1931年7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俗称高等文官考试)。第一届高等考试为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总理遗教试行五权制度后行使考试权之创举,国民政府称之为“国家第一次抡材大典”。国民政府为举行考试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考试法》规定,应高等考试之资格为:“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